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红星 《理论月刊》2009,(7):150-152
宪法进化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宪法发展形态.英国宪法发展的具体形态为宪法进化,这是因为:英国宪法的具体规范和制度是以进化形态生成的;英国宪法的基本体系是以进化形态形成的;英国宪法的效力是以进化形态成长的.英国宪法的进化具有连续性、自主性、持续性、模糊性等特征.在宪法异化泛滥、宪法正常发展遭扭曲的今天,英国宪法的进化型发展形态是世界宪法史上难得一见的景观,它对我国宪政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宪法文化是人们在宪政发展和宪法实施的前提基础下,通过商品经济、民主政治、理性文化的综合作用产生的关于宪法、宪政等事项的认知、评价等多方面认识的总和.宪法文化包含三个内容:作为“知”的对宪法知识的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作为“情”的对宪法文本、规范、秩序的感观、情绪与评价;作为“意”的对实施宪法、维护宪法的情结和行动意愿.这三个内容的生成与发展,受到公民教育、宪法实施和宪法传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宪法监督的主体机构、法律制度不健全,因此,要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应该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在人大之下设立宪法监督委员会,该机构拥有违宪审查权、宪法解释权、受理违宪诉讼权以及裁决国家机关的权限争议;完善宪法监督的法律制度,制定宪法修改法、宪法监督法、宪法解释法。此外,一个关键的问题是要提高全民的宪法意识。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和为之奋斗的目标。要实现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公民宪法意识培养,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健全宪法机制,制约行政权力;用宪法理顺党政关系;建立宪法诉讼制度;进一步健全我国宪法监督的程序,树立宪法权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比较法视角通过对中国宪法文本有关权利的规定的考察,分析了中国宪法权利思想的一系列缺失及其产生的深层原因、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完善的建议.作者希望以本文为中国宪法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一点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宪法思想可以概括为:重视宪法、完善宪法是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宪法思想的逻辑起点;尊重人权、保障人权是核心;维护宪法权威、全面实施宪法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的过程中,公民宪法意识的培养与法律制度的完善同样重要。宪法意识不仅应当为法律职业者所具有,而且应当为普通公民所具有。培养公民的宪法意识必须通过宪法教育来进行,而宪法教育不能仅仅停留于纸面上,还必须结合社会生活和宪法实践来进行。  相似文献   

8.
2014年12月4日前后,一场学习宪法、普及宪法、崇尚宪法、弘扬宪法精神的热潮在全国各地展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合有关部门在北京举行了"深入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座谈会。张德江委员长亲自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在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重要指示精神后,张德江委员长强调,新形势新任务迫切要求我们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推动宪法宣传教育常态  相似文献   

9.
资金星 《湖湘论坛》2007,20(1):72-74
宪政已成时代的强音,且为世界各国所追求,而实现宪政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有宪法监督.通过对中西宪法监督的模式分析,指出二者之间的不同,以期为完善我国宪法监督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安丽 《理论月刊》2002,(7):59-60
本文主要对我国宪法监督体制进行分析,阐述我国宪法监督体制的现状,指出造成宪法监督未能发挥良好的关键原因是制度的滞后性,表现为机关的非专一性、低效性以及监督方式的偏见性等。进而提出要创新我国宪法体制及其措施。同时论证了新型宪法监督体制能发挥良好作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曾明 《求索》2013,(12):201-203
自“一五”普法规划之肇始,时至今日,普法宣传业已进入“六五”时代。28年的普法实践表明,普及法律常识首要而核心的内容就是普及宪法知识.教育民众形成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培育宪法信仰。近60年的宪法普及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宪法知识的普及,阻碍着宪法理念的传播.阻碍着宪法信仰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孙重秀 《人民论坛》2010,(12):74-75
宪法的分类是宪法学的基本研究对象之一。从宪法规范层面、规范宪法需要的环境基础和外在保障、宪法实践层面等角度,依据宪法规范与实际权力运作过程的契合程度,可以将规范宪法划分为强势宪法与弱势宪法。据此,我国仍属于弱势宪法,明确这一属性,对我国未来的宪政之路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82年12月4日,对于中国法治建设而言,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正是在这一天,现行宪法在万众期待中正式问世。  相似文献   

14.
宪法教学应重视“宪法人”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人是指真心诚意地信仰宪法,具有宪法意识,并时刻按照宪法的基本精神生活和工作的人。作为法学核心课程,宪法教学应重视"宪法人"的培养。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宪政的客观需要,是法学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宪法教学的分内之事。宪法教师首先要成为"宪法人",在教学中注重对现行宪法文本的尊重,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宪法精神,并重视宪法应用的教学。  相似文献   

15.
夏海英 《求索》2008,(1):103-105
辛亥革命以后,在中国实行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体被打破,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中国开始真正尝试走上西方式的民主宪政之路。作为一个关心时局、有着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章士钊以他深邃的政治理论修养、深厚的法学理论知识对民初制定宪法的重要性、宪法形式的选择以及宪法的起草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发表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对当时的立法事业及法制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论宪法与和谐社会之亲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法治必需宪法规范,公平正义终归宪法捍卫,诚信友爱端赖宪法维系,充满活力源自宪法保障,安定有序依靠宪法调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待宪法关注——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六个方面,也是和谐社会建设总要求的六个方面与宪法的以上特殊亲缘关系,意味着宪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7.
现行宪法颁行26年来,尽管在规制改革发展的烈度与方向上作用不可抹煞,然而其在程序上的诸多缺位及操作性和张力的不足,使其在应对当下中国社会的急剧变化时遭遇困局。从宪法程序的价值属性而言,突破宪法困局的重要途径则在于宪法程序的建构与完善。为此,着眼于正当程序、修宪与选举程序等方面的完善,并进而推动宪法程序体系的整体建构与完善,已成当务之急,亦是现行宪法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梁国栋 《中国人大》2014,(21):21-2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全国人大常委会便立即开启了贯彻全会精神的大幕。在10月27日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审议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草案)》的议案。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李适时在作草案说明时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强调要加强宪法实施。为此,有必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宪法解释程序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宪法解释工作没有明确的宪法解释程序可遵循,现实中是按普通法律解释程序来援引适用的,存在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启动宪法解释程序的主体局限于国家机关,宪法专家参与宪法解释的过程没有制度化,以及宪法解释案没有统一书面表达形式等问题。我国应尽快制订一部《宪法解释程序法》,宪法解释程序法扩大提案主体的范围;建立宪法专家制度;明确规定宪法解释案的书面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20.
朱海波 《岭南学刊》2007,1(4):29-34
地方各级大民代表大会在其权力来源以及职能范畴的定性上存在一定论争。但是基于相关国家主权理论以及对我国现行宪政架构所展开的实证分析,可以推知:宪法的性质、渊源、内容和功能皆规定,我国地方各级人大必须以保证宪法实施为其基本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