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宋时期,中国出了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大文人苏东坡,真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写的诗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被天下文人称为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连他的政敌王安石读苏东坡书,也竞拍案称奇;欧阳修吟苏东坡诗后自言自语地说: "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相似文献   

2.
徐超 《党政论坛》2009,(23):56-56
北宋时期,中国出了一个非常有名气的大文人苏东坡,真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写的诗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及“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被天下文人称为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连他的政敌王安石读苏东坡书,也竞拍案称奇;欧阳修吟苏东坡诗后自言自语地说:“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相似文献   

3.
晏建怀 《侨园》2013,(10):49-49
<正>"苏门四学士"中最著名当数黄庭坚和秦少游,黄庭坚以诗见长,而秦少游则以词著称。秦少游生于江苏高邮,父亲秦元化师从"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媛,习经多年,家学深厚。不过,秦少游没学其父亲,在儒学典籍中埋头苦读,皓首穷经。他喜欢诗,更喜欢词,晏珠、欧阳修、苏东坡,都是他的偶像。这些偶像中,秦少游最崇拜苏东坡,他曾在诗中表露心迹:"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苏东坡曾任徐州知州)为结交苏东坡,他煞费苦心。熙宁七年(1074年),25岁的秦少游得知苏东坡将经过扬州,并游览大明寺,特地从高邮赶到扬州,模仿苏东坡的诗风和笔迹,在大明寺寺壁上题了一首诗,并署名苏轼。这一招很灵验,游览时,"东坡果不能辨,大惊!"后来,苏  相似文献   

4.
蔡绪俊 《党政论坛》2011,(23):59-59
苏东坡是北宋时有名的大才子。不仅学者们尊崇他,就连当时的宰相欧阳修也佩服他,皇帝宋仁宗竟称赞他是“天下奇才”。出了名的苏东坡此时骄傲自大得了不得,谁也不敢得罪他,连宰相王安石也是他经常批判和攻击的对象。他被废为庶民充军海南岛后,在一处荒凉的旧营地的一架山的东半坡开荒种地,从土里刨食糊口度日,缺衣少食,  相似文献   

5.
苏东坡在他44岁那年摊上了个案子,这案子差点要了他的命。有人说,是王安石陷害苏东坡,正史、野史里都有这个说法,真是这样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置苏轼于死地?  相似文献   

6.
山人 《侨园》2014,(9):42-42
以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号“东坡”命名的菜肴“东坡肉”、“东坡肘子”、“东坡鱼”等可谓家喻户晓。苏东坡于美食,尤其喜爱吃鱼。苏东坡居常州时,—位朋友烹制的河豚味道极佳,准备让他尝尝鲜。于是,他办了满满一桌河豚酒席,蒸的,烩的,炒的,煨的都有。苏东坡一见这么多鲜美的河豚,一句话也顾不得说,拿起筷子就吃。  相似文献   

7.
振如 《瞭望》1990,(36)
在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的地位很是特殊。八家中除去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不论,宋代的六家中竟有苏轼、苏辙和曾巩三人是欧阳修的门生,苏洵和王安石的成名也同他的赏识和荐举分不开。当时的人说:能文章者,十之八九出于欧阳之门。因此,尽管欧阳修在文学成就上不见  相似文献   

8.
前些日子,我到海南岛儋县中和镇的东坡书院参观,看到了“黄狗花”。早年曾听到一个“黄狗卧花心”的故事,说当年苏东坡看到两句诗:“明月叫树上,黄狗卧花心”,认为不对,就把它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阴”。后来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岛,才知道海,看到了“明  相似文献   

9.
<正>因为党争,苏东坡深受其害,数次被贬,贬得最狠的一次,是绍兴元年,从定州贬到英州,从英州贬到惠州,又从惠州贬到儋州,简直成了政敌手中的一个玩具,被随便摆弄。很多人都看不下去,为苏东坡鸣不平,他并没犯什么大错,就是写写犀利的文章,说几句傲气的话而已,至于这么变着法地整着人家玩吗?苏东坡倒是很洒脱,一路上谈笑风生,看到好山就登一登,看到好水就蹚一蹚,还不时地吟  相似文献   

10.
偶翻《耆旧续闻》,见《东坡日课》。阅后颇有感。 苏东坡被贬在黄州时,以文会友,结识一位姓朱的地方官。朱公时有登门,关系密切。 一日,朱公求见。苏东坡正在作功课,朱公久候不至。苏东坡作完功课,才出来会见朱公,并表示歉意。说:“刚才完成每日的功课。”朱公问:“作什么功课?”东坡答;“抄《汉书》。”朱公  相似文献   

11.
桃源  力扬 《瞭望》2006,(12)
苏东坡“老夫聊发少年狂”,乖乖不得了,既是“左牵黄,右擎苍”,又要“亲射虎,看孙郎”,还要“西北望, 射天狼”。这阵仗,煞是可观得紧。但若真的以为苏东坡有多老,那可就被他骗了。据专家考证,苏东坡写此词时,  相似文献   

12.
子金山 《各界》2008,(12):67-71
苏东坡叫板王安石   苏东坡与王安石,在诗词上的文风极像盛唐时的李白与杜甫,一个大刀阔斧,飘逸灵动;一个精工韵律,雅丽奇绝.唐时的李杜以"仙"、"圣"并称,其实把"仙"、"圣"二字套用在苏、王头上亦无不可.……  相似文献   

13.
马明晖 《党政论坛》2012,(10):14-14
一次,苏东坡的朋友张鹗拿着一张宣纸来求他写一幅字,而且希望他写一点儿关于养生方面的内容。苏东坡思索了一会儿,点点头说:"我得到了一个养生长寿古方,药只有四味,今天就赠给你吧。"于是,苏东坡的狼毫挥洒起来,在纸上写道:"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这哪里有药?  相似文献   

14.
振如 《瞭望》1991,(33)
苏东坡给人一般的 印象是诗、词、文章皆 称一绝的文豪,书法、 绘画皆精的名士,但近读《宋史·苏轼传》和《苏东坡集》,才知他是个为民办实事的好官。据史书记载,苏东坡在密州、徐州、杭州等地作地方官时,对于防治洪水、兴办水利、开掘煤矿、发展冶铁业都作出了贡献,甚至当时广州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城市“自来水”设施也是在他的建议和推动下建成的。苏学士名满天下,轶闻轶事特别多,看来不仅是因为他的才气高、文章好,他为人民办好事,人民自然就会歌颂他。  相似文献   

15.
清风慕竹 《各界》2014,(7):64-67
他是个诗人,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在“苏门四学士”中位列首席;他是个书法家,行、草、楷十分精妙,在“宋四家”中占有一席之地.他是我国文化史上少有的“全能型”人才,虽然是苏东坡的门下弟子,却被后人以“苏黄”并称,是个足以与苏东坡比肩的文化大家.他,就是黄庭坚.  相似文献   

16.
古今为官者都想留下政绩, 但究竟留什么样的政绩,却 是大不相同的。在杭州的西湖,有一条苏堤,那是苏东坡52岁担任杭州太守时留下的政绩。据史书记载,当时西湖淤泥很深,淤泥中长满杂草。苏东坡动员民众铲杂草,挖污泥,既疏浚西湖,又筑成长堤,使之横跨湖面,绵延数里,夹道种  相似文献   

17.
明人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王安石三难苏学士》,说的是苏东坡在王安石处看见一首未完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东坡认为黄花即菊花,西方属金,金风乃秋令也,当西风劲吹,群芳零落之时,唯独菊花抖擞奇葩,凌霜独开,王安石说西风吹落黄花岂不错误,于是信手续上“秋花不  相似文献   

18.
小品和大师     
赵丽宏 《民主》2024,(2):42-45
<正>在中国古代文人中,苏东坡属于多才多艺多情趣的一位。他留下了很多传世的诗词和文章,还有书画。可惜纸张和丝绢都无法遗存千年,我们能看到的他的书画寥寥可数。在中秋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都会想起苏东坡的诗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他吟咏赤壁的诗词和文章也是家喻户晓。一个文人,能留下千古不朽的文字,实在不容易。现在正活跃在文坛上的人,一千年后有几个人还会被人记得呢?  相似文献   

19.
北宋欧阳修是正派的名臣,但他赋词时常有‘绮语’,也就是说,词中每多纤婉言情之句,因此招致了台官的弹劾,甚至 ‘以闺阃诬讪之。’欧阳修十分气恼,上奏章力恳辨明,不久就告假了。神宗赵顼下诏说:‘春暖久不相见,安否?数日来,以言者污卿以大恶,朕晓夕在怀,未尝舒释。……事理既明,人疑亦释,卿直起视事如初,毋恤前言。’可见皇帝对他颇为体谅,也是信任的。 北宋词多‘绮语’,是一时风气。这是受了晚唐  相似文献   

20.
四壁雪     
古时苏东坡曾有一间雪堂,绘雪于四壁之上,这是文人的一份雅致。我也有小屋一间,四壁粉刷,不曾铺饰瓷砖或墙纸,虽则同样雪白,到了咱这里,其实只是懒人闲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