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认为文化体育工作无非是蹦蹦跳跳的事,无关大局,不是团的主要任务。有的甚至认为,文体活动搞多了会影响团的正常工作。那么,文体工作对于青年成长,对于团的工作,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究竟有什么意义呢?这是我们应该研究清楚的一个问題。  相似文献   

2.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怎么样,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卓有成效还是无所作为,需要有检验的标准。那末,标准究竟应该是什么呢?较长时间来,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无论认识还是实践都存在着相当的偏差。全国优秀企业家、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曾谈过自身的一番感受:许多领导往往一下来就问开会多不多?政治学习抓了没有?某某文件学了几次?干部和群众谈了多少次话?政工干部队伍有没有加强,人数够不够?等等。总之就关心在表面文章或形式做法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各种不同职业的职工道德究竟应该达到什么水平?我们现有的职业道德建设究竟遇到什么样的障碍?本文想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对此作一番探讨。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的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就是社会对从事  相似文献   

4.
本文打算就当前城鎮青年的就业问題谈几点个人的看法,可以归纳为四个问題:(一)劳动就业问題究竟是什么问題?(二)劳动就业问題能否解决?如何解决?(三)解决劳动就业问題必须立足于改革。(四)解决青年就业问題耍发扬创业精神。一、劳动就业問題是一个什么問題 劳动就业问題牵涉面很广,对其发生影响的因素很多,比如说,它联系到经济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因素和政治因素等等。但是我认为,对劳动就业问題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还是经济因素。因为,劳动就业问題的解决,归根结底必须依靠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因此,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如果从1950年南斯拉夫改革开始算起已38年了,如果从1956年苏共二十大批判斯大林算起,到今天也有32年了。社会主义国家30多年的改革到今天还拿不出一个比较好的成功的样板。为什么社会主义改革遇到重重波折和困难?这确实是一个许多人关心而且在理论上亟需回答的问题。如果不能透彻地回答这个问题,人们就要问社会主义改革的前景究竟是什么? 我认为社会主义改革不成功的原因主要不在经济体制方面。象什么所有制改革、通货膨胀、市场机制等尽管也是难题,但更大的问题是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不配套、不协调。  相似文献   

6.
回答社会主义优越与否这一问题,不能不同资本主义进行比较。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然而如何比较则是一门学问、立场、观点、方法不同,回答自然各异,中国目前的发展在世界上究竟处于什么水平?我们和发达国家的差距究竟如何判定?中国38年的发展与他国相比究竟成效如何?究竟如何评价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这些问题,我们只能在现实与比较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7.
前些日子,我们路经江苏南通县时,在平湖饭店刚刚坐下,就听到人们这样谈论饭店经理朱骅。很多人称赞他的工作精神和服务态度好。特地来这里参观取经的一位常州市的工会工作者也极力鼓动我们访问朱骅。可是,也有人说:“再好又有什么用?同样是入不了党。”这话触动了我们:“究竟是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认识永济的价值目标只有一个,就是改造永济,建设永济。而如何改造、如何建设呢?还须对掌握的各种材料加以综合分析,拿出科学而明智的战略决策和措施。在永济人民的口传心碑中,曾有“棉花主任”、“小麦书记”、“城建县长”之说。他们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各以自己富有特色的政绩载入永济的史册。我当县长之初,有不少同志问我:你究竟当一个什么县长呢?是呀,我究竟以什么形象走过在永济的政治生涯?我们这一届班子究竟以什么战略建设永济呢? 近几年人们爱说“扬长避短”。永济的“长”显然是农业。在全省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设的棋局中,永济县担任配角,是“面包蓝子”、轻纺原料基地。无论从本地优势和全省需要  相似文献   

9.
凡事相生相克,治奢亦然。山吃海喝被称为“摆在餐桌上的腐败”,作为这次“三项治理”之一——制止奢侈浪费的重要内容,并被列为“持久战”,足可见其治理之任重道远。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工作需要”,有顶头上司和要害人物想吃、要吃、敢吃,而且不给吃还不行。既然如此,何不来个“倒治嘴”呢? 俗话说,世界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里笔者要说的是,官场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敬”,也没有无缘无故的“送”。在我国法治尚不够完善,改革还处在进行和探索之中,各项工作运行机制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决定下属单位和个人的利益,甚至是命运,人为的因素还很多,而且至关重要。如单位要上项目、争取经费、个人要提拔重用等,其顶头上司的言行态度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哪有下级不“热情招  相似文献   

10.
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讨论和试点工作正在进行。本文拟着重从国家学说的角度,研究我国当前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和它与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发展的关系问题。现行政治体制的矛盾与改革任务的提出。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为什么要改革?它究竟存在什么问题?任务的提出有没有客观的依据?这是我们讨论政治体制改革问  相似文献   

11.
当然,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究竟是什么经济?商品经济是否必然消亡,如何消亡?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是留待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们自己去解决为好。但是,问题既然提出来了,作为学术探讨,有几个问题,还需要向同志们请教。马克思和恩格斯究竟在什么著作里明确提出过计划经济这个概念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经济是“计划经济”?我至今还没有看到。列宁提出过“计划经济”,但他不是作为商品经济形态的对立物提出的新的经济形态;而是作为无政府市场经济制度的对立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究竟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是什么?现实社会主义在这一时代究竟处于什么位置?这些问题常是中外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近年来,我国理论界对此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但观点颇不一致。将主要论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划分时代的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93,(42)
现在,举国上下关注农村问题。农村究竟发生了什么?“打白条子”、“减轻农民负担”,已引起各方关注。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更深层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日前,记者走访了著名农村问题专家杜润生同志。收入与就业两大难题杜润生同志80高龄,精神健朗,搞调查研究亲自动手,不知疲倦。人们尊敬地称呼他为“杜老”。记者借这个称呼,首先问杜老:温饱问题解决之后,长期影响我  相似文献   

14.
军委江主席指出:“对沿海开放地区酒绿灯红要十分警惕,防微杜渐,千万不可麻痹大意”。当前,“酒绿灯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对官兵思想和行为究竟有哪些影响?如何有效地进行防止?带着这些问题,最近我们到深圳、珠海、惠州、海口等驻沿海开放地区大中城市的部队作了较为广泛深入的调查,获得了一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16,(6)
正2016年民进中央把参政议政确定为年度工作主题,下面我就提升参政议政能力,谈谈个人学习体会。主要谈两个问题:为什么需要提高能力和提高什么能力。一、为什么需要提高能力?主要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外部环境对民进的期待,二是民进建设的内在要求。第一,外部的期待。即客观形势的要求,简而言之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我们提出了提升参政议政能力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没有现成  相似文献   

16.
今天讨论思想政治工作传统问题,我看很重要。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究竟有没有优良传统?究竟有没有体现本质规律的长期起支配作用的东西?人们的看法并不一致。不少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认识往往低级化、  相似文献   

17.
职业道德法律化是当代世界各国职业道德管理的普遍趋势,也是提升和重建公务人员职业道德的必然路径.当前,我国国家公务人员职业道德失范现象还比较严重,这不仅与行政内部管理体制、公务人员自身因索等有关,也与职业道德法律制度不健全等因素密切相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强国家公务人员职业道德的法律化建设,通过职业道德法制化路径,促进公务人员职业道德养成,实现国家公务人员职业行为的廉洁高效.  相似文献   

18.
《瞭望》1986,(43)
道德教育,包括职业道德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内容。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职业岗位。全社会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行规——或者说行业的道德。这项工作做好了,大家都讲职业道德,那,社会风气,精神文明,就会大大前进一步。 职业道德问题许久以来已经引起人们注意了。群众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不满和愤慨,是一些人不讲职业道德。他们从事一行职业,承担着一方面的职责,有了那么一  相似文献   

19.
蔡永飞 《团结》2004,(4):18-23
据《人民日报》2004年7月7日北京报道,此间召开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在随后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也强调了这一提法。实际上,最近一些年来,“三农”问题早已经是关心中国建设发展的人们“重中之重”的话题了,许多人言必称“三农”,有人开玩笑地说,似乎所有的人都在谈“三农”,除了农民以外。那么,究竟什么是“三农”问题,中国为什么有“三农”问题,究竟应该怎样解决三农问题呢?一、“三农”问题的由来中国人口绝大多数是农民,农民居住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这是中国自近代以来一直为人们所了…  相似文献   

20.
景军 《瞭望》2005,(33)
当一种消费品已经达到一定数量时,它自然 就会在人们生活中发挥其“使用价值”以外的作 用。从而也就形成了其自身的一种文化。汽车也 不例外。近年来, “汽车文化”、“汽车时尚” 等概念已不断被人们所提及。然而,究竟什么是 “汽车文化”?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理解它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