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恽代英(1895-1931)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政治家、中国青年爱戴的领袖之一,江苏武进人。五四时期在武汉领导学生爱国运动,并组织互助社、利群书社、共存社等进步社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和《中国青年》主编,1926年3月任黄埔军校政治总教官,1927年春主持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工作。同年5月,在党的第五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1928年后历任中央组织部秘书长和宣传部秘书长。1930年5月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次年4月29日在南京狱中壮烈牺牲。  相似文献   

2.
2005年8月12日,是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政治活动家、理论家、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袖恽代英同志诞辰110周年。现已97岁高龄、入党80周年、德高望重的薄老心情无比激动。他怀着对恽代英无比崇敬的心情,5月1日致信恽代英的母校——华中师范大学,回忆了他在20世纪20年代与恽代英的一段友谊。信中写道:获悉你校即将召开纪念恽代英诞辰110周年学术讨论会,十分高兴!我赞成召开这样一个会议。恽代英同志在早期共产党人中颇负盛名。他坚定的革命信念,热烈的革命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当时的革命青年中有口皆碑,一时为之传唱。我就是深受恽代英思想影响的一个人。《向导》周报、《中国青年》,是  相似文献   

3.
恽代英(1895~1931),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政治家、中国青年爱戴的领袖之一。江苏武进人。五四时期在武汉领导学生爱国运动,并组织互助社、利群书社、共存社等进步社团。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团中央宣传部长和《中国青年》主编。  相似文献   

4.
2001年,为纪念建党80周年,内江地区行署原副专员郑文的夫人吴云彻、小女儿郑柱平,将郑老精心保存了半个多世纪的珍爱之物———第20号中共代表团证章,郑老持有的《国民身份证》,捐赠给重庆市博物馆。这两件珍贵的文物,见证了郑文跟随周恩来战斗在南京的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郑文,1911年生于四川省富顺县一个贫民家庭。1928年2月参加革命,1928年2月入团,1931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在宜宾、自贡等地作共青团和农民协会工作。1941年11月,调至重庆,先后在南方局、《新华日报》工作。1946年1月至11月,在重庆、南京任中共代表团秘书处秘书、周恩来副主…  相似文献   

5.
<正>恽代英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和著名政治家、理论家,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杰出领袖。恽代英的一生是追求马克思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和中华民族富强而英勇奋斗的一生。他牺牲时还不满36岁,留下了近300万字的遗著,一生短暂"却散发出销熔金石的热力,迸射出绚丽多彩的光焰"。恽代英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传播者。1920年秋,他受《新青年》杂志社委托翻译考茨基的《阶级斗争》一书。同年10  相似文献   

6.
在2004年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笔者撰写《邓小平与红星报》一文时,意外地从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邓小平在赣南》一书中发现一条十分珍贵而又鲜为人知的线索:邓小平在担任《红星报》主编时,曾经撰写过一篇通讯,报道闽西连城的“温坊战斗”。《红星报》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机关报,1931年12月11日创刊于瑞金。1931年夏,邓小平从上海到中央苏区的瑞金,1933年夏,他被调任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不久便担任了《红星报》主编。当时,由邓小平担任主编的《红星报》经常报道闽西苏区红军的战斗消息,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革命斗志。“温坊战斗”是1934年9月初,在朱德、聂荣臻等指挥下,中  相似文献   

7.
正当我们以实际行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5周年的时候,娄惠平等同志给我们送来了《纪念任司时》画册,又为我们的纪念活动增”添了光辉的内容。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山西省委对娄名平同志和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任迅时同志离开我们有46个年头了。当我们接过《纪念任两时》画册的时候,我们对于这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党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深切怀念之情油然而生。任迅时同志的一生,是光荣的、战斗的、革命的一生。他于1920年16岁时参加革命,1950年46岁时逝世,整整30年的战斗生涯,是与我们党领导的…  相似文献   

8.
闻瞿 《党史纵横》2000,(4):33-33
张闻天(190~1976)江苏南汇人。化名洛甫。192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生。在南京参加五四运动,后加入中国少年学会。1920年赴日本东京自学日文。1921年回到上海,任中华书局新文化丛书编辑。1922年赴美国,入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勤工俭学。1924年回国到上海,任中华书局编辑。同年冬到重庆当教员。1925年10月赴苏联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7年9月毕业留校任教。1928年9月入红色教授学院学习,并参加共产国际东方部工作,1931年2月回国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主编《红旗》、《斗争》。后兼中…  相似文献   

9.
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举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学术研讨会6月16日至18日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上海共有4篇论文入选这次会议,成为入选论文最多的省市区。4篇论文分别是:冯小敏、严爱云的《从上海的实践看加强社区党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义》,谢黎萍的《中国共产党社会化工作方式的历史实践及其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世纪风采》2020,(4):F0003-F0003
恽代英,祖籍江苏常州,生于湖北武昌,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中国青年运动著名领袖,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他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致力于探求真理、探求中国革命的道路。他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唤起民众的觉醒。他创办《中国青年》,主编《红旗》,任教上海大学、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为革命事业培养人才。他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广州起义,顽强地战斗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线。  相似文献   

11.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活动,早在1936年就有了,而把7月1日作为党的生日来纪念则始于1938年。这一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召开的抗日战争研究会上,毛泽东发表著名讲演《论持久战》,其中提到:“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在他讲演后的第九天,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决定当年的7月1日至7日,为“抗战周年纪念与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2.
《党史文苑》2000,(4):29-29
毛泽东同志 1938年 5月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论持久战》演说时提出 :“今年七月一日 ,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十七周年纪念日。”194 1年 6月 30日 ,中共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中 ,正式确定“七一”为党的生日。最早把“七一”定为党成立的纪念日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2011,(7):6-9
今年2月16日,是华国锋同志诞辰90周年,2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90周年》一文,文章说,"华国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载史册。"本刊特转载此文。  相似文献   

14.
今年2月7日,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和创始人之一周保中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座谈会,就是为了纪念周保中,缅怀周保中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学习周保中的崇高思想、革命精神、高尚品质和英雄事迹,  相似文献   

15.
顾保孜 《学习导报》2011,(14):16-17
1961年,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筹备处向上海市民发出了《征集革命历史文物的通告》,引起了社会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16.
《红岩春秋》2008,(1):8-9
2008年1月12日,纪念《新华日报》创刊70周年暨在南京出版59周年庆典在南京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7.
曹静 《党史博采》2014,(4):60-61
许佩坚同志,河北省饶阳县寺岗村人,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月,在河北省曲阳县灵山战斗中光荣牺牲,年仅31岁。  相似文献   

18.
徐德全  蒋义  黄强  张克 《世纪桥》2010,(18):29-31
<正>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于1931年9月20日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宣言》。1931年9月22日,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占据满洲与目前党的紧急任务的决议》,号  相似文献   

19.
《新湘评论》2005,(10):29-29
陈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的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一1903年生,湖南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是我党培养的早期军事骨干之一。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起在中共中央特科工作,1931年10月到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后在战斗中负伤到上海就医。1933年3月因叛徒出卖被捕,曾被押赴南昌见蒋介石,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11,(27):59-59
肖次瞻,又名次旃。1905年10月出生于贵州思南塘头区。1924年随父到武汉,就读于共产党人陈潭秋、进步青年钱介磐创办的共进中学。1925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积极投入学生运动;1926年在武汉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恽代英等一起从事革命活动,后出任中华全国邮务总工会筹备处常委。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转移到上海、湖南洪江等地,主办了《黔首周刊》、《洪江周刊》,抨击时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