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群众对反腐败有“四忧六盼”最近,笔者对反腐败工作进行了多层次的广泛调查,群众有“四忧六盼”:一优“刮阵风”。群众认为,反腐败不仅要真抓实干,而且要常抓不懈。但有些地方对反腐败信心不足,工作缺乏力度,一旦出现厌战松劲情绪,就会给不法分予以可乘之机。二忧...  相似文献   

2.
沈澄 《前线》1963,(21)
调查研究怎样才能防止主观主义,大家已经发表了很多意见,现在,我就个人在农村工作中的一些体会,也发表几点意见。一、调查研究要依靠基层党组织,基层干部。调查研究,要发动群众,同群众商量,听取群众意见,这是主要的。但是,也必须依靠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干部,长期在那个地区工作,与群众有密切的联系,熟悉当地的情况和群众的要求。有的基层干部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因此,要依靠他们进行工作,同他们  相似文献   

3.
7月5日至7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吴官正在中央纪委副书记张惠新,河南省委书记李克强,省长李成玉,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李清林等陪同下,考察了我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他先后到郑州、开封、洛阳等地,深入到企业、农村、学校与基层干部群众亲切交谈。  相似文献   

4.
当前,基层干部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在基层、在一线工作,就一定深入基层,就不需要调查研究”的现象。针对这一情况,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转型发展,我们在全市开展了以深入基层解决问题、理清思路加快发展为主旨的专题调研活动。调研活动的开展,锤炼了基层干部的作风,提高了基层干部的能力,加深了基层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形成了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共识和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5.
《廉政瞭望》2009,(4):20-21
本次“两会”,“反腐”再次成了最受关注的话题。为什么在应对金融危机这样重要的时候,群众却十分关注反腐败?  相似文献   

6.
众人摇橹好行船许淑芳,张贺敏我党领导的反腐败斗争,已经进行了3年多,其成就和产生的历史影响不可低估。如何将其进一步引向深入?笔者认为,动员千千万万的群众参与,势在必行。首先,从领袖人物关于反腐败离不开群众的精辟论断看群众监督的重要性。1945年,毛泽...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反腐败和党的作风建设的力度加大,近年来基层干部对群众简单粗暴的工作作风日益被"关注",从各级巡视巡察反馈的情况看,作风简单粗暴成了基层干部的"常见病",因此受到纪律处分的明显增多。不可否认,经过群众路线、"两学一做"等实践教育,基层干部的作风明显好转,但工作作风简单粗暴的顽症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一、基层干部作风简单粗暴问题不容忽视从近年执纪部门通报和媒体曝光的案件看,基层  相似文献   

8.
近日到基层调研,听到不少基层干部这样说:上级又交给我们一些调研课题,要求我们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我们身在基层,天天接触群众,还不叫深入群众?这话乍一听,似乎颇有道理。但笔者走访群众后,便对这话产生了怀疑:天天接触群众并不等于深入群众! 客观地说,目前大多数基层干部是能实实在在为民办事的,但少数基层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作风飘浮,虽然  相似文献   

9.
为何会出现“基层干部被污名化”这种倾向呢?首先,少数基层干部综合素质不高、领导艺术欠缺、政策水平偏低。由于基层工作条件艰苦、任务繁重,很多人不愿意到基层工作,导致部分基层干部综合素质距离党和政府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近年来接连出现某些官员的雷人话语,就暴露了少数基层干部素质较差、群众意识薄弱、政策水平偏低、领导艺术缺乏等问题。如某些地方官员讲:“我们不强拆,你们知识分子吃什么?”“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这些雷人话语的共同特点就是以权力为中心,其高高在上的骄横霸道作风暴露无遗,完全忘记了党的宗旨和性质。  相似文献   

10.
任龙 《正气》1997,(11)
深入持久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学习十五大报告的体会任龙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反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党内决不允许腐败分子有藏身之地。这充分表明新一届党中央对反腐败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的决心,也反映了全党的共同意志和人民群众的强...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如何构建和谐的党群干群关系?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在哪里?为何一些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弱化,群众对入党并没有多大的热情?随着服务型党组织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这些长期困惑着广大基层干部的问题正在实践中逐步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先锋队》1994,(2)
冯芝茂在省委六届七次会议上提出今年我省反腐败斗争的基本思路今年我省的反腐败斗争如何搞?怎样安排部署?这是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最近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冯芝茂在省委六届七次会议上提出了我省今年反腐败斗争"三个不变"的基本思路。即党中央...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3,(14):56-57
一项关于基层干部形象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受访基层干部认为当前社会对其存在普遍误读,超过六成的基层干部认为他们的形象被“污名化”了。那么,这个群体遭遇被“污名化”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不可否认,在网络时代,在自媒体时代,有些网友发布基层相关信息,表达对基层干部的看法,会出现简单化、片面化或者夸大化。但是,网络本身也有自净功能,把基层官员“污名化”原因简单推给网络舆论不理性,有失公允。事实上,基层官员暴露出的太多问题,本身就严重恶化了官民关系,损害到基层干部的形象。虽然说这种现象有时只是“个别基层干部的贪腐行为”,属于“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相似文献   

14.
陇西县是位于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的一个贫困县。在这样一个县如何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在几年的实践中,我们的体会是在工作中必须抓主抓实。抓主,就是在纷繁复杂的反腐败工作中,紧紧抓住制约和主导其他各方面工作的主要任务,着力加以...  相似文献   

15.
陈正府 《当代贵州》2009,(22):73-73
本刊记者在深入基层进行《领导干部如何听到真话》和《惠农政策切莫打“折扣”》两个选题的采访调查中,一些群众和基层干部反映: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农村牧区发生了很大变化,农牧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在物质生活丰富之后,广大农牧民还缺少什么?需要什么?张金田: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下乡搞调查。在调查中,曾多次听到农牧民念叨农村牧区缺少文化的事,尤其是一些基层干部的话更让人值得回味:“眼下村里人有三盼:一盼上级把符合农村实际的文化精品送下乡;二盼文化下乡能坚持下去;三盼文艺工作者能够深入农村,写出反映农村实际的作品来。”农牧民的“三盼”,实际上反映了农牧民群众对文化下乡的渴望。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牧区的文艺市场成…  相似文献   

17.
张波 《当代贵州》2011,(2):28-29
“十二五”开局,中小企业如何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推进?如何扮演好助推我省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角色?许多基层干部群众来电来函就此向本刊咨询。围绕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党组成员、中小企业办(非公经济办)主任龙超亚。  相似文献   

18.
一是“勤”。要眼勤,勤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要耳勤,多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呼声,心里时刻装着群众的疾苦;要嘴勤,遇事与班子成员多沟通,不搞“一言堂”,不明白的事情要多向基层干部群众询问,不耻下问,寻找良策;要手勤,勤总结经验,善于思考问题,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发展思路和发展战略;要腿勤,多下基层接触群众,与人民群众交朋友,开展积极的调查研究,特别是在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乡镇党委书记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及早掌握情况,也就掌握了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二是“俭…  相似文献   

19.
最近,人民网推出“百姓与基层干部”网上问卷调查,其中一项主要内容就是百姓如何看待基层干部。调查显示,对于基层干部作风,“缺乏责任心、作风浮夸,不深入基层、不贴近群众”和“高高在上、好大喜功、盲目决策,追求短期政绩”的干部“政绩冲动症”成为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身患此症的领导干部,往往不顾客观条件蛮干,超越实际需要贪大求洋,  相似文献   

20.
《理论与当代》2009,(12):54-54
谭浩俊在2009年第10期的《党建》上撰文指出:据有关部门透露:当前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大多数发生在基层,75%以上的信访件来自农村,来自基层群众,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为什么基层会成为问题的集聚地?一些领导认为,只要出现信访问题,责任就是下面的,就是基层干部素质不高,不负责任。结果形成了政绩全部在上面、问题全部在下面的不正常现象,基层干部也是怨气很多、怨言很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