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意识形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针对客观形势的变化,更新观念,不断推进意识形态的创新,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意识形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针对客观形势的变化,更新观念,不断推进意识形态的创新,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的整合功能.  相似文献   

3.
试析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需要从战略的高度,思考意识形态建设与时代主题、理论创新、第一要务、民众认同、求同存异以及科学管理等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规律,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4.
面向中国现实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创新战略蕴含两层维度:在现实维度上,社会转型以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创新的原因所在;在战略维度上,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相结合是创新的基础。只有面向中国现实问题实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战略,才能够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亲和力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识形态构建与民族精神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意识形态与民族精神包容镶嵌在一起,二者互有统摄且互动共生.意识形态的构建与民族精神的创新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特定时代和社会环境中的意识形态一方面规制着民族精神的思想内容和培育状况,另一方面又受到具有新质的民族精神的充实和引领.民族精神的传统为特定场域中意识形态的形成提供精神渊源,其培育本身就是意识形态构建的重要内容,其创新也为意识形态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应当把和谐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与民族精神的培育创新结合起来,着力抓好二者的共同促进.  相似文献   

6.
杨光红 《湘潮》2013,(1):11+13
执政意识形态是执政党组织和引导民众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执政党"凝聚党心、赢得民心"和实现社会整合的强大理论工具,对提高执政党的政治权威和巩固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毛泽东执政意识形态创新思想及其实践的分析、探讨,总结了毛泽东执政意识形态创新的成功经验以及挫折失误,并从中获得重要启示。这对于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进行执政意识形态创新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实践性是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而社会实践有两种基本类型,即革命斗争实践与和平建设实践,因此,意识形态也有两种基本类型,即“斗争型”意识形态与“和谐型”意识形态。随着我国社会从革命战争到和平建设、我们党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特别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任务的提出及其伟大实践,相应的意识形态也必然要从“斗争型”向“和谐型”转变。建设“和谐型”意识形态已是实践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自洽性是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诸话语的逻辑圆融性、价值相容性、功能互撑性和现实通约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自洽性既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科学性的鲜明展现,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前提要件.在当前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诸话语中,存在着一些不自洽的成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应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自洽性建设,逐步消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的不自洽性话语,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断趋向完美.  相似文献   

9.
社会稳定,既是重大的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而且关系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稳定与和谐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具有稳定安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而一个动荡不安、秩序混乱、矛盾激化的社会根本谈不上和谐。不断防止和消弭社会冲突与对抗,维系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而维系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除了依靠经济、社会、政治甚至军事等力量的协调和控制以外,更需要意识形态的合理引导和有效调控。  相似文献   

10.
<正>凝聚力是一种内聚力,泛指使人或物聚集到一起的力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聚力,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各阶级、阶层、集团、群体及个体所具有的力量。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建立在现实社会利益关系之上、与社会现实相契合的观念体系,它的凝聚力呈现出多种力量的集合形态。在社会转型时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必须立足于现实利益关系,融利益实现、舆论引导、理论发展、队伍建设等为一体方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了价值目标从追求经济发展到凸显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从"建设、执政"到"发展、和谐",主导方式从外在灌输到内在导引的不断成熟和不断深化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这有利于加强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化大革命”使建国以来确立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陷入了危机之中。如何走出意识形态领域的误区,成为拨乱反正时期的任务之一。拨乱反正时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塑主要是从四个方面进行的。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了价值目标从追求经济发展到凸显以人为本,执政理念从建设、执政到发展、和谐,主导方式从外在灌输到内在导引的不断成熟和不断深化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这有利于加强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保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世俗化及其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基于传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模式与现实状况之间的紧张关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出现了世俗化的趋向.这样一种世俗化的趋向引发了五个方面的社会效应,即关注现实功利、强调持续发展、注重不断创新、寻求重建共识、致力制度建设.对于这样一种意识形态的世俗化趋向,应该深刻地认识其必然性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赵昌智 《唯实》2007,(1):71-74
和谐文化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和谐社会的共同理想、以和为贵的价值理念、“和而不同”的思维方式、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天人协调的自然观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我国社会的实际出发,在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的同时,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优秀的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导向管理即指中国共产党及其辅助执政力量为实现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目标、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在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进行导向实践管理的行为。为实现增强社会共识和凝聚力、化解社会矛盾和降低执政风险的目的,需要树立正确管理理念、确保导向的方向性,形成良性管理机制、确保导向的科学性,运用高效管理方法,确保导向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层意识形态工作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开展基层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始终坚持理论宣传与基层实际相结合,理性思考与现实发展相融合,思想建设与群众诉求相贴合,并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创新:一是科学解释与多重建构相契合的理性维度;二是思想引导与意识认同相契合的价值维度;三是务实表达与广泛传播相契合的实践维度。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基层意识形态工作的解释力、传播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8.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转型有着深刻的关联。大众文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有积极影响,又存在着矛盾冲突。而解决其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大众文化中的建设要求也成为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作为大众社会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以其鲜明的现实价值取向和强烈的文化渗透能力,广泛地介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大众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现象,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转型有着深刻的关联。大众文化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有积极影响,又和其存在着矛盾冲突。而解决其矛盾和冲突,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在大众文化中的建设要求也成为当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简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重点围绕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建构的实践,揭示出:建国以后马克思主义的国家意识形态建设实践的有益经验;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建构的两个原则;改革开放前我国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改革开放20年来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成效与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