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如同每个人的成长需经历婴幼期、少年期、青年期一样,职场中的人也同样要经历职场新人、职场中人、资深职场人三个阶段。如果能够把握好每个阶段的定位和重点,就一定能交出一份自己满意、他人羡慕的职业答卷。  相似文献   

2.
张威  马春燕 《工会博览》2014,(32):12-15
“边缘化”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说法,通常是指非中心,非主流,或者说被主流所排斥,所不能包容。虽然职场“边缘人”的共同特点是不能融入群体,行为举止为组织文化所不容,但是,他们的实际处境却有很大差异。他们当中的一部分人会感觉到自己离领导和整体组织越来越远,体验到被“边缘化”的感受,并由此影响了他与同事的关系,甚至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并且能够一如既往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其实,变成职场“边缘人”的原因有多种多样,他们被“边缘”的经历也各不相同,他们如何才能摆脱这种尴尬的处境呢?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一名职场人,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觉得因工作而感到非常疲惫,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觉得工作毫无意义,完全无法从中得到成就感?觉得在工作中失去了自我,变得对周遭漠不关心、随波逐流?如果以上几个问题你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么你可能正在经历“职业倦怠”。所谓“职业倦怠”,是个人与工作的心理距离加巨,或对工作感到消极或厌倦。事实上,很少有职场人未经历过“职业倦怠”感。面对不同阶段的“职场倦怠”,是即刻逃离,还是再继续坚持,或是有其他更好的解法?  相似文献   

4.
于子珍 《工会博览》2013,(35):33-34
“灰色技能”一词早在2007年就进入教育部公布的汉语新词,主要指一些大学生为了能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毕业前专门修习《厚黑学》、喝酒唱歌等技能。也指某些企业要求毕业生具备诸如喝酒、搓麻将、打牌、唱歌等“特殊技能”。实际上,不仅求职中,在职场竞争中也有一些员工苦练“灰色技能”以期获得机会。当然,也有人对此十分鄙视,将其视为歪门邪道,对其猛烈抨击。不过,相比于“灰色技能”,有识之士指出,一些人在面对职场竞争时产生的“灰色心理”,才是更值得社会重视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许多人常常会痛苦、自卑、怨恨,失去希望和信心。职场受挫后,如果不善于自我调整,而致使心理失衡,不仅影响工作、生活,还严重影响人的健康。职场受挫后如何防  相似文献   

6.
《工会博览》2024,(6):50-51
<正>工作遇到难题,环顾四周竟无一位同事愿向你伸出援手;部门组织团建,你最后通过朋友圈聚会照才“被通知”……不知身为职场人的你,是否曾经经历或正在经历这种境况。如果是的话,你很可能遭遇了“职场排斥”。所谓“职场排斥”,是指员工在工作场所感到被他人忽视、排挤甚至是拒绝的现象。尽管“职场排斥”是个体主观判断,但凡只要有了被“排斥”的感受,便会对身心产生负面影响,继而影响工作。  相似文献   

7.
佚名 《法制博览》2010,(13):78-78
网上很早就流传着现代人关于工作和职场的三种态度。人有三图:一图工作舒服,挣钱多少无所谓;二图能被重用,挣钱少点无所谓;三图高职高薪,苦点累点无所谓!很巧,《孟子&#183;告子下》里也记载有这样一段关于职场去就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赵磊 《工会博览》2008,(12):62-62
在职场中,薪资是人人都关心的话题。虽然今日男女平等的观念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但一份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职场薪酬依然因性别而存在差距。  相似文献   

9.
《工会博览》2013,(32):36-36
酒文化渗透于整个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在中国人的生活里。酒早已超出了一般意义。传统的酒文化让人们把酒当成了一种交际工具,借酒助兴。使喝酒变成忠诚度和友情深浅的一种考验。在职场交际中,酒几乎是一种必需品。甚至衍生出一种拼酒习惯,人们把这种习惯称之为“拼酒文化”。很多人因此无奈地感慨:“不会喝酒已经没法在社会混下去了。”面对这样的感慨,作为职工群体中的一员,您是如何看待这种“拼酒文化”的呢?  相似文献   

10.
红岩 《工会博览》2013,(30):60-62
现在职场白领各种慢性病发病率不断攀升,例如银行职员多见的失眠、教师常患的静脉曲张以及公司客服的颈腰椎疾病等等,真可谓是“内忧”与“外患”双管齐下。我们需如何应对这些职场疾病?我们又该如何预防和保健?本刊特请有关专家给予分析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吴培 《工会博览》2010,(14):27-27
说出大实话。却被老板理解为消极、抱怨或者别有用心。作为职场中人难免遇到类似情况。以下这些傻话。千万别说出口。  相似文献   

12.
晓筱 《工会博览》2010,(14):61-61
山木事件引发大众对职场性骚扰问题关注,这是女性在职场中所惧怕的问题之一。而作为男性,遇到类似情况,是会感到享受?还是害怕?心理专家的答案是后者。  相似文献   

13.
唐加文 《工会博览》2013,(32):38-39
阳光是世界上最纯粹、最美好的东西,驱除阴暗,让人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好心情才能欣赏好风光,好花要有好心赏。身在职场的我们只有建立起阳光般积极的价值观,获得健康的人生,方能释放出强劲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方奕晗 《法制博览》2010,(16):37-37
谁都知道说谎不对,谁都忿忿地表示最痛恨的职场行为就是撒谎,可是,谎言还是无可避免地随时随地发生着。  相似文献   

15.
有一名在大学非常出色的女生,可工作不久被辞退了,她非常消沉。职场专家建议她把成功的经历追溯到她的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6.
正每年,都会有一批新的"菜鸟"步入职场,也有许多工作了30甚至40年的职工进入了退休的倒计时。这些即将结束职场生涯的老职工中,有的人事业有成、站在所在行业的顶端,但更多的人是默默无闻,在平凡的岗位奉献了一生。不论是什么样的职场经历,每人都有着收获,也有失败。在这里,本刊记者走近他们,与大家共同回忆刻入心灵深处的职场经历,为青年职工的成长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10月,许多刚大学毕业的职场新丁已经领到了人生的第一笔薪酬。有调查显示,工作不到1年的职场人,八成以上没有进行过理财。其实,没有理财意识是年轻职场人尚未理解理财的价值。学生时代基本是纯消费者,而开始工作后变成了有收入者,这种变化如果没有好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手机阅读     
叶书 《南风窗》2011,(25):101-101
《别样的江湖》孔二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版马上阅读:编辑短信"搜别样的江湖"到10658080职场即江湖"渴望看到光明的人,如果选错了路,那么,可能走向的是看不到底的黑暗。过于渴望看到光明的人,可能更容易选错路。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恍若不知,还固执地认为自己依然在寻找光明、走向光明……"小说《别样的江湖》作者孔二狗,长于东北,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从事过咨询行业,也尝试过自己创业,继《东北往事——黑道风云20年》系列之后,孔二狗开始以自己在上海的经历为素材,写作职场系列小说,此书为该系列的第一部。小说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主人公肖开元从炒股发财到嗜赌徒失败的"滑铁卢";  相似文献   

19.
李张光 《工会博览》2013,(29):10-12
被忽略的角落 现代化的进程稀释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稀释的作用也从社会蔓延到个体社会化的最初单位——家庭。双职工家庭,特别是职场上的年轻父母,在我们的职工群体里已不是少数。而社会的变迁,使他们背负着这个时代赋予他们的特殊责任和压力。  相似文献   

20.
美人不是人     
莫言 《法制博览》2011,(18):33-33
什么样的人算美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标准,每个民族有每个民族的标准。“情人眼里出西施”,这说明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标准。《诗经·卫风·硕人》里有“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若瓠犀,螓首蛾眉”,意思是手指如天牛的茅草一样纤细白嫩,皮肤像凝冻的脂肪一样洁白柔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