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关于雇工问题争论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党历史上,关于雇工问题有两次大范围的争论,一次是建国初期关于"党员雇工"问题的争论,另一次是改革开放初期关于个体、私营经济中雇工问题的争论.对雇工问题的不同看法,实际反映了人们分析问题的不同的理论基础和思维方式.在这一问题上,我们经历了阶级分析法、经济分析法和法律分析法等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初期的几场著名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柔然 《党史博采》2007,(12):25-27
<正>一、围绕"雇工问题"的争论邓小平回忆说:"农村改革初期,安徽出了个‘傻子瓜子’问题。当时许多人不舒服,说他赚了100万,主张动  相似文献   

3.
柔然 《党的建设》2008,(3):56-57
"雇工问题"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乡的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经营规模日渐扩大,个体经营者逐渐突破了国家规定的雇工8人的限额,成为私营企业主。同时,雇工现象在各地的出现,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内的几场争论与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建立初期,党内先后发生了几场关于农村问题的争论。现在回顾、研究这几场争论所涉及的党对社会主义农业的发展思想,以及如何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会有益于我们更好地学习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更好地领会这一理论中关于社会主义农业改革与发展的思想,更好地认识我国农业改革开放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关于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有过许多重要的论述。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初期,邓小平在同外国的学者、政要的谈话中多次阐发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归纳分析这数十次谈话,对于我们科学认识和理解邓小平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的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进行的一次伟大革命,这场革命史无前例,但与之伴随的理论和现实问题的争议也一直没有停止过。自1978年以来,围绕改革主题有过三次大的争论:第一次争论是20世纪70年代末关于真理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毅强 《理论学刊》2008,3(1):47-50
邓小平"不搞争论"思想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就是坚持实践第一观点,具体说:一是坚持实践优先,二是坚持实践探索,三是坚持实践勇气,四是坚持实践标准.不搞争论凝聚了党的若干历史经验.不搞争论成为改革开放的一项基本政策.  相似文献   

8.
亓利 《奋斗》2014,(8):44-45
正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仅亲手制定了改革开放初期到上世纪90年代初的大政方针,还提出了许多预见性的论断,有一些预见在今天的现实中成为了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要内容和继续前行的基本遵循。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之际,重温他的这些论断,会给我们以启迪,也会对做好当前的工作有指导作用。一、关于"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论断1985年3月7日,邓小平在全国科技会议上的  相似文献   

9.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面临一个“拐点”。在很多人看来,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关于坚定不移推进改革的种种表态,无疑是针对2004年以来社会上关于改革方向问题激烈争论的最终定调。这场争论由国企产权改革发端,从经济学界迅速扩展到整个学界,并通过网络等媒介,上升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一场关于反思改革的大讨论。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最高层的讲话,积极回应百姓和社会各界对中国改革的期待,传递了中国改革不可动摇的新信号。第三次改革争论始末学界普遍认为,在2004年前,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经历了两次大的争论:第一次争论是…  相似文献   

10.
自邓小平南方谈话以来,围绕着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和实质,中国社会发生了二次大争论。这两次大争论为邓小平南方谈话大众化奠定了群众基础、开辟了新途径、提供了新方法。1992年以来的思想大争论中,邓小平南方谈话大众化呈现出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思想争论与利益诉求的统一、多种声音表达和并存的统一等特征。坚持以人为本、辩证地"造势"、坚持实践评价是1992年以来的思想大争论中邓小平南方谈话大众化带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1.
雇工现象的出现,是我们党在改革初期遇到的一个十分敏感而又极其复杂的问题,它一时间成为思想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城乡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其经营规模日渐扩大,并逐渐突破国家规定的雇工8人的限额,成为事实上的私营企业。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倡导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支持和推动了全国范围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领导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指导了对历史问题的四千人讨论,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10条经验。改革开放初期这场前后长达4年半的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讨论,是20世纪继五四运动、延安整风运动引发的思想解放之后又一次宏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通过对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指导解放思想历程的考察,可以得出如下启示:解放思想需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也是为了做到实事求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这个法宝,始终做到实事求是。  相似文献   

13.
"中国式的现代化",是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探索国民经济调整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小康社会思想的发轫。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初衷是:反对急躁冒进,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目标;反对照搬西方经验,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随着实践的发展,邓小平对"中国式的现代化"进行理论提升,将其反对急躁冒进、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目标的内涵发展为小康社会思想,将其反对照搬西方经验、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的内涵发展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深入研究邓小平"中国式的现代化"思想,有助于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是有助于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 记者:高会长,您好!近年来,社会上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国改革的大讨论,有人将这场争论称为“第三次改革争论”。这次争论由国企产权改革发端,从经济学界迅速扩展到整个学界,并通过网络等媒介全面走向公开,转化为全社会的一次关于改革的反思,一步步上升为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一场关于改革开放向何处去的大讨论。那么,您对于这次争论是怎么看的?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08,(12):36-37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乡的个体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其经营规模日渐扩大。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他们逐渐突破了国家规定的雇工8人的限额,成为事实上的私营企业。雇工现象在各地的出现,一度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关注。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遇到的一个十分敏感而又极其复杂的问题。雇工问题一时间成为思想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唐奎 《党史文苑》2009,(4):34-36
邓小平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对社会福利问题有所关注,他曾在理论著作中多次阐述其社会福利观.在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表述了关于"人民福利"的观点;新中国成立之初,邓小平论述了"工人福利"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又论述了关于发展"集体福利"的观点.邓小平对于社会福利的认识随着其历史实践的不断深化而不断发展,他的社会福利观为改革开放后重建新的社会福利体系和制度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张井撰文说,记得改革开放初期,有部门领导同志在布置工作时说,雇工8人以上者是私营企业主.雇工7人以下者是个体户,这是马克思定的标准。随后不久。有多个文件规定个体经济的标准,一般是一人经营或家庭经营,必要时请一至两个帮手。技术性较强的可以带两三个最多不超过5个学徒。  相似文献   

18.
突破对斯大林的"两个凡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理论界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大争论,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结",即斯大林.因为改革不到位、改革方向有问题,都以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为依据,所以对斯大林如何评价,极为重要.斯大林是一位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实践的探索者,又是一位社会主义理论最大的误导者,他在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最后是一个失败者.必须突破时斯大林的"两个凡是".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这是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历史地位和贡献的定位和肯定,也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以“总设计师”来称谓邓小平。这一生动而富有概括力的提法,成为对邓小平在新时期贡献的通行表述.  相似文献   

20.
马立诚在2008年12月12日的《中国经济时报》上撰文指出:我认为,综合起来看,改革开放经历了四次比较大的争论。第一次是1978年前后,争论的中心议题是:要"两个凡是"还是要改革开放?第二次是1992年前后,中心议题是:要计划经济还是要市场经济?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