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跨越”理论与俄国民粹派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问题,是多年来理论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敏感而又颇有分歧的问题。马克思“跨越”理论与民粹派社会主义是有联系的,并且在许多理论观点上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
重新审视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的“跨越”理论及其重要意义─—马克思《历史学笔记》研究之六冯景源一由于对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偏颇理解而引起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理论论证时,特别重视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理论的探...  相似文献   

3.
刘晓艳  吴阳松 《前沿》2008,(10):20-23
关于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设想,即马克思的跨越理论。问世以来,围绕这一问题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在我国,特别是从1990年代以来,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解读,探讨,可谓一直都是学术界的热点。笔者认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不仅关系到马克思晚年思想的研究,而且还关系到现实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建设。本文拟在澄清对马克思跨越理论错误解读的基础上,探讨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与现实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张治龙  潘宗保 《新东方》2008,(11):13-15
根据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两个必然”及“两个决不会”规律,社会主义应该是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必然归宿。但吊诡的是社会主义并没有像马克思设想的那样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反而在落后的中国等东方国家成为现实。现实与理想判断的反差,迫使我们去开辟一条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经过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的艰辛探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等关于学习和消灭资本主义的理论,是1949年至1956年党对私人资本主义政策的理论依据。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利用资本主义和“和平赎买”的思想,提出了“新型资本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合乎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的,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对私人资本主义的政策也具有指导作用。但是,这一思想在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就发生了急剧变化,1955年10月,毛泽东又提出“让资本主义绝种”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郭万敏  周全华 《求索》2013,(6):57-59
20年来理论界强调了马克思与列宁的相同点,形成一种主流观点:俄、中等落后国家的实现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关于“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东方理论的成功实践.这是将马克思“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命题与列宁的“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相混淆。这种误读马克思的“超越”论。以致“卡夫丁峡谷”的迷雾挥之不去。回到经典文本,弄明白文本的原意。澄清“卡夫丁峡谷”的迷雾,这才是对马克思起码的尊重。否则会如同马克思所说,这是给了他太多的荣誉和太多的误解。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对经济不发达的俄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预见李兴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时,有两个思想他们是非常坚持的,即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发生并实现社会主义;西欧几个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革...  相似文献   

8.
评本·阿格尔对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本·阿格尔,对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作了深入研究和独到理解.他把历史辩证法与社会主义的实践可能性结合起来,认为历史辩证法是北美实现社会主义的理论武器;历史辩证法在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决定论与非决定论之间坚持“中间路线”,始终在资本主义的社会“结构性动力”与“目的性动力”之间寻求统一性,将资本主义危机与工人阶级的革命意志结合起来;用历史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进行解蔽,将资本主义被“合理化”的“不合理性”揭示出来,强化无产阶级改变不合理社会的阶级意识、意志和行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对近代资本主义经济运动法则的研究,始终是结合商品货币对立统一运动的分析逐步展开的。今天,我们研究并领会马克思有关商品货币运动的基本原理,指导当前经济工作实践,为探究“市场疲软”、“生产滑坡”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方法,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0.
周月春 《湖湘论坛》2009,22(1):34-35
马克思提出了关于东方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即跨越论)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因此,试从马克思晚年致力于东方社会研究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思想“跨越论”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深刻影响进行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11.
“跨越卡夫丁峡谷”是马克思晚年提出的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新构想。目前学术界的探讨中,存在着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提出的跨越“卡夫丁峡谷”,是指跨越整个资本主义历史时期,亦即根本不入资本主义的门,从前资本主义社会直接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说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中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深邃预见,它不但对我们理解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且对理解当今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理论与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作了全面、深刻的分析研究,最后得出结论“消灭私有制”。(《共产党宣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史,证实了这个科学论断。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后,社会经济形态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这部著作中作了论述:“无产阶级将取得国家政权,并且首先把生产  相似文献   

14.
论《资本论》对现实经济建设的指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的《资本论》深入考察和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揭示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最终走向灭亡的运行规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研究《资本论》 ,需要由批判转向建设 ,用马克思的市场经济理论、平均利润理论、资本运行理论、社会总产品的实现理论等来指导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处在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要追求制度的优越性 ,更要追求生产力的先进性。面对“一球两制”的现实 ,需要正确地对待资本主义 :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 ,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致力于创造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论述的社会主义应具备的经济条件和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探讨。弗洛姆的这一思想建立在对马克思进行人道主义解释的基础上,他深刻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物支配人的现实,反对对社会主义进行资本主义的解释,确立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目标,即实现人际关系、生产和消费等的人道化。弗洛姆认为人类惟一的抉择就是建立人道主义的公有社会制,“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才是健全的社会,是人类未来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为了克服病入膏肓的资本主义的弊端并在这些弊端的反面勾画了社会主义的特征;列宁、斯大林,尤其是斯大林依照当时理解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蓝图“按图施工”,斯大林把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社会主义的某些特征当成社会主义本质;毛泽东在建设社会主义实践中虽然对“苏联模式”的弊端有所察觉并局部加以革新,但总体上仍然比照“苏联模式”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邓小平反思社会主义优越性为什么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的原因,认为关键是没有搞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他在新的参照系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进行了新的定位,提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本质论。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为何还能继续发展?它还会走向社会主义吗?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把科学的钥匙。二战以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相继出现,既给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又推动了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发展正是“两个必然”和“两个绝不会”的鲜明体现。  相似文献   

18.
李金凤 《前沿》2007,3(1):123-126
“五四”时期的先进分子,在学习和传播社会主义的思想运动中,形成了对社会主义的初步认识。“厉行非妥协的阶级斗争”,建设“强有力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社会主义必须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他们在思考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际问题时,闪现了若干新思想火花。马克思、恩格斯“并不是什么‘神’”,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在的情形”相结合,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必须“用最大的加速度,发展全生产力”等。但是,他们在阐述对社会主义重大问题的见解时,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其中最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对待资本主义和不能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这些思想认识对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伟东 《前进》2009,(5):30-33
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理论是马克思晚年思想中一个非常重要而又引起很大争议的问题。“卡夫丁峡谷”理论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还是一个实践问题。在20世纪上半叶,苏联和包括中国在内的一批东方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伴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的剧变,这些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退却到资本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20.
高放撰文指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应有如下四个方面:(1)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继承物。我们应该认清资本主义在历史上起过重大的进步作用,即实现了资本主义的近代化或现代化,使延续了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变为工业社会,创造了大量的优秀丈明成果。社会主义只有批判地继承资本主义优秀的文明成果,才能使社会主义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弃扬”。(2)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对立物。社会主义在充分继承资本主义优秀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要克服资本主义的诸多弊病。(3)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取代物。马克思正是基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