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惠芳 《法制与社会》2011,(21):165-166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如何保护环境利益——这一社会公共利益,成为我国司法实践和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环境公益诉讼在近几年引起人们的关注,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公众在环境保护领域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在我国,环境公益诉讼正处于艰难的起步阶段,困扰了公众参与环境公益诉讼。因此,建立健全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公众参与机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法律制度和政策尚难以满足环境保护社会实践的现实需要。本文通过对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发展和环境保护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相对成熟的表现进行梳理,分析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中公众参与制度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对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中公众参与模式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构建和完善我国环境保护立法与执法中公众参与的具体制度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环境公益诉讼的设立,对于现实生活中为切实保护好环境带来更多的积极意义,包括在鼓励公众参与,有效保护环境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都体现了司法救济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环境法典与公益诉讼专门法立法进程在逐步推进,两部立法如果在功能、目的和进程上不统一,易导致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法规范体系叠加。如何在规范体系上有效协调,以实现对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层面的充分供给,值得深入研究。通过分析生态环境公益诉讼在环境法典与公益诉讼专门法中的基本定位可以发现,法典化与专门法对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功能有着清晰界限,且不存在实质冲突。环境法典注重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实体规则与特殊程序规则,公益诉讼专门法则注重生态环境公益诉讼中的一般程序规则。因此,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立法可通过环境法典与公益诉讼专门法的功能互补而实现。  相似文献   

5.
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制度,对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发展起步较晚,立法和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的同时尚存一定的不足,导致公众参与程度不高,引起一系列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执法的冲突和矛盾,导致环境保护社会性并未完全体现。文章从环境公众参与制度界定入手,对我国环境法公众参与制度立法现状和不足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专项立法、信息公开制度和公益诉讼制度角度提出了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李丹 《法学评论》2023,(2):177-186
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是对环境公共利益损害风险的司法预防,其实施依据目前仅源于司法解释和政策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了完善公益诉讼制度,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环境治理效能的要求出发,需要在预防性环境司法样本中提炼问题和总结经验,对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进行规范构造。一是将其诉讼类型从民事公益诉讼拓展至行政公益诉讼;二是将其受案范围从危害控制型拓展至风险控制型;三是将其责任形式从程序救济拓展至实体防御。在积极拓展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同时,也应当稳妥界分其演进路径,即细化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的适用情形,优化预防性环境公益诉讼的结构分工,以最小的司法成本实现最佳的环境风险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7.
告发人诉讼是由告发人根据法律规定对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以政府的名义提起的诉讼,胜诉后一部分罚金归告发人,其余部分归属于政府.告发人诉讼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美国国会1863年颁布<防止欺诈请求法>首次引入了告发人诉讼制度.经过1943年和1986年两次修订,<防止欺诈请求法>在原告资格、诉讼程序、证明标准等方面完善了告发人诉讼制度,充分发挥了私人诉讼在促进法律执行方面的功用.20世纪90年代后,告发人诉讼开始在美国环境治理领域得到广泛适用.我国环境治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环境法律实效短缺.我国可以借鉴告发人诉讼的经验,利用民间力量推动环境法律的有效实施.建议在我国建立公众参与和政府主导相结合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8.
论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现有法律依据谈起 ,介绍了国际上主要国家通行做法 ,从而说明在我国实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必要性 ,并提出了实施该制度的一系列措施。  相似文献   

9.
黄婧 《法制与社会》2011,(31):163-165
随着我国的广告业的蓬勃发展,虚假广告也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近年来,国家对虚假广告的治理力度正在逐步加大,如何有效治理虚假广告,完善我国的广告法制和监管体制等成为了现实难题。本文从虚假广告法律规制的不足处入手,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明确虚假广告的认定标准、健全对典型虚假广告的法律规制、建立独立的广告审查制度以及建立并完善虚假广告公益诉讼制度等一系列建议,以期彻底的清除虚假广告这一溃堤蚁穴,促进我国广告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关于公众参与的规定过于原则和抽象,没有形成一系列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不利于公众对环境保护事务的有效参与。要改变公众参与的原则性规定,建立和完善我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必须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以公众权利为本位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实现公众参与国家环境保护的全过程管理,建立公众参与和政府行政管理相结合的环境保护制衡机制,建立和完善环境诉讼机制。  相似文献   

11.
《政法学刊》2015,(6):30-35
公众参与立法工作是立法民主的体现,也是立法发展和公民立法参与权实现的必然要求。公众参与立法需要稳定的工作体制机制来保障。当前立法工作中,应着力建构公众代表的遴选机制、立法信息来源机制、公众参与立法的程序机制、立法的公意表决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修订后的《民事诉讼法》新增第55条专门规定了环境公益诉讼,这一规定不仅缓解了过去由于司法制度缺失对环境公益案件的救济准入而使环境公益屡遭侵害的局面,更是为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乃至公益诉讼制度的发展开启了历史性的新篇章.该条款对于环境公益诉讼内涵的规定与环境公益诉讼所依据的环境权理论、公共信托理论、公众参与原则等法理基础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3.
如何规制现实中层出不穷的商业贿赂行为,如何高效、公正地开展政府采购行为,尤其是在政府采购一直是商业贿赂的重灾区的背景下,对政府采购领域中商业贿赂频发的成因分析,其中经济利益的诱惑、法律规制的不统一、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信息透明的不彻底是其重要原因。政府采购领域中商业贿赂亟需法律规制,尤其是完善相关法律责任体系、强化程序控权、解决法律冲突、建立政府采购公益诉讼机制、加强政府采购电子化相关立法更为紧迫。  相似文献   

14.
徐彤 《法制与社会》2013,(35):76-77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相应的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而人们的认知能力不断加深。对环境问题也愈发重视。环境法作为新兴社会法,在面临诸多挑战的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时期;环境管制的主体日渐多元化,公众参与与政府管制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本文拟从环境法中政府管制的角度阐述强制适用型、经济刺激型、自愿型等不同的环境管制方式。以及公众参与的角度阐述其主体适用、参与方式等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增强环境管制与民主的互动,探究新时期下环境法发展的困境与出路。  相似文献   

15.
16.
李扬勇 《河北法学》2007,25(4):145-148
环境公益诉讼可以分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环境公诉.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应以《宪法》、《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为依据,通过确定诉讼原告、环境公益,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作适当修订,并结合一些相关诉讼制度,在实践中逐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因缺乏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将直接影响其立法目的的实现和公众参与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7.
环境公益诉讼可以分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环境公诉。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应以《宪法》、《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为依据,通过确定诉讼原告、环境公益,对《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作适当修订,并结合一些相关诉讼制度,在实践中逐步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因缺乏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将直接影响其立法目的的实现和公众参与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存在着严重的违法征税和大量的公共财政浪费,为了防止我国行政机关在征税和用税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保护纳税人的私权和公众对政府财税收支行为的监督权,我国可以适当引进发达国家的纳税人诉讼制度。本文通过对纳税人诉讼相关概念的定义、对纳税人诉讼的内涵与性质的研究以及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主要国家的纳税人诉讼制度归纳,纳税人诉讼制度的构建对我国的意义的探究,进而讨论纳税人诉讼的主体、受案范围和相关保障措施,完成对我国的纳税人诉讼法律制度构建。  相似文献   

19.
经过30年的努力,中国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成。如何在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基础上建设中国特色的法治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通过对过去30年的中国立法的回顾与反思,可以看出,在今后,相对于集中立法与频繁修改而言,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制度性安排和创造一种可能的社会环境,使业已载入宪法和法律的那些基本价值、原则逐步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中单列湖泊保护监督和公众参与一章,明确规定公众在湖泊保护、管理和监督上的参与权.但在公众参与权的制度安排上,却缺乏公众对湖泊保护公益诉讼权的相关规定.我国修订的《民事诉讼法》首次在法律层面界定环境公益诉讼,其原告适格主体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其他组织,鉴于国家机关存在“不作为”或“不当作为”的质疑,本文借鉴美国诉讼原告的“事实损害上”规则,认为在地方立法上可遵循先行先试的原则,拓宽保护湖泊的公众诉讼权主体,即公众诉讼原告适格主体可增加公民或公民群众、公益团体,以更好地保护好湖北省的湖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