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并且将证据分为: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视听资料。上述证据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为不同的类别。其中以证据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本文要谈的是言词证据的特点及其审查判断。  相似文献   

2.
违法取得的刑事证据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司法警察、检察官和法官(在有的国家,法官没有收集证据的职责)违反国家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关于收集证据应当遵守的原则和程序的规定所收集的证据。①违法取得的刑事证据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违法方法取得的言词证据;二是以违反法定程序取得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3.
非法证据的法律效力刑事诉讼中的非法证据,是指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证据内容、证据形式、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人员及程序、方法的证据材料。它包括四种非法情形:证据内容不合法,证据表现形式不合法,收集或提供证据的人员不合法;收集提供证据的程序、方法、手段不合法。只要...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五)鉴定结论;(六)勘验、检查笔录;(七)视听资料。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这实质上就是我国刑事证据的概念和法定种类划分。  相似文献   

5.
审查判断证据是办理各类案件的中心环节。尤其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以后,公诉人在法庭上负有举证责任,充分运用公安机关收集提供的和自行收集的证据去证明罪犯,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将犯罪嫌疑人起诉到法院之前,要认真地审查每一个证据,以确保其在案件中的证明作用。一、认真审查证据收集的客观性《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证据主要有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及视听资料七种,且同时规定以上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因此,作…  相似文献   

6.
行政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都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证据。行政证据又称行政执法证据或行政程序证据,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领域中,为实施具体行政行为而收集、调查和运用的证据;行政诉讼证据则是法院在诉讼中为正确审理行政案件而收集、调查和运用的证据。显然,这是有联系、同时又是属于两个不同范畴的证据。两者之间的联系表现为行政证据与行政诉讼证据具有同一性;两者之间的区别则主要表现为运用证据的主体、阶段。目的等方面有不同的规定和要求。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利于正确理解我国行政权与审判权的关系,正确理解行政程序与行政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笔者参加了一起故意伤害案件的辩护,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移送到人民法院的案件证据目录中有被害人陈述一项,而主要证据复印件却只是一份被害人的报案材料,没有被害人陈述的笔录。公诉人认为被害人的报案材料与被害人陈述内容是一样的,没什么区别,所以被害人的报案材料如经查证属实,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笔者认为公诉人的观点忽略了证据的法定形式,困而是错误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证据有下列七种:(一)物证、书证;(二)证人证言;(三)被害人陈述;…  相似文献   

8.
在证据法中.鉴真(authentication)是指证明某一证据确实属于提出该证据的一方所声称的那一证据。《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规定》确立了实物证据的鉴真制度。根据所要鉴别的实物证据的不同,鉴真有两个相对独立的含义:一是证明法庭上出示、宣读的某一实物证据.与举证方“所声称的那份实物证据”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姜琪 《法制与社会》2013,(32):47-49
针对新刑事诉讼法证据制度的修改,如何完善公诉工作来进行应对,本文认为,一要正确理解人民检察院举证责任的含义和范畴:公诉方承担客观举证责任,辩方和被告人仍需承担主观举证责任;公诉方仅在直接事实存疑时承担败诉风险;公诉方对实体事实和程序事实均负举证责任。二要强化对侦查行为的引导、监督,排除非法证据、补强瑕疵证据,坚持非法证据个别排除。三要区分不同情形,准确把握的证明标准的适用范围:实体事实的证据证明应当“确实、充分”,而程序事实的证明只需“可信释明”;排除合理怀疑不等于排除所有怀疑;证据确实充分不等于证据完备齐全;“确实、充分”是入罪标准.而非不起诉条件。四要构建证据体系、进行庭前辅导、发问和举证相结合,加强庭审抗辩能力。  相似文献   

10.
控诉证据、辩护证据和定案证据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控诉证据、辩护证据和定案证据刍议张继成传统的刑事诉讼法学按证据在刑事诉讼活动中的作用,将证据分为控诉证据和辩护证据两类。笔者认为,这种分类有明显的漏洞。因为证据在刑事诉讼中除具有上述两个作用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定案作用。所以,根据证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排伪就是指排除伪证。所谓伪证,从广义讲既包括当事人、证人,特别是刑事案件中的被告人出于某种动机而伪造的证据;也包括上述人员基于主观或客观因素,无意中提供出来的假证据;还包括司法人员错收或扩收的一部分假证据。这些假证据或者疑似真证据,或者与案件事实之间存在某种偶合,或者出于某些人的精心炮制,如不认真排除就会鱼目混珠,以假乱真。《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句话:“假作真时真亦暇”,这里面包含一定的哲理。司法人员在办案中如果以假作真,那就一定会把事情搞糟。司法实践中的冤、错案件很多就是由于分不清证据的真假造成的。由此来看,排除伪证对于正确处理刑事、民事案件,具有无可争辩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制定证据法典刻不容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在1989年出版的《证据法学新论》一书中就曾提出,我国必须制定证据法典。因为没有一部科学、完美的证据法典,我国的证据制度永远都“立”不起来,而若不能使我国的证据制度科学化、理论化,则我国全部司法制度的改革将不能再前进一步。须知,证据制度是全部司法制度的核心和灵魂。任何一个国家的司法制度先进与否,最终均取决于它的证据制度:证据制度先进,司法制度才能先进;证据制度如果不先进,司法制度也不可能先进。由此来看,制定一部证据法典是完善证据制度的需要,也是全面改革司法制度的需要。一提制定证据法典,有人就会…  相似文献   

13.
崔敏 《证据科学》2008,16(4):384-393
毒品犯罪案件有许多不同于普通刑事案件的特殊性,毒品案件中的证据又具有相对的单一性,必须当场缴获毒品和毒资才能证实犯罪。本文结合缉毒侦查中的具体情况,强调办理毒品案件必须增强证据意识,要把握好破案的时机,适时取证;收集证据一定要十分仔细,获取的证据应做好固定保全工作,并特别注意取证的合法性;采用技术侦察手段须把握住一条底线:不得诱人犯罪;应正确运用推定规则判定“明知”,对推定结论允许以确凿的事实予以反驳。  相似文献   

14.
金融诈骗犯罪证据及侦查纲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金融诈骗犯罪的构成、证明对象和证据特点,应采取的侦查方法是:查清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查明受骗经过;组织辨认;收集书证;运用现代化手段;查清危害结果。  相似文献   

15.
证据学的大革命——再论实质证据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苍龄 《法律科学》2010,28(3):87-97
实质证据观引发的证据学的大革命,这场大革命的内容包括:以“两论”为基础的学科新体系应运而生;明确了证据学的A、B、C;新建了证据资料的理论;新建了证据效力的理论;提出了证明的构成理论;研究了证明的基本形式;新建了证明的方法体系;新建了全面的证责体系;新建了一系列原则和规则;建立了证明原则的基本理解,提出了实事求是七项原则;确立了实质真实观,新建了实质真实标准;提出了创立新证据制度的初步构想。这一切使我国证据学的面貌焕然一新。这场大革命的终极目标,是要将证据学打造成社会科学中最伟大的学科之一。  相似文献   

16.
财务会计证据是指在法务会计活动中,法务会计专家对其进行检验、分析、计算,进而作出鉴定结论的事实根据。财务会计证据具有五个方面的基本属性,即专业性、复杂性、合法性、客观性和关联性。判断财务会计证据的证明力,主要遵循两个原则,即单一判断原则和综合判断原则。财务会计证据在法务会计诉讼支持中的运用应当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言词证据与财务会计资料证据相结合的原则;可采性原则;充分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张南宁 《证据科学》2008,16(2):174-182
对证据的认证是法庭审理的一个关键环节,而事实审理者对案件证据的认知集中反映在他在审理过程中对这些证据的信念上.因此,通过对主体内心信念的描述就可以了解主体对证据的认知情况。本文从认识论角度探讨了事实审理者评判证据的方法:首先,分析了信念的一般特征,并通过对信念与知识的关系的分析提出法庭事实发现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由证据获得案件知识(确证了的真信念)的过程;其次,通过实例阐述了证据支持力的分配及作用过程;最后,在论述部分信念的兰姆赛度量方法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基于证据支持的信念函数方法及证据信念的组合规则,  相似文献   

18.
一、公诉视野证据收集中的现存问题调查发现,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证据收集主要存在下述问题:第一,重案件侦破,轻证据的全面收集固定。一是对侦查工作的目的性认识不够;二是忽视了证据的收集固定工作:三是部分案件对同案犯罪嫌疑人抓获不及时,导致影响定罪量刑的重要情节无法查清,出现打击不力情形。  相似文献   

19.
实物证据的鉴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瑞华 《法学研究》2011,(5):127-142
中国新颁行的刑事证据规定确立了实物证据的鉴真制度。根据所要鉴别的实物证据的不同,鉴真有两个相对独立的含义:一是证明法庭上出示、宣读的某一实物证据,与举证方“所声称的那份实物证据”是一致的;二是证明法庭上所出示、播放的实物证据的内容,如实记录了实物证据的本来面目,反映了实物证据的真实情况。中国刑事证据规定尽管确立了“保管链条的证明”方法,但强调通过对各种“笔录类证据”的形式审查,来验证实物证据在来源、收集、提取、制作、保管等各个环节上的可靠性。刑事证据规定还针对物证、书证、视听资料和电子证据分别确立了鉴真规则。鉴真制度要得到有效的实施,需要司法改革的决策者在刑事审判方式改革、侦诉关系改革、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有效实施排除规则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证据制度建设是实现司法公正的首要任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保生 《证据科学》2010,18(5):530-531
听了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我想谈四点意见。第一点,对于“两个证据规定”的积极意义,陈光中、樊崇义和卞建林等教授还有在座的一些学者发表了系列文章,对两个证据规定在法治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作了全面的评价,我都很赞同。概括起来说,其意义在于:首先,确立了证据裁判原则;其次,在实质上确立了死刑案件的确信无疑的证明标准;再次,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有一些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