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對全面深化改革作了系統部署,其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決定》的重要內容。這是自中國共產黨十五大提出「推進司法改革」,十六大提出「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十七大提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十八大提出「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以來,中共中央對司法改革做出的最全面、最系統的部署。我認為,《決定》關於司法改革的規定,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2.
十八屆三中全會后,得到全面部署的司法改革再度進入公眾視野,時成為焦點。早在1997年,十五大報告已經提出,要「推進司法改革,從制度上保證司法機關依法獨立公正地行使審判權和檢察權」,從而拉開了司法改革的大幕。2004年、2008年,《關於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初步意見》和《中央政法委員會關於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若干問題的意見》先後出臺,從優化司法職權配置、加強政法隊伍建設、改革司法保障體制等方面提出了深化司法改革的具體任務。此後,執法環節受到規範,外部監督不斷加強,公開範圍越來越廣,司法改革日益縱深推進。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在這議題上更進步,通過人財物統管理、審判責任制、人員專業化等安排,在去地方化、去行政化等問題上大步邁進,掀開了司法改革的新篇章。本期特選取北京大學教授姜明安的文章,解讀本次三中全會提出的司法改革具體方案,探討法治中國建設的題中之義,進而剖析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和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主要途徑。  相似文献   

3.
7月18日至19日,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在吉林長春召開。這是自2014年啟動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改革試點以來,每年都例行召開的第三次推進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在會上指出,司法體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中居於重要地位。經過兩年試點,司法責任制改革成效逐步顯現。實踐證明,黨中央關於司法體制改革的方向是正確的,試點是成功的,實際效果是好的。項層設計助推鏗鏘前行這是一場氣勢恢弘的改革,這是一場影響深遠的改革。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律》2016,(4):9-11
全國司法體制改革推進會7月18日至19日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出席會議並講話。孟建柱指出,司法體制改革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中居於重要地位。司法責任制改革作為司法體制改革的基石,對提高司法質量、效率和公信力具有重要意義。經過兩年試點,司法責任制改革成效逐步顯現,符合司法規律的體制機制逐步形成,優秀人才向辦案一線流動趨勢明顯,司法隊伍活力不斷迸發,司法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水平正在提高,辦案質  相似文献   

5.
正主持人語黨的十八大提出要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並把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容。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司法改革納入建設法治中國的總體佈局之中統一部署,從司法制度體制機制程序等方面提出了諸多改革舉措,從而實現了司法改革由摸著石頭過河向頂層設計的重大轉變。目前,司法改革與其他改革一樣進入了深水區,深化司法體制改革的挑戰和任務十分艱巨,社會各界在改什麼、如何改等問題上也是見仁見智。應雜誌邀請,我們將學習三中全會決定的初步體會並就有關司法改革的具體內容,談一點個人見解。其中王敏遠教授談的話題是司法改革的目標,蔣惠嶺法官談的話題是審判權運行機制的改革,我則就決定規定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6.
正我國新一輪司法改革已經啟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爲這新一輪司法改革確定了方向、目標及具體任務。對研究者來說,需要在正確認識這一輪司法改革的方向的基礎上,首先研究這次司法改革所設定的目標,以便理解和落實司法改革的具體方法、步驟,順利推進司法改革。基於司法能否成爲社會公平正義的有效防線,對司法改革的整體目標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這個目標的實現,不僅需要對司法體制進行改革,而且需要其他相關制度的改革與之配套。因此,我們將以正在進行的信訪制度改革爲重點,探  相似文献   

7.
李曙光 《中国法律》2014,(2):30-36,92,99
正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在政治、經濟、社會體制等方面的改革穩步推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長足進步。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階段,面臨轉型期的複雜經濟形勢,必須牢固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心,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來推進改革,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宏觀調控體系、開放型經濟體系。當中尤其要不斷建立健全完善、成熟的現代金融體系和配套的法律規律體系,  相似文献   

8.
卷首語     
《中国法律》2013,(3):5+65
21世紀以來,司法體制改革已成為國人共識。在司法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的十多年時間裹,中國司法制度建設在尊重與保障人權、優化司法職權配置、改革和完善律師制度、法律援助便民措施實施等方面不斷發展與完善,為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制度架構已然成型並經完善,為保證其正常運行和有效作用,提升司法制度在民眾心中的權威,即加強司法公信力建設,在改革的深化階段便顯得尤為重要。  相似文献   

9.
朱寧寧 《中国法律》2020,(1):42-43,119-121
2019年12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以168票贊成.全票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以下簡稱《社區矯正法》)。這是我國首次就社區矯正工作進行專門立法。該法共九章63條,將於2020年7月1日起施行。社區矯正是完善刑罰執行、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項重要制度。黨中央高度重視社區矯正工作。2004年,中央有關深化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相關文件將社區矯正試點工作納入中央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範圍。  相似文献   

10.
资讯&数据     
《中国法律》2013,(6):51-56
<正>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11月12日下午閉幕。爲期4天的全會聽取討論了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作的工作報告,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摘要: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維護憲法法律權威,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確保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負責改革總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法律》2016,(4):13-14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正式印發了《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規定》。規定共二十七條,細化了司法人員各類權益保障機制、拓展丁司法職業保障範圍,是首個全面加強法官檢察官依法履職保護的綱領性文件。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部署的重點改革任務。《規定》的出台,對於全面推進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司法體制改革,確保人民法院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長期以來,權益保障機制不健全是妨礙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的重要障礙。《規定》以立足執  相似文献   

12.
部委輿情     
《中国法律》2015,(1):142-144
全國司法廳(局)長會議近日在北京召開。司法部部長、黨組書記吳愛英深刻分析了司法行政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從六個方面對做好司法行政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一要大力加強刑罰執行、戒毒管理等工作,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二要深入推進司法行政改革,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行政制度。三要建設完備的法律服務體系,努力服務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四要認真貫徹落實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新要求,堅持不懈推進嚴格執法、文明執法、誠信執業。五要深  相似文献   

13.
卷首語     
《中国法律》2013,(6):5-5
【正】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然落幕,其影響卻仍在持續。尚未從媒體對於全會《決定》熱切而持久的討論中回過神來的人們,可能還沒有發覺,最高人民法院已經開始積極推進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信息公開三大平臺建設,司法部正在部署從獄務公開制度、社區矯正立法、律師制度等方面貫徹落實中央關於司法行政體制改革的決策部署,環保部已與公...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中國的人權保障事業再次迎來新發展。從1991年國務院通過《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對國際社會介紹中國有關人權的基本立場和實踐,到1997年、1998年中國分別加入《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再到2004年憲法修正案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文本,中國的人權事業發展經歷了數個標誌性時刻,推動了《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婦女兒童權益保障法》、《民族區域自治法》和《選舉法》等人權相關法律的立法、修法進程。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更是將尊重和保障人權這一重要原則具體落實到制度當中,在強調以司法制度保障人權的同時,為推進法治中國建設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期特選取國家檢察官學院教授周其華的文章,通過分析刑罰的目的,闡述人權刑事司法保障的重要性和實現路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法律》2011,(1):4-6,58,60
2010年11月底,最高人民法院發佈了《關於案例指導工作的規定》(以下簡稱《規定》)。這是統一法院的司法標準、構建中國特色的案例指導制度的重要舉措,也是中國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據悉,經過層層遴選,最高人民法院  相似文献   

16.
王海明 《中国法律》2011,(3):49-51,109,111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法治建設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破產法的立法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粗陋到完善的過程,其立法思想也從以盬o債權人爲主,到債權人、債務人、社會整體利益綜合平衡的轉變。從企業重生機制在破產法上引進與突破的過程中,  相似文献   

17.
资讯&数据     
《中国法律》2012,(4):51-55,109,115
2012年6月30日,《出境入境管理法》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並將於2013年7月1日起實施。《出境入境管理法》在出境入境管理體制、制度和機制等方面作了積極的創新和完善,有助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工作,對公安機關依法行政、規範執法提出了更高要求。法律對各類執法行爲的條件、程序等作了更爲嚴格的規範。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題研究依法治國問題,並就這一問題作出專門決定。這意味著中國社會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一一國家治理法治化階段。四中全會決定指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在中央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概念。什麼是‘法治體系’?在過去的法律文獻和法學著述中只有‘法律體系’或‘法制體系’的提法,而很少有或幾乎沒有‘法治體系’的提法。‘法治  相似文献   

19.
朱大旗  李慈強 《中国法律》2013,(5):35-38,91-95
2013年9月11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回答世界經濟論壇主席施瓦布關於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問題時表示,中國將完善金融監管體系,增強金融監管機構的協調性,並且擇機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存款保險制度能夠強化對商業銀行的風險約束機制,從而有效地保護存款人利益,穩定金融秩序,因而很早就受到重視。早在1993年,我國已在《國務院關於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中提出,要建立存款保險基金。此後,我國的立法者和專家學者都對此進行了大量研究。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人民幣存款餘額已逾百萬億。隨著存款的不斷增長,建設顯性的存款保險機制以防範銀行金融風險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醞釀已久的建立存款保險制度一事再度被提上日程。今年6、7月間,中國人民銀行接連表示,將積極研究制定《存款保險條例》,推進存款保險制度建設。本期特選取朱大旗教授、李慈強博士有關存款保險立法的文章,借鑒國外的成熟經驗,結合我國的具體實踐,探討中國國情下存款保險制度設計的路徑。  相似文献   

20.
熱詞搜索     
日前,中央宣傳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公室印發《關於表彰2011-2015年全國法治宣傳教育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全國法院系統有11個集體和32名個人榮獲表彰。在此次表彰中,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和人民法院報社(現更名為人民法院新聞傳媒總社)榮獲全國‘六五’普法先進單位稱號,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綜合處副處長朱健榮獲全國‘六五’普法先進個人稱號,保密辦主任李書明榮獲全國‘六五’普法先進工作者稱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