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华社北京1月31日电 1月28日,中央党校部分教师、学者座谈讨论了胡乔木的文章《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大家认为这是一篇极为重要的理论文章,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著作,澄清了最近一段时期思想理论战线上的许多思想混乱,能够武装广大党员和干部的头脑。在座谈中大家谈到,这篇文章一开始就抓住了几年来关于人道主义、异化问题争论的核心和实质,指出这场争论关系到怎样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是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还是用抽象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2.
问:为什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要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离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而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抽象议论,仍然会陷入某种空想社会主义? 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只要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离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而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抽象议论,仍然会陷入某种空想社会主义。”这是乔木同志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总结这几年关于人道主义问题的争论而作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论断。按照一般的理解,在社会主义社会建立起来以后,社会主义已经成为现实,似乎就不再会发生空想的问题了。实际情形并不完全如此。口头上承认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一回事,是否真正理解它和正确地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来建设社会主义又是一回事。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如果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离开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而热衷于人道主义的抽象议论,仍然有陷入某种空想社会主义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一、马克思主义应当怎样对待人道主义理论人道主义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但是人道主义的一个总的哲学世界观的基础,便是抽象人性论,即以人的自我为本原和出发点去说明万事万物,强调人的价值、地位、尊严的哲学学说总称。人性包括理性的一面和非理性的一面。人道主义的哲学基础——抽象人性论不是把人的理性一面理解为人性,并使之抽象化绝对化说明历史的演变,就是把人的非理性的一面理解为人性,并使之扩展、抽象、永恒。人道主义在近代主要表现为理性人道主义,在现代则主要表现为非理性主义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对全人类的深切关爱表现在实践和理论两方面。马克思放弃了抽象的人道主义原则,展开对旧世界的道德批判,主张贵在改造世界,对经验事实进行辩证思考,而且确立了一种全新的道德理念,谋求出其伦理理想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柴婷婷 《学理论》2008,(10):74-76
传统人道主义哲学对人的提问方式,仍然是“人的本质是什么”,目的是追求人的理想的永恒的本质,并以抽象的一般本性为基本理论原则,去解释一切哲学问题和评价社会历史,这必然是一种抽象的人道主义。我们说马克思哲学不是这种抽象的人道主义,并不是说马克思不关心“人”,马克思同样以人为核心,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姑且称之为“新人道主义”,这种“新人道主义”的评价尺度与传统人道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即它是以生存为评价尺度的历史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理论战线上开展了对“人性”、“人的本质”、“人的价值”、“人道主义”以及“异化理论”的讨论。我们以为这些讨论不同程度的与“人类解放”问题联系在一起。一些同志试图另辟新径去探索和丰富“人的解放”的内涵,同时他们又希望靠“人道主义”的宣传改变现实中一切不合理的现象,在社会主义时期给人的解放和自由的实现开拓新的道路。这些同志的动机是善良的,但由于他们离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我国经济文化还相当落后的现实,因而他们的讨论往往是抽象的,不科学的,所提出的一些建议和设想也不免流于“空想”。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曾经和各种以人道主义历史观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流派进行过坚决的斗争。其中,德国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曾象瘟疫一样流行的“真正的社会主义”,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真正的社会主义”以费尔巴哈人道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抽象的人和人的本质为出发点,以“普遍的爱”为解决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他们的代表人物利用受其控制的各种刊物,以空洞、华丽的美文学词句为装饰,竭力在工人运动中宣扬自己的观点,起了极大的欺骗作用和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以抽象的人为思想核心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了具体的历史分析,指出,尽管它披着普遍性的外衣,却始终是一种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是两种性质不同的世界观,它们在一些带根本性的重大原则问题上都是截然对立的,决不容许混淆二者之间的界限。文章阐明了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性质,指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不是世界观,不是独立完整的思想体系,而是人们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指导下进行革命实践时在对待人的问题上所应遵循的一种道德准则。我们需要宣传和实行的不是什么抽象的人道主义,而是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种种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在文艺界的极少数同志中,热衷于抽象的人道主义宣传,把历史和马克思主义道德化。在理论上,极少数同志把抽象的人性、人道主义,视作社会主义文学艺术事业的最高准则和解决  相似文献   

10.
问:为什么在为资产阶级革命作思想准备的过程中,起了重要历史作用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以后,其伪善性质日益增长,作用就完全不同了呢? 答:对待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采取历史的具体分析的态度,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文艺复兴时期,还是继它之后的法国启蒙运动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思想家提出的人道主义,是以人性反对神性,以人权反对神权,以个性自由反对宗教桎梏为内容,矛头是指向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统治的。他们颂扬人的伟大,抬高人的价值和尊严,重视现世生活的意义。他们强调理性是一切事物的唯一裁判者,主张建立一个永恒的理性的国家和理性的社会。这在当时是一种进步的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在理论上作论证,在历史上曾经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毕竟是代表的资产阶级的利益,从它一开始出现就具有明显的阶级的局限性。资产阶级人道主义鼓吹“天赋人权”,提出“自由、平等、博爱”之类的口号,把资产阶级的利益冒充为全社会的普遍的利益,它的伪善性是一开始就具有的,只不过当时这种伪善性还没有明显地暴露出来。在资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以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6,(2)
南斯拉夫实践派脱离实践的认识论范畴而把实践视为人本主义和本体论的范畴,从而使实践哲学上升为一种社会批判哲学,它使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化、人道主义化。分析实践派关于实践是人的本质属性的观点和实践派主张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观点,揭示其歪曲马克思主义的实质、背离真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倾向,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提供理论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问: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革命的人道主义的发展,革命的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前身,两者的本质是一致的。这段话应如何理解? 答: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革命的人道主义,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作指导,从人民整体利益出发,用以调节人们与社会,以及人与人关系的道德伦理原则。虽然两者产生的历史条件,具体内容有所不同,但本质是一致的。革命的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前身,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是革命的人道主义在社会主义新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早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在强调用共产主义精神教育革命战士的同时,就明确提出了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的问题。当时,这一原则,不但被用于对待缴械投降的敌人,把他们当人看,“宽待俘虏”等等,也把它用于处理军民关系和官兵关系。这对团结同志,瓦解敌人,加速战争胜利曾起过重大的作用。它在一定意义上从伦理方面体现了我们革命战争的性质,也在伦理学的领域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并不是突然出现,也不是某个人头  相似文献   

13.
弗洛姆、布洛赫、马斯洛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学家在建构其人学理论时,只是把人性当作一个客观的事实来看待,在方法论上拘泥于非历史性的伦理学或心理学方法,无法进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视域,因而是一种抽象的人性论,这也导致他们不能准确地把握人性论的实质。阿尔都塞虽然指出了仅仅从人道主义视角来理解马克思的错误所在,但由于他形而上学地放大了方法论的作用而忽视了马克思重要的思想特质。1844年写作《穆勒评注》时期的青年马克思,由于撇开了对社会历史生产过程的深入分析而直接进入到对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的批判性研究,因而还不具备历史地分析人性的思想基础;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之前所持有的异化式的人道主义逐渐为现实的人道主义所代替;1845年之后,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和蒲鲁东的抽象人性论进行了集中批判;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发展性间接地阐释了认识人性的科学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道主义的争论同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最密切。因为争论的实质是,应该用什么历史观去观察人类历史的发展,特别是观察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应该用什么历史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胡乔木同志的文章回答时,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本质上是人道社会,旨在真正实现人道目标.但马克思主义认定,伦理人道主义只是一种空想,因此,真正可行的人道主义、人道社会必须是科学历史观与价值观统一.而唯物主义历史观做到了科学的历史观与价值观的内在统一.这又是由于人道主义、人道目标是它的灵魂.这样,马克思把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化了.但这不是用科学社会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去消融人道主义.而是使人道主义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和实践意义.这正如马克思用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但却是从根本上改造和提升社会主义理论,而不是消融它一样.  相似文献   

16.
解放战争时期是以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革命力量同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地主官僚资产阶级反革命力量最后决战的时期.在这关键时刻,革命统一战线内部在建立什么国家、走什么道路这一根本问题上,曾发生过一场争论.中国共产党坚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新民主主义国家;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特别是民主党派中一部分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近代中国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后的第三次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呼声.这场争论的结果是以资产阶级共和国  相似文献   

17.
新书简介     
《瞭望》1990,(45)
《王安石人才思想论稿》 是一位年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王凤岭所著。 在我国历史上,那些对社会进步起过积极作用的政治家,一般都深刻懂得,“得人者兴,失人者崩”的道理。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几乎是没有一个不重视人才的。被列宁称为十一世纪中国  相似文献   

18.
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农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在我国理论界一直有争论。问题 的焦点是农产品的社会价值是由什么样土地上的劳动耗费来决定的。有人主 张以劣等地上的劳动耗费为基础,有人主张以中等地上的劳动耗费为基础,也有人主张以平均条件最差的土地上的劳动耗费为基础。 笔者认为,回答这个问题,不仅不能离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而且更不能离开马  相似文献   

19.
关于近代自然科学中的主体性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尽管观点纷呈,论述繁杂,但归结起来,这种争论分为两类:抽象主体论和抽象客体论。这两类所代表的观点各有千秋,又都有不足之处。本文试通过对“抽象主体论”和“抽象客体论”认真分析,最后提出“主客体作用论”。作为解决这种主体性问题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20.
“信息库”的意义和作用 如同现今极地那样,我国青藏高原存在过第4纪大冰盖吗? 大凡重要的科学论题,需要人们长期进行探讨辩诘,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获得新论据,方能突破原有认识的局限,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 本世纪30年代起始,国内外学者围绕以庐山为代表的我国东部中低山地是否存在第4纪冰川,争论尖锐,久久不息。如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学者们又就青藏高原“第4纪大冰盖”问题展开热烈探讨。 关于青藏高原的“大冰盖理论”由来己久,从30年代到60年代,国内外不少学者主张过或表示过类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