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积极开展校园网络思想政治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中南大学校园网建设不断加快。目前经常上网学生在万人以上,网络在方便学生学习、提供信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对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对此,中南大学党委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积极探索学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原形 《各界》2011,(8):42-44
即使近些年来大力宣传,大科学家朱载埔的名字对中国人仍旧比较生疏。随便翻开中国的中小学教科书,徐光肩、宋应星、李时珍、徐霞客这些明代科学巨匠的名字赫然在目,却难觅朱载埔一星半点的事迹。但在西方,直到今天,许多国家仍在研究他的学术成果,他的发明、创造在高科技时代仍是无法超越的高峰。  相似文献   

3.
原形 《各界》2011,(5):38-40
僧一行在中国古代科学家中,无论按什么标准都排在前几位,他的伟大之处在于突破了很多占代科学的理念,他在天文、历法、仪器制造和数学等方面的成就,用唐朝的科技水平来衡量,都是很超前的。很多人不理解,一行作为一个僧人,为什么会成为科学家。其实在古代,没有公共图书馆和大学,宫廷和寺院就是知识贮备和藏书最丰富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杨宏 《学理论》2010,(18):79-80
对"休谟问题"中"事实"与"价值"的关系,波普尔主张事实与价值的分离,他认为事实是"真假"问题,价值是"善恶"问题,是人所赋予的价值判断;马斯洛则从人与人性的最高实现过程中解读事实与价值的本质内在联系。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为我们打开新的认识视角,辩证的认识事实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5)
顾均正一生通过各种科普实践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如编辑科普杂志及书籍、创作科普作品,还创办了《科学趣味》期刊。不过他的科普工作也存在着几点局限,如持实用主义科学传播观、作品过于通俗,而且多援引二手材料,但他仍为我国的科学传播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于秀杰 《学理论》2009,(6):103-104
莱布尼茨在哲学、科学、技术等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诸多的成就。本文力图从他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成绩入手,试析一下其中所蕴含的他的独特的思想及其伟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身为科学家的波兰尼,主张建立一种科学的人本主义,反对传统科学研究方法中的还原主义和客观主义,以及科学至上的意识形态霸权——科学蒙昧主义.在他看来,科学的本质是一种基于科学家个体努力的自由探索活动,并且是在一种无形的交互塑形活动和作用场境中生成的科学共同体,即科学共和国.在自发构序生成的无形科学共和国中,没有凌驾于科学家之上的独裁权威的主体,只有科学家们相互行使权威的科学公断.  相似文献   

8.
原形 《各界》2011,(10):40-42
徐光启是学术界公认的“开中西交流风气之先的人”,在四百年前,他能够正视中国科学发展的滞后,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并不认为学习西方就会毁灭自己的文化。这种对于中国文化整体的自信和气度,今天看来也极为难得。  相似文献   

9.
袁恒雷 《侨园》2012,(5):23
2002年,以色列人泰勒·本·沙哈尔在哈佛大学开设了一门课程——《积极心理学》.这门课程每周两次,他在课上并没有大讲特讲怎么成功,而是深入浅出地教他的学生如何更快乐、更充实、更幸福. 泰勒自称是一个害羞内向的人.他最初开设这门课时只有8人报名,其中两人中途退课,第二次有近四百人报名,到了第三次,学生达到850人,他开始感觉到紧张和不安,因为学生的父母、爷爷奶奶、媒体朋友都出现在他的课堂上了.  相似文献   

10.
科学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具有社会性,它是在一定的社会体系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这是因为创造它们的科学家是社会存在者,他们的思想要受到科学和经济发展的制约,要受传统文化的左右。强调科学的实用价值,就是强调科学的社会性。现代科学研究已经更多地和社会其他过程紧密结合起来。目标是严肃的——生产精神产品,为社会增加财富,这种劳动又是有报酬的。当科学研究成为一种“职业”和“谋生手段”时,科学家不再被允许沉溺于他自己的个人嗜好,随心所欲地凭意志行事。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科学家作为一个专家、顾问、发明家、甚至决策者,这种科学活动的社会性对科学家有重要影响,影响了他的教养,扰乱了他的内心世界。因此,科学社会学在研究科学家行为和价值观念时,不能忽视社会的文化及各种力量对科学家价值观的影响。社会价值观对科学的影响,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而这一过程的不同阶段,对科学发展的作用和影响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吴亮 《瞭望》2008,(26)
在许多人的观念里,一个人或者是正常人,或者是精神病人。所有的人都想成为正常人,而不想别人认为他是精神病。可是在现实世界时,这种正常和不正常的简单二分法是不存在的。不少人生活在灰色的世界里。一个看起来很正常的人突然跳楼了,他死了之后,人们才知道,他原来是个抑郁症患者。  相似文献   

12.
生命之水     
有三个人在寻找生命之水。他们希望喝下生命之水之后,可以长生不老。第一个人是武士,他猜想生命之水应该非常强大有力——可能是洪流——于是他身穿盔甲、手持武器前往寻找,他相信自己可以迫使生命之水向他屈服。  相似文献   

13.
凯德洛夫是前苏联最著名、最有建树的哲学家之一 ,在自然科学和哲学两个领域内都有很高的造诣。这一学术背景使他形成了关于科学革命的独到见解 ,他指出科学发展是质变与量变 ,积累与飞跃的统一 ,科学发展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科学内部。对科学革命的研究必须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来进行 ,要把科学革命的内容和主题和当时的历史发展条件联系起来 ,不同的条件将造就不同类型的革命 ,而不同类型的革命则构成了科学发展的总过程。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凯德洛夫特别强调了科学革命的建设性特征 ,而这一特征是非常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  相似文献   

14.
王元 《各界》2011,(4):41-44
祖冲之作为南北朝时期最伟大的科学家,在整个世界科技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很多成就,几乎就是古代科技的最高成就,以后几百上千年,无论东西方都没能够超越。西方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经常用祖冲之的科学成就为坐标,来对比西方的科学发展。能获此殊荣的中国人,至今也没有几个。  相似文献   

15.
关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社会科学正在得到长足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人价值也正在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转化而凸现出来,成为当今时代的一大特征。本力图从学理上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科学的划分与整合进行尽可能详细的描述,肯定了知识系统中不同知识门类的发展、演化和交叉、融合过程;并通过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相互结合、不可或缺的实证分析,给人们以启迪、摒弃知识门类偏见,迎接一个科学精神与人精神交融统一的世纪。  相似文献   

16.
刘绪贻  余坦坦 《各界》2013,(4):90-92
关于吴先生的婚恋故事,评说的人很多。一知半解的人,往往予以同情;了解详情的人,则认为他自诩“殉情”乃是往自己脸上贴金。对他和毛彦文的苦恋,我在清华、西南联大读书时是同情他的,认为是毛彦文爱虚荣,背叛了他,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35)
《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集中反映了库恩的科学观,其强调:接受以科学史为依据的批驳考验是阐述任何科学哲学的必经之路,所以他从科学史角度探讨了科学的本质、科学革命的结构以及科学发展模式等问题,提出了"范式"、"不可通约"等概念,改变了人们对于科学的认识,特别是他首次把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引入到对科学认识过程的研究中,描绘出了一种与逻辑实证主义、批判理性主义"大异其趣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18.
于丹 《党政论坛》2009,(2):28-28
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做的事情都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诠释态度却可能是完全不同的。我曾经在一本书中读到一个故事。一个15世纪的宗教改革家,他说他年轻的时候,曾路过一个巨大的石料场,他看到很多人在烈日下汗流浃背在搬石料,但他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他就问第一个人,  相似文献   

19.
黄团元 《各界》2010,(9):69-72
郭沫若的一生(1892—1978),多彩多姿。邓小平在1978年6月18日为他致的悼词中这样评价:“郭沫若同志不仅是革命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而且是革命的思想家、政治家和著名社会活动家。他在科学文化方面作出的贡献,在革命实践中立下的功绩,赢得了全中国人民和世界进步人士的尊敬。”邓小平还说,“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相似文献   

20.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实行改革中,十分重视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他的这一思想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调动人的积极性是改革成功的关键。他认为,要调动人的积极性,不考虑人们、劳动集体、社会团体、各个社会集团多种多样的利益,要完成任何一项任务和改变国家的状况都是不可思议的。他认为,改革要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