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难得糊涂”是郑板桥做人为官的心得,既有他失意官场的无奈,也有他超脱尘世的精明,四字千金,被后世不少人奉为座右铭。其实,他在“难得糊涂”下同时还书有数行小字:“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因此,清代学者钱泳认为,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极聪明人语也”。他又说:“糊涂人难得聪明,聪明人难得糊涂,须于聪明中带一点糊涂,方为处世守身之道。若一味聪明,便生荆棘,必招怨尤,反不如糊涂之为妙用也。”糊涂,是个贬义词,指做人不明事理或者某种事物内容混杂的意…  相似文献   

2.
“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是中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用来说服人、教育人、批评人的一句古语。那么,“福”究竟是什么?怎么才叫“福”?这是一个真正需要弄明白的有关人生价值的大问题。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莫兴高,自有生成造化。许多聪明人未必知道什么叫福,许多糊涂人反而“稀里糊涂”地得到了福。何其故也?原因就在于“糊涂人”因为“糊涂”才不知道世上有那么多的烦恼,才不会去追求那些本应该属于自己、更不用说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烦恼,皆因心中的非分之想所生,皆因腹内的贪念过炽所致,包括贪财之念、贪名之念、贪权之念、贪色之念、贪寿之念等等。可以说,一切烦恼都是自找的。平平淡淡才是真,平平安安才是福。拥有平常心,当个平凡人,幸福便会自然而然地常伴身边。  相似文献   

3.
张莹 《共产党人》2004,(8):42-42
人们都希望自己聪明。因为聪明能给自己的一生带来诸多益处。尽管人们都向往聪明,但聪明有“大聪明”与“小聪明”之别。两者有之共性,却本质不同,结果呈现天壤之别。  相似文献   

4.
谁傻     
“傻” ,是聪明的反义词 ,意指头脑糊涂 ,不明事理。但在生活中真要弄清楚傻与聪明的界限 ,有时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西方有一则寓言 ,说的是在太平洋的一荒僻群岛上生活着三只眼的怪人。意大利的一个聪明人想 ,若是把三只眼的怪人捉一个到世界各地去展览 ,保证能赚到大钱。于是他特地建造了一只大铁笼子 ,带上捕猎装备 ,驾帆船到了岛上。不曾想岛上三只眼的人从没有看到过两只眼的“怪物” ,于是群起而捕之。他因寡不敌众 ,反而被三只眼的捉到并关进他带来的笼子里 ,运到群岛各地去展览。瞧 ,这聪明人干的是多“傻”的事呀!与这个寓言有异曲…  相似文献   

5.
一诗人歌德曾说:“人是一个糊涂的生物。他对这个世界,而首先是对于自己,所知甚少。”的确,人类的意识活动已经有了高度的进化,但是,无论何时,人于己、于人、于物仍有许多的空白地带和“糊涂”之点,有待进一步发掘与把握。  相似文献   

6.
聪明与糊涂     
板桥居士曾书“难得糊涂”匾额一块,这句话应该理解为,“难得由聪明转入糊涂”,有点像常说的,“揣着明白装糊涂”。板桥精明过人,见多识广,知道聪明一旦外露,不仅折损清福,而且时时被人提防,极易引祸上身,所以明白人装糊涂相,“大巧若拙”,并非真的懵懵懂懂,不辨南北。这点儿意思,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一书中说得很明白:“郑板桥尝书四字于座右,曰‘难  相似文献   

7.
“福”乎何物?“福”乎何在?耕其田,劳其力,丰衣足食,“福”之哉也。如是,“福”无处不在,人人可享之。然真正一辈子享福的人不多,而想念和企盼得福者,却是古今普遍存在。于是欲得“福”而享者,便总是想着这“福”,追求那“福”,而那“福”偏偏同你若即若离。...  相似文献   

8.
春节期间,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当属“福”字。我住的这幢楼里,几乎家家门上都贴着同样内容的“过年符”:一个倒写的“福”字,意即“福到了”。查阅《辞海》对“福”字这样解释:“本义指福气、福运。”拆拆这个字看,“畐”为象形字,“腹”字的初文,上半边像人的头部,下半边的“田”则像人的腹部。腹中的“十”符,是表示充满之义,那么“畐”的意思是肚子里边有东西,“示、畐”合起来就表示:不让肚子空着就是“福”。这让我想起种了一辈子地的姥爷常说的一句话:“吃饱喝足就是福。”自然温饱是生存的基础,但如果衣食不愁就是“福”的话,“福”也就…  相似文献   

9.
李磊 《廉政瞭望》2010,(21):24-25
台湾的官太太们有福了。随着11月27日“五都选举”的逐渐拉近,“疼老婆”与否,也是谁能聚集更多人气的考核标准之一。大台中市市长胡志强在许多场合夸赞自己太太的勇敢、智慧及聪明,并公开表示,他是一个“疼妻、惜妻,但是也怕妻”的好老公。  相似文献   

10.
“小事糊涂”辨析□司马牛生活中,确实有人大事糊涂,小事精明;也有人在微观上辎铢必较,而在宏观上缺少谋略,尽干一些拣芝麻丢西瓜的事。不过,能不能据此便得出结论说,“大事不可糊涂,小事不可不糊涂;若小事不糊涂,则大事必糊涂”。不错,每个人的精力时间总是有...  相似文献   

11.
前几年,“观念更新”红极一时。究竟哪些是旧的,需要更新,哪些是新的,不应该翻个个儿,究竟要把什么样的旧,变成什么样的新,使人们越弄越糊涂,自然持有各种不同的看法,现综述如下:一、对“为人民服务”的更新错位有的人认为,“为人民服务”是旧观念,需要更新,更新成什么呢?为金钱拚搏的  相似文献   

12.
春节,在许多家庭院的门窗上,往往会看到一些倒贴着的大红“福”字,这可算得上是我国人民的一个传统习俗了。据说,“福”字倒贴的习俗来自清代恭王府。一年春节前夕,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照例写了许多“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家人因不识字,误将大门上的“福”字贴倒了。为此,恭亲王福晋十分恼火,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辨,跪在地上奴颜婢膝地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福晋听罢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一高兴,便重赏了管家和家人。后来…  相似文献   

13.
许宏珍 《先锋队》2015,(4):40-41
"惠农卡、福农卡,俺们老百姓也叫‘糊涂卡’。"前段时间随领导到基层调研,听到老百姓在对国家各项惠农政策拍手称赞的同时,也有这样的戏谑。经了解,一是因"惠农""福农"与"糊涂"谐音,二也更多的是老百姓切身感受的表达。惠农卡、福农卡为什么成了"糊涂卡"?怎么个"糊涂"法?怎样才能让它们"变身"便民卡、明白卡?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在下乡调研中进行走访调查,广泛与村民谈心交心,与乡镇干部了解交流,掌握了一些情况,理出了一些思路办法。一、哪些方面"糊涂"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读书是福     
友人得一幅贾平凹的墨宝,展示读之,只有精短四字:“读书是福。”细思作家之意,不禁感叹,把读书与福相联,真是说尽了读书妙境、人生福祉。 人之福事美事千万种。感官之乐、口腹之享是福事,升官发财、荣誉加身亦是美  相似文献   

15.
一件简单的民事纠纷,在法官手中却像变戏法似地翻手为云,覆手为雨。10年时间里,案子在三级法院来来往往,越审越复杂,越审越糊涂,即使在同一法院也得出不同“版本”的判决。是什么神秘的因素推动着案情如此变幻莫测?2005年4月5日,本案的关键证人一纸诉状将法官告上法庭,这中间又隐藏着什么奥秘?  相似文献   

16.
《党课》2010,(12):74-74
在文强的别墅里,立有一块镇邪之物——“福兮祸兮”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文强并没有领悟到“福兮祸兮”的真正内涵,未能以此警示自己、规范行为。应验了“福兮祸所伏”那句老话。  相似文献   

17.
王蓓 《党课》2013,(10):126-126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意思是祸是造成福的‘前提,而福又含有祸的因素。好事和坏事互相转化,谁又能一言断定’,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相似文献   

18.
声音     
《党课》2007,(1):125-125
“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曾任国家副主席,有“红色资本家”之称的荣毅仁的座右铭。  相似文献   

19.
眼下两种糊涂犯不得毛志成郑板桥先生首倡“难得糊涂”的时候,他本人就很不糊涂。因为不糊涂,世事洞明,时时碰壁,想闭上眼睛装做什么黑暗现象都看不到,又很难做到,这才叹息出“难得”二字。世上还有另一种人,本身就糊涂得可以,对时与世多不通,对国事与民事多不解...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3,(3):32-33
忧患意识承载着深厚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因此在千百年生存发展进程中,它始终强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它认识到“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强调未雨绸缪,防患未然;它倡导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任劳任怨;它将忧患与勤俭、勤政相联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总结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宝贵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