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天 《支部生活》2011,(3):28-29
2011年2月25日,这是我有生以来最为激动的日子。上午九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亲切接见了我们报告团成员。短短30分钟,他给予我们报告团极大的鼓励和鞭策。握着他的手,我们心里感到很温暖。他深情地说,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他是党员干部的楷模,是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的优秀代表。广大党员、干部,包括离退休老干部要向杨善洲同志学习,争创优秀业绩,  相似文献   

2.
李佳 《湘潮》2024,(1):16-17
<正>作为党员干部楷模,杨善洲退休后去植树造林,再造绿水青山回报家乡父老的故事,展现了忘我利他的大爱,这是信仰的力量,更是精神的闪光。“我要回大亮山种树去!”1988年4月,已过60岁的杨善洲光荣退休。组织上安排他去昆明养老,杨善洲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说过的话就要兑现,我要回大亮山种树去!”  相似文献   

3.
原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曾说:以前,乡亲们不止一次地来找我,让我多为家乡做一些贡献。我承诺过,就一定要兑现!只要我们有决心,就一定能把树种下去,而且一定能种活。正是凭着这份沉甸甸的承诺,杨善洲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作为一名退休的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身上闪耀着共产党人很多可贵的品质,感人至深,令人感佩,其中一点就是"低看自己、高看群众"。正因为如此,他一辈子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老百姓干实事、办好事;他一辈子像焦裕禄那样,心里装着老百姓的安危冷暖,唯独没有他自己。杨善洲从20多岁起担任县领导直至地委书记,在30多年时间里,始终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群众之中,始  相似文献   

5.
杨善洲默默无闻地扎根大亮山20多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那块曾经贫瘠的土地上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践行着党的宗旨。通过学习杨善洲精神,我更加坚定了努力工作、服务人民,争当优秀人民警察的决心。  相似文献   

6.
杨善洲默默无闻地扎根大亮山20多年,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那块曾经贫瘠的土地上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信念、践行着党的宗旨。通过学习杨善洲精神,我更加坚定了努力工作、服务人民,争当优秀人民警察的决心。  相似文献   

7.
2010年3月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杨善洲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称号。2011年3月20日,中共中央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这说明杨善洲同志事迹体现出的精神,已经提升到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学习的精  相似文献   

8.
7月上旬,省委党校机关党务工作骨干培训班一行36人,专程来到保山市施甸县姚关镇,走进当年杨善洲同志忘我奋斗的“善洲林场”,亲身感受、体会杨善洲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境界,大家普遍反映,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心灵震撼、思想洗礼。  相似文献   

9.
当前,“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热潮,在杨善洲同志的家乡施甸县迅速掀起。杨善洲精神的精髓,我认为就是“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2,(23):46-47
“杨善洲,杨善洲,老牛拉车不回头,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20多年住深山,拼了老命办林场,创造资产几个亿,分文不取乐悠悠……”这是云南省保山市群众自编的一首歌谣,赞扬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相似文献   

11.
杨兆华 《党建》2011,(8):38-38
我1975年至1977年1月任杨善洲同志的秘书,1980年至1990年在云南省保山地委办公室调研科任副科长,在杨善洲身边工作的时间超过12年。要是细说我亲身经历的有关杨善洲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还是挑几个大家没有听过的故事讲讲。  相似文献   

12.
当前,“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热潮,在杨善洲同志的家乡施甸县迅速掀起。杨善洲精神的精髓,我认为就是“清贫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  相似文献   

13.
宗合 《先锋队》2011,(7):16-20
杨善洲生前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88年退休。退休后放弃省城舒适的生活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在家乡义务植树造林20多年。2009年4月,杨善洲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创先争优的永恒主题。近日,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门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当前,全省上下正在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而努力,我们把杨善洲同志的事迹推荐给读者,目的就是让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那样,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奉献一辈子,这是广大党员、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党员干部的终生追求和事业境界。  相似文献   

14.
《支部生活》2015,(2):55
我是一名基层干部,工作20余年了,党刊是我最喜欢的学习读物之一,它是我向群众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和致富经验的好教材,每年的刊物我都会悉数收集、回阅。这几年,党刊不断加强对先进人物的报道,树立的杨善洲、陈家顺、高德荣等楷模形象,高高地矗立在我们心中,成为我们工作的力量源泉。自从党刊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是当代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是领导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的优秀典型。日前,通过多种媒介,我认真拜读了杨善洲的先进事迹材料,深深为之感动。  相似文献   

16.
"做官就要做像杨善洲同志一样的官,坚决破除‘官本位'的思想,牢固树立‘民本位'的理念,当好公仆,做实干家,把人民群众的冷暖装在心里,把人民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家的事情来办,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真正做一个老百姓满意的好公仆"。谈起深入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17.
杨丹 《实践》2011,(8):18-18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老书记的先进事迹。点点滴滴,深有感触:感动他一辈子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感动他一辈子淡泊名利地位,感动他一辈子公而忘私、廉洁奉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我们应该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东西太多了,我们要在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实际行动中创先争优。  相似文献   

18.
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受到洗礼。作为一名县委书记,我更应该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做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时刻铭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忠实践行宗旨中推进全县改革发展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杨善洲同志从不搞试吃、试用。1980年,小麦丰收,粮食局试验用小麦酿出第一批酒,送了一些给地委领导试喝。杨善洲说:“白送的一口不尝,付了钱的可以喝。”他从不利用职权揩国家的油、占公家的便宜。杨善洲家住在离地委110多公里远的姚关公社。有时因私事回家,都是买客车票。他跑农村回来晚了,不想麻烦炊事员.就吃点干粮或到街上去吃...  相似文献   

20.
看了无数关于杨善洲的宣传报道、听了多场他的事迹报告会后,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杨善洲老书记的精神震撼,一次又一次湿了眼眶。我感慨于一个地委书记能一辈子扎根基层,服务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