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议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就告诉我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主导作用。成人高等院校教师队伍建设民发展成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成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虽然我国在建国后就有了成人高等院校,但真正大发展还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成人高校的教师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五大指出,我们正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造就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而人才的培养首先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邓小平同志早就深刻地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在新的历史时期,教师更肩负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使命.教师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我们事业的成败.干部教育是一项浩大和复杂的工程,而担任干部教育的教师,除具备一般教师应有的素质外,还应有其特殊的素质.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及其培养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新旧世纪相交之际,采取切实措施,培养一支跨世纪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持续稳步发展,跻身于国际人才培养前列的关键所在。 一、提高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紧迫性 江泽民同志曾经明确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加快我国教育、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能够胜任培养大批合格人民警察任务的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警察学校,搞好公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本文拟就人民警察学校教师队伍建设中有关建立“双向交流”制度的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由于历史的原因,我省公安院校师资队伍正处在新老交替的关键时期,现在的青年教师5──10年后将责无旁贷地挑起公安院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重担,成为跨世纪教师的主体。如果忽视了对青年教师的重视和培养,那就会造成新的欠帐,长此下去,教学和工作将会永远处于被动状态,永远还不清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教育理论内容丰富。教师是培养合格人才关键的论述,既肯定了教师在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又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和希望。“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培育“四有”新人的任务,21世纪的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教师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以邓小平教育理论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道德、业务、能力等素质。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需求视角下的现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民族素质,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素质作为自然与社会进程赋予教师潜在的教育力量,是决定人才素质、教育振兴的关键。对教师素质的界定和现代教师素质的模式有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相对于公安事业来说“向教育要警力”目前已成为公安机关内部有识之士的共同见解。陶部长在第十八次公安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要积极创造条件,改革现有的警察院校,办成有别于普通高校的各类专业警察和各级警官的基地。”由此可见公安队伍素质优劣,战斗力强弱,能否适应当前对敌斗争的需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说过,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因此,不抓教育不行。振兴民族,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公安院校担负着提高公安人员素质、培养公安战线人才的重任,和其他学校一样,也是要依靠知识分子,依靠教师来培养人才。公安院校必须以教学为中心,以育人为根本,以  相似文献   

10.
发展公安教育,是实现公安机关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在新的历史时期,要把广大公安教育工作者凝聚起来,形成一支忠诚可靠,业务精良,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根本宗旨。  相似文献   

11.
修养主要指一个人在政治、道德、学识、技艺等方面,自觉进行的学习、磨练、涵育和陶冶的功夫,以及经过长久努力所达到的某种能力和素质。修养的目标是达到“理想人格”的境界。教师生活在一个开放的世界里,要抵御形形色色的诱惑,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自己首先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实现理想的人格。如果教师的精神境界低下,有人格缺陷,就会对受教育者产生消极的影响,从而阻碍教育目的的实现。邓小平同志说:“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用自己的知识、才智和思想品德向受教育者…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作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和卓越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从宏观上,从中国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教育的发展同社会的进步、经济的振兴和国家的富强联系在一起,高度地估价了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他提出的实现四化“基础在教育”,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三个方面的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的社会服务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标志。振兴民族之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之希望在于教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眼光,适应时代发展潮流,遵循教育发展客观规律,制定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针政策,开创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全新局面,与此同时邓小平教育理论也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1.阐述了教育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振兴的极端重要性,确立了教育的战略重点地位。邓小平指出,我国要通过“三步走”的战略方针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而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因为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早在80年代初,邓小平就指出,…  相似文献   

15.
一、尊师重教是全社会的大事。(一)尊师重教的重大意义。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古代的地君师说,就把教师摆在了十分突出的地位。孔子为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至圣先,为历代所崇敬。有“千年文官祖,历代帝王师”之称。山东以有“一山一水一圣人”而自豪。尊师重教关系到民族的振兴、祖国的富强。我们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民主、文、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关键在于人才,而人才要教育来培养。尊师重教有助于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这对科教兴国的实现,全面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公民意识”写进大会报告,同时明确指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青年是祖国的未来、事业的希望,其公民意识水平攸关国家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决定中国能否以强国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何将当代青年人培育成为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跨入新世纪摧傻大门,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新纪元,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因此,提高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末来,民族的希望,要十分重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法制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保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恢复和加强了…  相似文献   

18.
由于“惩戒”与“体罚”两者之间的界限难以界定,在选择具体教育行为时更难以把握,目前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对此感到左右为难,面临着在“雷池”边缘行走的尴尬。笔者对惩戒教育的应用艺术进行了探讨,希望对中小学教师的教学与管理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本文指出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指以提高国民基本素质为宗旨,为满足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奠定基础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领域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重要措施之一。本文在分析我国中小学教师现状基础上,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推进素质教育,教师应具备思想、道德、文化、业务、心理和身体等六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20.
社会体育专业教师的培养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一件大事。抓好社会体育专业师资的培养.提高教师的素质.对发展和搞好社会体育工作和学校工作意义至关重要。在社会主义市场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和重庆市打造“健康重庆”的新形势下,结合教师队伍结构不太合理和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的具体情况。如何对社会体育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同行一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