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海航道航行安全目前正面临着日益猖獗的海盗、海上恐怖主义以及外国武装船只活动的威胁。中国在确保南海航行安全领域的行动仍然相对滞后、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有限。我国必须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以维护南海航行安全,这些措施有:加强海上军事力量投入、加强海事执法活动管理、与相关国家积极进行安全合作以及建立地区双边安全合作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二战之后,美国的南海政策经历了由机会主义向积极介入的态度转变,其背后反映了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及对华政策的微妙演变。当下美国的介入使得南海争端日趋复杂化、国际化,使南海问题由经济利益的纷争逐渐演变为地缘政治问题,成为美国牵制中国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3.
是什么促使美国频频介入南海问题呢?归结下来有以下几点:一是所谓对盟友的安全承诺。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开始从菲律宾撤军,东南亚国家担心失去美国的安全保护伞。而美国国内一些  相似文献   

4.
自SARS、禽流感爆发以来,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在多次会议中频频谈及要加强公共卫生安全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运作施行,将对各合作成员以及区域整体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战略意义。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的良好运行,需要科学的区域合作机制作为基础和保障。必须找出构建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创建一套科学、本土化的中国-东盟公共卫生安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可以说,南海仲裁案的发起者是美国,失败者也是美国。其失败之处在于:第一,由于截至目前美国并未下定决心因南海问题与中国开战,因此显得似乎不敢与中国开战。由此其实力会受到国际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的质疑,其强国形象大打折扣,东南亚国家普遍会重新考虑如何确定本国与中国、美国的关系。第二,美国采取的挑唆某些小国借南海问题向中国发难、自己在二线见机行事的办法最终未能形成国际社会同声批判中国的局面,美国也并未动用武力为某些小国撑腰,因此有关小国会反思被美国利用是否值得。第三,事实证明美国围绕南海的行动并未改变中国在南海的存在。美国之所以在南海碰壁,既是因为在奥巴马执政时期形成了抓住一切机会遏制中国的习惯,但在与中国是战是和的问题上并未下定决心,也是因为美国政体的设计存在缺陷。美国选择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结局对其来说注定弊大于利。  相似文献   

6.
由于南海处于美国东亚政策的边缘地带,因此在冷战结束以前,美国对南海问题一直采取不介入政策。正如美利坚大学哲学博士兼海军研究中心的高级分析家肯尼所说,美国的传统倾向是避免卷人南海争端,“毕竟,南海离美国1.2万多公里,太遥远了”。  相似文献   

7.
建立区域警务合作机制、加强区域警务合作,是公安部党委在科学分析、准确判断当前公安工作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成渝经济区地处我国版图几何中心,区位条件独特、战略位置重要。加强成渝经济区警务合作,是公安机关贯彻以一地稳定保区域稳定、以区域稳定保全国稳定的战略举措。区域一体化视角下成渝经济区警务合作应在遵循"常态、共享、联动、共赢"的宏观准则基础上,深化川渝警界在执法办案、应急处突、社会管理、基层基础等方面的警务合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区域环境合作治理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目前,长三角的区域环境污染、特别是跨界环境污染已非常突出.研究发现当前长三角环境治理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区域公共治理的"囚徒困境"和现有行政体制的分割.解决其问题的主要思路是强化区域合作观念、加强网络治理、丰富区域环境治理的社会资本、建立和完善区域环境联合治理机制、建立制度化的组织机构、建立法律化的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不仅有助于扩大沿线地区能源开发利用、维护能源大通道的稳定与安全,而且有助于完善区域能源合作机制,促进能源共同安全和可持续安全。中国作为世界性能源大国和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必须顺应周边国家对深化能源合作和确保能源安全的期待,为区域能源合作发挥建设性和引领性作用贡献更多中国智慧,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构建"一带一路"能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伟大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如何加强区域政府合作,是区域政府间面临的共同问题。东北三省政府间合作面临着产业同构、地方之间的经济差距与不平衡发展、地方政府合作不可预期性以及契约精神在政府层面的缺失等问题。因此,应以建立区域合作协商机制、区域合作规则机制、区域政府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等制度创新为突破口,来推进东北三省区域政府合作。  相似文献   

11.
从 1937年 7月日本全面侵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 ,国民党不顾国难当头 ,悍然发动了两次反共高潮。对国民党制造的这两次国共摩擦 ,美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即从第一次的不干预政策到第二次的反对国民党打内战。为什么美国会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呢 ?这同它的对华政策及当时的世界局势密切相关。本文试分别析之。(一 )日本在 1937年 7月 ,开始了全面侵华 ,抗日救亡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呼声。国共两党终于停止内战 ,重新合作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国民党并没有放弃它反共的政策 ,在 1939年 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 ,确立了“防…  相似文献   

12.
人民政协: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的兴起必然要求对原有政治体系进行相应调整以释放其发展的空间。人民政协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特点使之成为实现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中介作用,通过人民政协的改革和完善,架起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桥梁。  相似文献   

13.
一、世界革命形势的变化和共产国际策略的转变是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建党的主要因素。 1.共产国际的性质及其国际主义精神决定其必然帮助中国建党。 1919年3月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宣告共产国际的诞生。通过共产国际的纲领、宣言及其章程,可以看出共产国际的性质。共产国际“是无产阶级的统一的、集中的国际性政党。”①“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是统一的世界性的共产党。共产国际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袖和组织者,是共产主义原则和目标的体现者,它为争取工人阶级的多数和贫苦农民的广大阶层,为确立世界范围…  相似文献   

14.
一、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重要性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1959年4月由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并开展起来的.从此,全国政协和地方委员会先后成立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或文史工作组,直至沿革到现在的文史资料委员会.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的内容,根据周恩来同志在1959年对60岁以上委员提出的把从清末"戊戌变法"到全国解放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的要求开始,其后根据五届全国政协以后委员中增加了一批老党员的特点,文史资料又增添了革命史资料的新内容,使文史资料工作有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切实加强党的权力监督、坚决防止权力腐败是关系党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进一步解决党的权力监督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党的权力监督,必须有针对性地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完善权力监督领导体制,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实现权力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而在建国前夕 ,作为新中国的立国理论和政策导向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却显得极为初步和不足。因此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 ,党和国家领导人 ,把全面系统地探索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特别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定位和基本属性问题 ,展开了积极的探索并达成共识。但是事实上 ,建国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存在极为短暂 ,“过渡形态”也离开了原始设想的相对稳定的初衷。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些肤浅的分析。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 ,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17.
余玮 《党史纵横》2009,(3):11-16
大洋彼岸频频向东方神州“暗送秋波”,与中国人共跳“一场错综复杂的小步舞”。经过一番磋商,基辛格终于明白了中美联合公报中方草案“求同立异”精神的奇妙之处。尼克松端起酒杯,不无得意地说:“我们访问中国的这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  相似文献   

18.
一、为什么要研究经济发展战略 战略一词,来源于军事学。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略一词被引用到经济领域,与“经济发展”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使用率极高的新名词——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本国或本地区的情况,制定的本国或本地区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针。 经济发展战略,是带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东西。经济发展战略对头了,就能保证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的顺畅发展;经济发展战略发生失误,就可能阻碍或破坏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贯穿于领导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全部过程 历史证明,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克敌制胜的第一大法宝。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事情的关键。开国之后,中国共产党坚持把加强党的建设牢牢抓住不放,并且贯穿于领导革命和建设的全部过程,未敢丝毫懈怠。 (一)在历史转折关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抓好自身建设的敏锐性和超前意识。 中国共产党善于从历史的经验中学习。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就将郭沫若论李自成的《甲申三百年祭》印发高级干部.告戒全党从李自成的失败中引以为戒。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毛泽东代…  相似文献   

20.
一、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代表是共产党人的使命和生命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中 ,由于大工业的出现 ,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已经登上历史舞台 ,这为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19世纪 4 0年代 ,马克思主义诞生 ,其后 ,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也诞生了。在 2 0世纪 2 0年代 ,中国人民中的先进分子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在中国建立了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 2 8年的艰苦奋斗 ,在中国推翻了旧的剥削制度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为先进生产力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刚开始不久 ,毛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