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民导刊》2022,(5):50-51
案例 已婚男考研读博毕业后起诉离婚 妻子主张经济补偿获法院支持 全职太太离婚能获家务补偿,那么职场妻子在家务劳动中付出较多,离婚时能否主张经济补偿呢?近日,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审结了一起离婚纠纷案,婚姻期间丈夫学习深造,职场妻子在家务劳动中付出较多,法院对妻子主张家务劳动经济补偿10万元的请求予以支持.  相似文献   

2.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婚姻法中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损害赔偿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离婚损害赔偿对导致离婚的过错方,令其承担一定的财产责任,以示法律对其过错的惩戒。对离婚中的无过失方,离婚损害赔偿则是对其损失的补偿,对其精神的抚慰。  相似文献   

3.
荣超 《中国民政》2007,(7):39-39
编辑同志:半年前,我和前夫协议离婚,他提出住房归我所有,并一次性给我经济补偿5万元。我们在民政部门签下离婚协议并办理了离婚手续。但时至今日,前夫一直没提经济补偿的事。我曾多次找他要,他却一直不给我。我向法院申请执行离婚协议,却遭到法院的拒绝。请问:法院为什么不能对我们的离婚协议进行执行?张金花  相似文献   

4.
相较于《婚姻法》第40条,《民法典》第1088条将离婚经济补偿制度的适用范围拓展至夫妻共同财产制,具有正当的价值基础。在共同财产制下,只有离婚时可供分割的共同财产数额较少,以及家务劳动贡献方在婚姻存续期间未从他方收入中获取必要收益这两种例外情形发生,家务劳动贡献方方可主张补偿家务劳动价值。基于家庭效用最大化做出的家庭分工,夫妻一方因家务劳动或者其他义务做出特定牺牲,造成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本损失,应当予以补偿。特定牺牲决策在"家庭利益最大化"层面应具有正当合理性,判断时不能单采经济理性标准。离婚损害赔偿与离婚经济补偿两项制度原则上并行不悖,如若原本"生活困难"的客观状况因损害赔偿或经济补偿而得以消解,则不能叠加适用离婚经济帮助制度。  相似文献   

5.
编辑同志: 半年前,我和前夫协议离婚,他提出住房归我所有,并一次性给我经济补偿5万元.我们在民政部门签下离婚协议并办理了离婚手续.  相似文献   

6.
前不久,湖南省临澧县城关司法所走进一男一女。一进门、他们就争吵起来。不用问,这又是一对要离婚的夫妻,有着多年办案经验的所长郑文普迅速作出判断。对方自找介绍,男的叫王常清,35岁;女的叫曾召兰,32岁,系本县寒溪村人,双方自愿要求离婚。郑文普通过询问,了解到他们1990年结婚,男方系再婚,以前离婚时负责抚养一个小孩,现在再婚后又生了一个小孩,婚前双方无财产。离婚的理由是感情破裂,“三天一打架”。在离婚后抚养小孩和财产分割上,双方协议男方负责小孩的抚养费,只要工部安演尔自行车和4000元现金,女方负责抚养小孩,…  相似文献   

7.
<正>当今社会,离婚案件越来越多。单亲家庭无疑会给孩子一生打下不可磨灭的烙印,来自父母情感的缺失将影响他们一生。而作为离异父母所应该做的就是最大程度还原子女所应该享有的爱,尤其是来自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这也正是法院在审理离婚案件过程中所应该坚持的原则之一。我曾经诉前调解过一起特殊离婚案件。女子库某与男子陈某是一对某省到京务工的夫妻。两人年龄不大,膝下却已有两个女儿,一个9岁,一个5岁。两  相似文献   

8.
正以案说法"全职太太"或"家庭煮夫"在离婚时,要求另一方给付家务补偿,能否获得法律支持?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民法典》在以法律条文(第一千零八十八条)"唤醒"家务补偿制度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法院也在审判实践中,用鲜活判例使这条无声的法律变得掷地有声。2021年6月,柳州市柳北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理的一起离婚纠纷案,依法维护了离婚时妻子理应获得的家务补偿权。目前,双方服判息诉,该案判决已发生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9.
韩秋月 《人民公安》2006,(19):52-53
先讲一个故事。一对夫妻闹离婚,男的75岁,女的37岁。按常人的理解,离婚一定是这女的提的。原因很简单:37岁的女人,少女时的浪漫早已烟消云散,而中年旺盛的性需求却汹涌难挡。虽然对那做丈夫的有点残忍,但终归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事实不是这样。提出离婚的是那个75岁的丈夫。他说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我今年15岁 ,正上初中。自从懂事起 ,我就觉得爸妈之间似乎有什么问题 ,他们很少有说有笑 ,但每当和我说话时又都很和蔼 ,所以 ,我一向认为我的家是幸福的。一天 ,妈妈突然给我说了很多奇奇怪怪的话 ,最后告诉我说她准备与爸爸离婚了 ,我很震惊 ,哭着问为什么 ,她却不回答我。后来才知道 ,妈妈当初嫁给爸爸并不是心甘情愿的 ,是长辈们包办的。后来因为有了我 ,婚姻才得以艰难地维持下来。现在我心里难过急了 ,学习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请问编辑叔叔 ,我能不能阻止他们离婚 ?我既爱妈妈又爱爸爸 ,万一他们真的离婚了 ,我该跟着谁…  相似文献   

11.
离婚时限     
很早以前他们就谈到离婚,怕孩子伤心,便一次次推迟,其结果是孩子越大越难张口。于是他们为离婚约定了时间。七月份高考结束,孩子和他们共同选择了一所外地大学;八月份接到入学通知书,为孩子打理行装;九月份他们拿到了离婚证书。此时他们已年近半百,年近半百的他们仍然怕孩子伤心,隐瞒了这个决定。大二的时候,孩子知道了,反应平平,还说:哦,我可以拿两份生活费了。原来孩子并非想象的那样脆弱。  相似文献   

12.
离婚时限     
很早以前他们就谈到离婚,怕孩子伤心,便一次次推迟,其结果是孩子越大越难张口.于是他们为离婚约定了时间.七月份高考结束,孩子和他们共同选择了一所外地大学;八月份接到入学通知书,为孩子打理行装;九月份他们拿到了离婚证书.此时他们已年近半百,年近半百的他们仍然怕孩子伤心,隐瞒了这个决定.大二的时候,孩子知道了,反应平平,还说:哦,我可以拿两份生活费了.原来孩子并非想象的那样脆弱.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离婚救济制度创始于1950年《婚姻法》,经1980年《婚姻法》的修改不断进步和发展,于2001年修订《婚姻法》时获得较大完善,形成以离婚家务劳动补偿、离婚经济帮助、离婚损害赔偿三项措施为主要内容的制度框架。然而,多项调查显示,司法实务中对离婚救济措施的运用存在"三低"现象,即"低适用、低救济、低功效"[1](P79)[2][3][4],其功能并未得到应有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不知“协议离婚”从何年何日兴起,但“协议离婚”作为婚姻解体的一种形式,将成为时尚。然而,是什么原因使一对对曾相亲相爱的男女成为“协议离婚”的兑现者呢?请看笔者采访的几位“协议离婚”的当事人,在他们平静分手的背后,隐藏着多少不平静的往事。  相似文献   

15.
佳木  李谦  张虹 《民主与法制》2013,(36):36-38
夫妻闹离婚先后签下三份协议,由于三份协议内容不同,最后一份在民政局登记备案的《自愿离婚协议书》少了第一份《协议》中的“自愿给付”妻子12万元离婚“补偿”的内容。现在前妻依据第一份协议坚决要钱,而前夫则依据最后一份协议坚决不给,由此对簿公堂。那么法院是否会支持女方的诉讼请求呢?  相似文献   

16.
稳稳的幸福     
李奎 《中国保安》2013,(21):72-73
他离婚了,女儿归妈妈抚养,他们在县城没房没车,也淡不上什么财产分割。究其离婚原因一说是妻子嫌弃他所做的工作窝囊,收入少得可怜,还有说是他已另寻新欢。  相似文献   

17.
夫妻间扶养费给付义务会随着有效婚姻关系的解除而终止。对于当事人需要救济的情形,法律取而代之是经济帮助、补偿请求等救济举措。这些救济举措虽发挥了一定功效,但由于存在适用条件严格及适用范围狭窄等原因,不能对处于或即将处于经济困顿一方的离异配偶实行更为行之有效、周到的保护。笔者认为,针对离婚救济举措中的补偿请求和经济帮助代之以对原有的配偶间扶养费给付义务在离婚后予以延续的制度,更能有效的缓和因离异而对当事人的冲击,更能有效地保护离异后双方当事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8.
杨喜红 《当代广西》2009,(17):53-53
【案情】 南宁市江南区男青年袁某和女青年张某结婚15年,生育两个儿子。后来,夫妻感情破裂,于2006年3月办理离婚手续。按《离婚协议书》约定,夫妻共同财产归袁某及两个儿子所有,袁某补偿张某5万元,两个儿子由袁某抚养,张某不用承担抚养费。但离婚后,4岁多的次子一直随张某生活,袁某偶尔支付次子的托儿费及生活费。此后,张某曾与袁某协商变更次子的抚养权,要求确认由其抚养次子,袁某认为离婚时约定次子抚养权归他,张桌可以与次子生活,但不能变更抚养权。张某认为,两个儿子的抚养权全归袁某,剥夺了她作为母亲的基本权利,显失公平,而且次子年幼时一直随其生活。2008年2月,张某向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判令次子归其抚养,袁某一次性支付次子至成年的抚养费48600元。  相似文献   

19.
案例2010年7月30日,扬州市邗江区某镇刘某(男)与原告余某(女)前来邗江区婚姻登记处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婚姻登记员根据《婚姻登记条例》、《婚姻登记工作暂行规范》要求,审查了服务对象所提供的资料,经过询问,双方都表示是自愿离婚,在完全符合条件的前提下,婚姻登记员为他们颁发了离婚证。  相似文献   

20.
钱军 《中国妇运》2002,(6):47-48
王梅与前夫陈康生有一子,取名陈军,今年8岁。两年前,王梅与陈康因性格不和,经法院调解离婚。离婚时,陈康同意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随王梅生活。去年夏天,前夫陈康突然向法院起诉,要求变更儿子的抚养关系。陈康的父母也找到王梅,请求让陈家的“根”回到他们身边,其母还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给王梅下了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