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未成年人缓刑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外国的未成年缓刑制度,分析了我国适用缓刑制度的现状与制度缺陷,提出了完善这一制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美国在刑事司法执法体系中重视对犯罪未成年人的保护。在运用刑罚手段与犯罪作斗争时,尽量将犯罪未成年人放在社区而不是放在监禁机构处置,建立有专门的针对未成年人缓刑和假释(释后观护)的机构,设有专业化的工作人员。除必要的监管和惩罚外,注重对他们的教育矫治,尽可能减少监禁机构容易交叉感染、不利于他们正常社会化过程的负面作用。在管理过程中贯彻与成年罪犯有所不同的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就完善未成年人缓刑制度提出建议:一、规定保护性限制自由制度;二、完善家庭帮教制度;三、落实基层组织帮教制度。  相似文献   

4.
严格控制未成年缓刑人员重新犯罪有利于其家属生活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全。笔者据此提出建议,要规定保护性的限制自由的制度;要完善家庭帮教的制度;还要落实基层组织的帮教制度。  相似文献   

5.
《法制博览》2019,(25):239-240
笔者以近些年来缓刑适用情况为研究视角,在缓刑制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司法实践中缓刑适用的情况进行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缓刑适用的现状。从统计的数据分析,缓刑适用存在总量大、分布广泛等特点。同时,还存在缓刑适用裁判标准不统一、地区适用差异明显等不足。针对不足,笔者结合我国实际,为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提出建立典型案例、发挥专业法官会议、加强司法适用等具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许凯 《法制博览》2013,(5):222+221
缓刑制度旨在消除短期自由刑的弊端,鼓励犯罪人重新回归社会,预防再犯。海峡两岸的缓刑制度存在诸多差异,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缓刑制度价值的实现。本文立足于两岸现行刑事立法,结合相关刑事法律的修改,展现两岸缓刑制度的差异,并以缓刑制度价值实现为标准,分析大陆缓刑制度现存的诸多不足,以期冀对我国刑事立法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未成年犯理应享有更多获得假释的机会和可能,以使国家处罚未成年犯的政策和原则得以贯彻落实。而长期以来,法院对假释案件采用书面审理的方式,仅根据未成年犯管教所请的材料作出裁定,故而法院在审理假释案件时慎之又慎,通常将假释面控制得很窄,服刑的未成年犯很难获得假释。将听证程序引入假释案件的审理,给听证参与各方提供了一个表达意见和主张的机会,使被报请的未成年犯获得假释的机会大为增加,有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当下,需要从立法和实践运作两方面对未成年犯假释听证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了解特殊情况减轻处罚的适用范围,分析缓刑的适用范围,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未成年人犯罪刑罚适用的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对于未成年犯罪人而言,缓刑制度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我国未成年犯罪人缓刑适用的条件比较模糊,而且规定相对过严,致使未成年犯罪人缓刑适用的比率较低,未成年人的权益尚未得到充分的保护。为更好的体现我国对于未成年犯罪人“教育、感化、挽救”的区别对待的刑事政策,有效控制未成年人犯罪,应当在完善未成年人缓刑监督机制的前提下,进一步明确未成年人的缓刑适用条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放宽未成年人缓刑适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理中品格证据的运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品格证据是发端于英美国家的证据规则之一,其在成年人案件的审理中的运用受到较多的限制,但在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其可以有较为广泛的运用。随着少年刑事司法制度的发展,教育和挽救成为处理该类案件的方针,全面调查成为处理该类案件的原则,我们有必要对其中有着较为重要作用的品格证据进行探讨,进一步完善我国少年刑事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2.
我从未踏上过美利坚的土地,对那里充满好奇,但一想到三年前世贸中心双子楼轰然倒地的情景,心里不免惴惴不安.  相似文献   

13.
恐怖主义是一个具有浓重政治色彩的概念,往往附着于某个意识形态,通常是用来描述为了特定的政治或宗教目的有计划地使用暴力或威胁使用暴力来对抗普通平民或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个人或集团,因此常被人们称之为"政治瘟疫"之称.今年是"9·11"事件5周年,世界各国纷纷开展活动纪念这一人类史上空前的大灾难.  相似文献   

14.
“富二代”概念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是与媒体的作用分不开的,在某种意义上说,一段时期以来,不少媒体披露了富裕民营企业家的子女实施违法犯罪行为的某些重大案件,使社会聚焦于“富二代”这一群体的所作所为,应该说媒体在这方面的运作是非常成功的,并且对如何教育所谓的“富二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6年6月8日对联合国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天,第60届联合国大会举行了全体会议,选举第61届联大的新主席.来自巴林王国的女外交官、国际法律界知名人士哈亚·拉希德·阿勒哈利法女士顺利当选.当选举结果一经宣布,联大会场掌声响起,各国代表纷纷向这位来自伊斯兰国家的女性送去由衷的祝贺,这也是联合国历史上的第三位女主席.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在贺词中特别对阿勒哈利法寄予厚望:"我特别高兴,我们有了1969年以来首位女主席.  相似文献   

16.
形形色色的"中国威胁论" 近十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日趋明显,国外特别是西方一些国家的敌对势力肆意攻击、丑化、歪曲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和社会成就,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致使"中国威胁论"在全球范围内此起彼伏,颇有一种"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势头.  相似文献   

17.
18.
马克思恩格斯所谓的"旧的国家机器"特指官僚政治下的官僚制和常备军.官僚制与普选制相对立;常备军制与全民武装相排斥."旧的国家机器"是一种与封建主义相联系、与专制主义相伴生的政治机构,而非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普遍形态."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原本是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提出来的,其目标是建立巩固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防止专制主义复辟.但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共产主义运动理论家们一度认为它是资产阶级无力完成而只能由无产阶级完成的任务.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些见解是同他们关于"旧的国家机器"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的关系,欧洲近代史的历史分期,欧洲近代专制主义的特点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特点等一系列复杂的理论观点相联系的.十月革命前,列宁的观点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十月革命后,迫于现实条件的压力,列宁逐渐放弃他在十月革命前坚信不移的观点,在苏俄重建了作为旧的国家机器显著特征的官僚制和常备军.在已经实现了民主宪政的当代西方国家,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主要任务之一,即消灭作为凌驾于社会之上享有特权的官僚阶层的任务早已完成.作为旧的国家机器另一个显著特征的常备军仍然存在,但是,第一,它不仅存在于资本主义国家,而且存在于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第二,世界近现代政治史表明,在健全的民主制度下,常备军制度不会导致专制主义的复活.至少在可预见的历史时期内,以全民武装代替常备军的主张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政治空想主义.  相似文献   

19.
今年7月18日至20日,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访问美国,辛格总理此访被看作是让美国"重新发现印度"的一次旅行.辛格在美不仅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而且还在安全、经济和能源等领域与美签订了十一项协议.印美关系由此而令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美国拒绝批准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以下简称CRC)的行为一直为世人所诟病。事实上,美国拒绝批准CRC的主要原因在于CRC与美国例外论的政治传统、联邦主义的法律体系和美国传统家庭理念存在冲突。同时,CRC内在的权利冲突问题,基督教右派在具体的政治运作中的坚决反对和有效动员,也是导致CRC未能适用于美国的重要原因。而上述原因与美国的虚伪和霸道无关,美国拒绝批准CRC不宜受到指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