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亚太信息基础结构进行韩中社会文化交流的方案郑进一一、序论韩中建交已过四年。1992年8月24日韩中正式建交后,两国交流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飞速发展的政治经济领域交流相比,文化交流相对落后,这是与其重要性不十分相符...  相似文献   

2.
马可波罗的罗斛国之行段立生一、泰皇御定的研究题目1994年3月24日,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亲临曼谷近郊的华侨崇圣大学,为建校庆典揭幕剪彩。之后,国王陛下饶有兴致地参观了该校的中国文化中心,对中泰文化交流的每件展品和图片均表示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他说,...  相似文献   

3.
刘红 《法国研究》2012,(3):38-43
众所周知,文化交流历来都是双向交流。既有东学西渐,又有西学东渐。在清末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大批留学生承载着“救亡图存、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求新声于异域,引入和借鉴异域文化,为西学东渐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能在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之间游刃有余者则甚少,而陈季同便是这少有者之一,故有“中国东学西渐第一人”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美誉。本文将从陈季同亲历法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以及引入法国文化等方面阐述其在晚清中法文化交流中所作的特殊贡献以及其在中法交流史中的历史地位,旨在给当今日益繁荣的中西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韩国是中国的近邻,由于地理上的原因,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韩中两国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汉字很早就传入韩国。由于统治阶级的长期重视,汉文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一直是古代韩国的官方文字,在这种社会条件下,韩国古代文学自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国文学的影响。一屈原...  相似文献   

5.
林硕 《法国研究》2013,(1):24-32
十八世纪,中欧文化交流迎来了新高潮,欧洲学者纷纷用自己的笔触描绘脑海里的中国文化,其中对中国极尽赞誉者,当推伏尔泰。这位启蒙翘楚以欧洲人的视角描述着中国这片广袤的土地。然而,伏尔泰的著作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明清时期中国文化的误读。通过对其代表作《论各民族的精神与风俗以及自查理曼至路易十三的历史》(以下简称《风俗论》)进行分析,可以将文化误读归纳为比附型误读、工具型误读以及缺失型误读三类。尽管三类文化误读的形成根源不尽相同,但都对中欧之间的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百济语研究概要之三——百济前期语言与古代日本语的关系都守熙一、百济(前期)、加罗、日本间的文化交流1.百济开始向古代日本传递文物的时期是首都设在现在的京畿道广州的前期时代。这一时期百济的先进文化像洪水似地东流日本,那时在百济和日本之间起桥梁作用的加罗...  相似文献   

7.
童欣 《德国研究》2013,(4):112-122
在抗日战争时期,位于北平的中德学会是当时从事中德文化交流的重要组织,但其性质却一直存在争议。从中德学会的会刊《中德学志》的内容中可以看到,纳粹德国政府、德国汉学家和中国学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纳粹政府在小心翼翼地利用《中德学志》作为宣传工具,而中国学者则试图在德国政府和日本占领当局所能容忍的限度之内,通过学术活动鼓舞悲伤的同胞们。  相似文献   

8.
2000年6月21日至23日,由青岛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办的“中韩文化关系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大学召开,中外学者50余人参加了此次学术研讨会,并向会议提交论文12篇。 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关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两国历史上曾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留下了辉煌的记录。因此,从历史角度研究两国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一、中日哲学思想交流之历史回顾人类学家把全球文化按其文化、历史、地理等因素分为若干区域。中国和日本因为具有相近的文字,相似的信仰等而同属东亚文化圈。可以说,文字在中日思想交流过程中的桥梁和沟通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正是由于日本人最初使用汉字学习中国文化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百家争鸣时期成为中日思想文化交流的真正开端。在此阶段中,两国思想文化交流的内容以儒家思想文化为中心。  相似文献   

10.
阿摩罗补罗是缅甸贡榜王朝时期的国都,也是当时滇缅贸易中华商前往经商的重要目的地。在滇缅贸易的发展过程中,部分华商开始寓居阿摩罗补罗,并与缅族发生通婚,形成华人社区。在阿摩罗补罗从事贸易的华商可分作"行商"与"坐商",前者为常年往返于滇缅的马帮商队,后者在缅定居并有固定经营场所。两者在贸易中保持密切合作,"行商"使"坐商"与中国保持人口和商品的流动;"坐商"则掌握了销售渠道,使"行商"所携商品能够行销当地市场。在贸易活动的影响下,华商在当地逐渐形成了独有的社会组织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中韩两国出版文化交流的新篇章●吴道弘韩国是我国隔海相望、一衣带水的近邻,在几千年的历史上,双方有着悠久的联系。朝鲜半岛本来是中、日、韩文化交流的桥梁,文化关系源远流长。中、韩的文化传统有着许多相似之处,既有中国文化发生影响的一面,也有朝鲜古文化对中国...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前门闹市区大栅栏以南300多米有一条僻静的胡同叫甘井胡同,这条今日并不引人注目的200米长的胡同,200多年前却是中朝两国学者进行文化交流的一个值得纪念的地点,它的名字写进朝鲜时期著名学者洪大容的著作之中。 洪大容(173—1783)字德保,号湛轩,有《湛轩书》传世。洪大容在中国虽然鲜为人知,但作为一位外国的重要人物,被收入权威性的《辞海》,并被称为“朝鲜李朝时期哲学家,实学派代表人物。”1988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外国人名辞典》收录洪大容,1987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中,…  相似文献   

13.
中韩学术文化交流的回顾和展望文正九今天,中韩两国迎来了建交5周年。5年来,两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方面的交流异常活跃,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发展。然而就学术文化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而言,这一领域的交流,至今还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与其它方面的交流相比,还相当...  相似文献   

14.
我国旅居海外的一千多万华僑,除了对中外經济、文化交流和加强我国同各国人民之間的友誼方面起了橋梁作用之外,在祖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社會主义革命和建設时期,他們在政治、經济和文化方面,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献。 大家知道,华僑有着爱国主义的光榮的历史传統,这一传統是由无数的血汗和辛酸的涕淚所凝成的。因为,大部分华僑的祖祖輩輩,特别是从1840  相似文献   

15.
中韩文化交流的多才使者──成元庆教授朱靖华韩国建国大学过去我没有到过,但她的声誉和业绩却早已植根在我的脑海中,因为建国大学拥有像成元庆教授这样一批一流的专家学者和“文化使者”,他们的名声和影响,早已飘扬海外、延及中国了。一、自觉推动中韩文化交流的多才...  相似文献   

16.
中韩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国家,历来频繁交往,关系密切。中国的明清时期(1368~1860)相当于朝鲜的李朝时期(1392~1910),当时中朝两国在政治上保持了比较友好的关系,尤其是明朝于公元1592~1598年间两次派大军援助李朝击退倭寇,取得抗倭授朝战争的胜利,不仅进一步巩固了两国的友谊,而且为日后两国的文化交流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历史上两国的关系与文化交流,对于加强理解目前日益密切的中韩关系与交流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中朝文化交流史研究中,最为常见的历史现象之一就是两国之间频繁的使臣往来。据对(李朝实录)记载的统计,朝鲜朝派往清朝的遣使次数达697次,而清朝遣往朝鲜的派使次数则达169次。平均每年有3-4次使臣往来。使臣团的人数少则十几人,多则五百余人。这些来往于两国之间的使臣,在履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使命的同时,还起到了文化交流的媒体作用。他们把使行路上所见所闻或录之以诗文,或绘之以图画,并与遇到的文人学者互赠诗文进行广泛的文化交流。至今发现的朝鲜遣清使留下的各种(燕行录)多达65种。其中朴趾源的(热河日记)、…  相似文献   

18.
纪念茶圣陆羽诞辰 中韩茶友相聚湖州为纪念茶圣陆羽诞辰1260周年,弘扬中华茶文化,促进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浙江省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和湖州陆羽茶文化研究会于1993年11月中旬在湖l怖隆重举办陆羽诞辰1260周年纪念活动。韩国茶道协会会长郑相九博士率团应...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文化交流历来都是双向交流.既有东学西渐,又有西学东渐.在清末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我国大批留学生承载着“救亡图存、开启民智”的历史使命,求新声于异域,引入和借鉴异域文化,为西学东渐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能在东学西渐和西学东渐之间游刃有余者则甚少,而陈季同便是这少有者之一,故有“中国东学西渐第一人”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美誉.本文将从陈季同亲历法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以及引入法国文化等方面阐述其在晚清中法文化交流中所作的特殊贡献以及其在中法交流史中的历史地位,旨在给当今日益繁荣的中西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一些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2008年"3·14事件"促使一些学者开始反思和深入探讨国外非政府组织在对外文化交流、推动外部世界认识和了解中国、从而塑造国家"软实力"方面的地位和作用。而欧洲国家很早就开启了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非常引人注意的一个现象就是非政府组织在这些国家的对外文化交流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从非政府组织自身在文化交流领域的先行作用、政府给予非政府组织的强有力支持和非政府组织独立性的保持与发挥等三个方面探讨为什么非政府组织能够在欧洲国家对外文化交流中承担主要工作;列举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的非政府组织如何成为这些国家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从事文化外交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