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入90年代以来,尤其是亚洲开发银行1992年10月在马尼拉举办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一次研讨会以及此后举行的次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问题在云南、在中国和东南亚、在一些欧美国家和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实践中取得进展,形成了所谓“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热”。但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一项跨世纪的巨大而又复杂的工程,这一工程的顺利推进和逐渐完成,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也正因为如此,更加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对这一关系到中国西南(特别是云南)与中南半岛各国、影响中国和整个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探讨,以推进这一合作进程。本文拟从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入手,分析影响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以功能方法为主的方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战略,推进次区域合作。这些看法还不成熟,主要是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意在抛砖引玉,引人深入探讨,对推进次区域合作切实起一点作用。  相似文献   

2.
跨境安全问题是影响中国与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5个下湄公河国家政治经济合作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关系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水平能否冲破瓶颈的重要条件。现有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湄公河委员会等多边机制对于跨境安全问题捉襟见肘、应对不力。2015年11月中国提出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正式建立,其合作内容涵盖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3个重点领域。因此,该机制的建立为解决次区域内跨界安全问题、深化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中国展现其国际秩序建设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本文先就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下跨境安全治理的相关概念、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接着探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的跨境安全问题、根源与影响,最后指出通过夯实中国与下湄公河国家的互信基础,构建跨境安全治理的合作平台,发挥中国在跨境安全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发挥次国家政府的能动作用,处理好与域外国家和其他合作机制的竞合关系,开展跨境安全治理的早期收获等路径来发挥澜沧江—湄公河机制的跨境安全治理作用,有效应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跨境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是指由澜沧江——湄公河流经的6国(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和中国)组成的一个次区域合作机制。GMS由亚洲开发银行于1992年最先提出,旨在将湄公河地区特有的丰富的人力和自然资源转换为新的亚洲经济增长点。亚洲开发银行实施这一GMS项目计划用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引导公共资源转向整个区域的私营投资。从第二届起,每年召开一次6国部长级会议,并确定了8个主要合作领域,即:交通、能源、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人力资源开发、贸易和投资、旅游、通信和禁毒。  相似文献   

4.
湄公河开发与老挝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该区域的经济腾飞将给东南亚带来重要的开发机遇。本文将就老挝在湄公河次区域中的地位及湄公河的开发对老挝经济发展的影响谈点粗浅看法,供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的历程、特点及其前景。面向21世纪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正出现新的发展趋势,次区域合作更具战略性和复杂性,更具竞争性和挑战性。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全面发展,该次区域合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国西南各省和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各国的实业界和学术界,对开发利用澜沧江—湄公河的水能资源十分重视,国际社会和国际金融界亦对此十分关注.本文拟就澜沧江—湄公河的水能储量、开发条件、主流大梯极开发、支流小梯级开发和电力的东调西送等问题作一粗略的介绍和评论,供有志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水能资源开发的人士和机构参考.  相似文献   

7.
迄今,湄公河流域的开发已有三大合作机制:一是50年代期间建立的湄公河委员会;二是亚洲开发银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计划;三是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计划。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计划由亚行1992年牵头推动,湄公河沿岸6国参与,至1997年已召开了7次部长级会议,确定了合作领域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组和有关论坛。东盟—湄公河流域外发计划由东盟主导,1996年召开了第一次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框架文件》,建立了由部长会议和高官会议组成的合作机制,确定了合作的目标、原则和领域。1995年4月,越、泰、老、柬四国签署了《湄公河流域可持续发展合作协定》,将50年代建立的湄公河委员会改造成新的湄公河委员会,对湄公河的水资源以及流域综合开发制定了计划并管理实施。  相似文献   

8.
董南 《东南亚》2003,(4):41-41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12届部长会议于2 0 0 3年9月17—19日在云南省大理市举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十二届部长会议是继金边领导人会议后的又一次重要活动。此次会议由亚洲开发银行主办,中国政府承办。中国政府非常重视这次会议,中国财政部和云南省政府为会议的召开做了大量积极而有成效的筹备工作。财政部长金人庆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高官会议,主要由参会国高官参加,为部长会议做准备;二是发展伙伴会,即由亚行召集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六国与发达国家的援助机构和一些国际组织的见面会,主要目的是向…  相似文献   

9.
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马树洪编著的《东方多瑙河—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探究》一书,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流经中、缅、老、泰、柬、越6国的国际河流。流域地区的全面开发已成为沿岸各国以及国际组织关注的问题。合作开发,振兴经济,是沿岸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该书共8章,25万字,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澜沧江—湄公河的状况。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0.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复杂的合作机制和中国的参与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90年代初由亚行牵头与澜沧江—湄公河沿岸的柬、中、老、缅、泰、越六国共同建立起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在国际上一般称为“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即把“大湄公河”作为澜沧江(中国境内云南段)和湄公河(流经中南半岛段)的统称。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开展以来,合作范围日趋扩大,机制也越来越多样复杂。本文拟对此作一个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中国及云南省的参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中国与中南半岛5国所开展的澜沧江-湄公河开发合作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并成为当前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典范。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吉富山,总长4909公里,居世界第六,  相似文献   

12.
用SWOT法浅析澜沧江-湄公河水运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水运合作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经中国、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  相似文献   

13.
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次区域国际经济合作,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拟从亚太经济合作新课题的角度,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推进这一合作的几点建议。 一、亚太经济合作中的跨世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4.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国际河流,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六国,全长4800公里,流域面积达81万平方公里,人口4000多万.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水能资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世界上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开发这条“东方多瑙河”,使之造福于人民,一直是沿江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但是,由于形势不利、交通不便、信息不灵,长期未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80年代末期以来,随着世界局势的急剧变化,国际关系中经济优先的原则日益突出,澜沧江一湄公河流域的开发获得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东南亚地区掀起了一股“澜沧江—湄公河热”.  相似文献   

15.
1992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驻亚洲开发银行的倡导下正式启动。同时,国内外关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研究也逐渐兴起。目前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国内研究以经济路径为主,涵盖诸多议题。国外研究则主要围绕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水资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区域治理3个议题开展。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国内研究需要“取长补短,拓展视野”,在研究路径和议题选择上有所突破和推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围绕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的环境问题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如世界上许多大江大河的开发一样,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中的环境问题历来就是引起沿岸国家甚至国际社会争论不休的重要问题之一,其中有的开发项目因具有跨国影响,若处置不当则有可能引起国际纠纷,影响有关国家之间的关系。以下是这场争论在近几年来的概况。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与现实:云南-东盟高级口译人才培养的本土化 人才培养取决于社会需求定位及社会出口。随着云南省在“澜沧江-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确定的交通、能源、农业、旅游、贸易与投资、环保、人力资源开发等优先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国际会议、经贸谈判、旅游市场拓展等活动越来越多,对口译人才,  相似文献   

18.
浅析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湄公河次区域(英语简称GMS)合作是中国(云南与广西)、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和越南6国在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展的次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9.
依托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消除“金三角”的贫困和毒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湄公河次区域又称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指的是中国的云南省与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5国,该区域面积233.1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6亿,其合作前身是湄公河流域开发计划.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1993,(3)
近年来,随着东南亚政治局势的日趋稳定以及经济发展要求的日益强烈,澜沧江—湄公河综合开发利用问题再度成为国际社会及有关国家和人士关心的主要问题和议论的热门话题。人们从不同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证,认识日趋统一。本文拟对利用澜沧江—湄公河发展沿岸国家旅游业的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