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邹明理 《证据科学》2007,15(5):90-96
本文是针对“鉴定结论必须明确“的立法建议和“鉴定结论必须准确“的鉴定工作发展目标提出的质疑.认为“鉴定结论必须明确“不符合提供证据的法律要求,以六条理由论证这一建议不宜采纳,主张以“鉴定结论应当符合科学技术标准“作为对鉴定结论的立法要求.文中以五条依据分析“鉴定必准“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工作目标,主张“鉴定结论应当客观真实“才具有可行性,才符合证据规范.  相似文献   

2.
邹明理 《证据科学》2007,15(1):90-96
本文是针对"鉴定结论必须明确"的立法建议和"鉴定结论必须准确"的鉴定工作发展目标提出的质疑。认为"鉴定结论必须明确"不符合提供证据的法律要求,以六条理由论证这一建议不宜采纳,主张以"鉴定结论应当符合科学技术标准"作为对鉴定结论的立法要求。文中以五条依据分析"鉴定必准"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工作目标,主张"鉴定结论应当客观真实"才具有可行性,才符合证据规范。  相似文献   

3.
本文是针对"鉴定结论必须明确"的立法建议和"鉴定结论必须准确"的鉴定工作发展目标提出的质疑.认为"鉴定结论必须明确"不符合提供证据的法律要求,以六条理由论证这一建议不宜采纳,主张以"鉴定结论应当符合科学技术标准"作为对鉴定结论的立法要求.文中以五条依据分析"鉴定必准"是一个难以实现的工作目标,主张"鉴定结论应当客观真实"才具有可行性,才符合证据规范.  相似文献   

4.
吕导中 《政法学刊》2005,22(6):70-72
制订科学舍理的形象证据鉴定规范和标准主要应体现在一是要确定一种结论可靠性指标的计算方法;二是明确符合鉴定结论的可靠性的值,确定一个普遍可以接受的可靠性数值标准;三是在此基础上反推鉴定所需的特征数量指标;四是规范鉴定结论的表述方法。鉴定结论的表述应当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多种可靠性程度的结论,另一部分是可靠性的数值。  相似文献   

5.
邢岩  郭敬波 《证据科学》2003,10(2):120-122
<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 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人身伤害案件中伤者的伤情是确定案件性质和对致害人定罪量刑的主要证据.但由于我国目前证据立法滞后,鉴定标准不完善,导致鉴定结论变更率较大,采信错误鉴定致错拘、错捕、错判的情况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蔡晓霞 《证据科学》2007,14(3):220-224
“医疗过失鉴定”概念应当取代“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概念。医疗纠纷诉讼中的医疗鉴定机构应当统一为医学会。分析论证我国的医疗鉴定结论证明能力与证明力,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7.
医疗事故鉴定相关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疗过失鉴定"概念应当取代"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概念。医疗纠纷诉讼中的医疗鉴定机构应当统一为医学会。分析论证我国的医疗鉴定结论证明能力与证明力,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8.
司法精神病鉴定证据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澜 《行政与法》2009,(6):86-88
司法精神病鉴定作为科学的认识活动,由于其本身的固有属性及诸多因素之影响,其鉴定结论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要求法官在采信鉴定结论之前,必须结合司法精神病鉴定的特点、司法精神病鉴定结论的证据属性,分析、判断其证据价值.并通过对相关制度的完善,充分发挥庭审质证之功能,帮助法官提升对司法精神病鏊定结论形成内心确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司法会计鉴定证据和诉讼证据的异同及其在实践运用中应把握的几条原则,并配以具体的案例予以说明,以期在进行司法会计鉴定时,正确地使用司法会计鉴定证据,作出客观、科学、公正的鉴定结论。  相似文献   

10.
郭敬波 《法学杂志》2001,22(6):47-49
刑诉法第 1 1 9条规定 :“为了查明案情 ,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 ,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在司法实践中鉴定结论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案件的性质 ,特别是人身伤害案件更是把伤者的损伤程度作为定罪、量刑的主要证据。但由于我国目前证据立法滞后 ,有关鉴定标准和程序不完善等原因 ,导致鉴定结论变更率较大 ,使采信错误鉴定致错拘、错捕、错判时有发生。一、鉴定结论变更原因鉴定结论变更原因除了鉴定人违法违纪、鉴定人业务素质不高出现检查诊断错误及引用标准不当外 ,还有不可避免的原因和立法不完善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作为证据的鉴定结论,在诉讼中起着重要作用。从鉴定制度的运作实际来看,主要有两个问题,即重复鉴定和鉴定结论的正确性、公正性问题。完善证据制度还需从立法来解决。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主要是对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管理。司法鉴定管理中最基本的是规范司法鉴定机构和鉴定人员的资质条件。在诉讼实践中,鉴定结论往往是以单位的名义而没有鉴定人员的署名。因此,在完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中,应明确鉴定人负责制。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法》第 119条规定 :“为了查明案情 ,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 ,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人身伤害案件中伤者的伤情是确定案件性质和对致害人定罪量刑的主要证据。但由于我国目前证据立法滞后 ,鉴定标准不完善 ,导致鉴定结论变更率较大 ,采信错误鉴定致错拘、错捕、错判的情况时有发生。对于采信错误鉴定导致错拘、错捕、错判是否可以引起刑事赔偿 ,意见分歧较大 ,下面作者通过两起相同性质但法院做出了截然相反的裁判结果的案件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案例资料【案例 1】1994年 3月 2 6日 ,黄某酒后将本…  相似文献   

13.
鉴定结论作为法定的七种刑事证据之一,在审查逮捕案件中往往是区分罪与非罪,罪轻与罪重的重要证据之一,对鉴定结论的审查与判断也就成为审查逮捕案件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问题。鉴定结论的审查与判断就是对其证据能力及证据力进行审查。一、对鉴定结论的证据能力进行审查:一般来说就是对鉴定结论的主体、形式、内容、程序进行审查1.审查鉴定结论的主体资格是否合法。①根据对有关专门问题的鉴定,凡是要求由法定鉴定机构进行的鉴定必须由相应的法定鉴定机构进行。②鉴定人应具有从事相应鉴定活动资格的人,由于我国现行法律没有对鉴定人资格的取…  相似文献   

14.
“鉴定意见”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意见"的组合不仅是语词搭配的错误,而且违反了逻辑思维规律。"鉴定意见"等同"鉴定结论"不符合检验鉴定文书的要求。"鉴定意见"替代"鉴定结论"不符合相关法律规定和证据要求,不利于人民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不利于鉴定人综合素质的提高,违背了鉴定申请人的初衷,同时还有可能产生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5.
赵锦成 《中国审判》2020,(2):102-103
2020年5月1日即将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则》)将原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另一方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修改为第四十一条“一方当事人就专门性问题自行委托有关机构或者人员出具意见,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相似文献   

16.
分析众多医疗事故,其中鉴定环节存在的立法缺陷,因此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来确定医学会是从事医疗鉴定的唯一合法组织,其作出的合法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是人民法院处理医疗事故的首要证据。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也应尽快出台相关的司法解释,使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和诉讼制度良好地衔接,确保鉴定的公正和权威,以更好地解决医疗损害赔偿纠纷。  相似文献   

17.
谷晓峰  周炜 《河北法学》2000,(1):119-121
鉴定结论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七种法定证据之一.《民事诉讼法》第72条也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对专门性问题认为需要鉴定的,应当交由法定部门鉴定.没有法定鉴定部门的,由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8.
近来有许多学者提出"科技证据"这一概念,并普遍认为"科技证据"一般指运用科技手段或方法所获得的证据,主要包括鉴定结论和视听资料等。目前的主流观点还认为"科技证据"是一种新的证据,甚至是证据之王。但随之"科技证据"被重新鉴定的事件屡有发生。本文认为诸如鉴定结论,视听资料等这些被普遍认为的"科技证据"并不能称之为证据,因为它们并不具备证据的本质属性,更不符合证据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涉案物品价格鉴定结论在刑事诉讼中对于定罪量刑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当前价格鉴定结论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立法和制度两个层面提出规范和完善物品价格鉴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一.刑事鉴定人出庭作证的必然性 (一)刑事鉴定人出庭作证,是鉴定结论证据属性的内在要求。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之规定,鉴定结论为七种诉讼证据之一。作为一种证据形式,鉴定结论同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