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珏 《邓小平研究》2016,(3):153-155
毋庸置疑,九十多年来中华民族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与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及文化强国战略的制定、实施和推进密不可分。如何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进行全面总结?如何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的文化强国战略及其演进轨迹?如何通过研究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宏大目标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借鉴?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胡学举。  相似文献   

2.
警营文化对于一线民警来说概念远远大于实际。警营文化究竟是什么?铁路公安警营文化建设应该怎么开展?文章拟从深刻理解警营文化的内涵、充分认清加强警营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出发,紧密结合基层民警思想和工作实际,从具体的、直观的、易于为民警接受的行为语言、内务管理、环境氛围、文娱活动、素质形象等环节入手,探讨如何推进新时期警营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浙商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帮群体。可以说,浙商今天所取得的成绩举世瞩目,足以让国人为之羡慕和自豪。然而,世界在变化,时代在进步,形势在发展。浙商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三大困境:产业结构需调整、金融业系统与实体经济需融合、企业家群体需换代;在其伦理文化的建设中,有许多影响浙商伦理文化观形成的疑问。如:利益第一还是道义第一?权利第一还是责任第一?金钱重要还是幸福重要?发展经济第一还是保护环境第一?等等。新时期,浙商们要想走出这些经营和伦理的困境,必须从企业家群体、经营方式以及伦理观念的转型与升级着手,依靠伦理文化的再造,使浙商企业走出一条伦理与利润"共赢共生"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许嘉璐 《民主》2005,(1):1-1
文化的作用是什么?从其发源说,从人脱离了动物界,成为“万物之灵”的那一刻起,文化就产生了,因而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重要标志。人是社会性动物,社会中人和人的关系、个体和群体的关系需要协调;人所依赖的生存条件是大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也需要协调;人生短促,身后以及自己依存的社会未来应该如何,将要如何?自己在有生之年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什  相似文献   

5.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是前几年颇为流行的说法。这一说法对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出现过对其“发明权”的争论。其实是大可不必争发明权的!因为,这一理念是不完整的,或者说是片面的,甚至也可以认为是不及格的。为什么不可以提倡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呢?为什么不可以是经济与文化共同搭台,经济与文化共同唱戏呢?经济是基础,这是尽人皆知的理论常识“。基础”不就是“搭台”的同义语吗?社会早该进展到经济反哺文化的新阶段了。随着物质的丰富,人们的文化需求正在日益增强。我们不是要建设“学习型社会”吗?学习什么?主要是指学习文化。我们不是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吗?列宁讲,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里是建不成社会主义的。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不用说,更离不开文化,尤其需要和谐文化的引领和支撑。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什么?文化做何用?这似乎是一个常识性问题,人人都能回答一二;但实乃一个高端性难题,要作出准确恰当的回答,还真非人人可为。正因为如此,在对文化性质与功能的理解上便出现一个巨大的模糊区间,以至于常常使人陷入认识和行动的误区,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特别是在当前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多样、多变,文化领域庸俗、低俗、媚俗之风颇盛的情况下,重新审视和努力厘清文化的性质与功能,就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7.
孙汝建 《民主》2007,(5):15-17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创新什么是文化?一棵小树苗,长在荒郊野外,它不是文化,把它移栽到自家的庭院里,它就成为文化。前者具有天然性。后者具有人为性,所以,天然性和人为性是区分文化和非文化的第一个标准。具有人为  相似文献   

8.
叶晓楠 《民主》2006,(10):4-5
传统与现代孰轻孰重?面对来自现代文明的冲击波,当中国人学英语的比背古文的人多,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意义何在?面对共同的文化祖先,海峡两岸如何携起手来,共同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10月7日上午,第四届海峡两岸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在甘肃天水就此接受了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的采访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化的特性究竟是什么?所谓文化特性还必须有广泛而长久的实践性。按照独特性和实践性的标准,我把中国文化的特性概括为三个"道":其一,在社会模式上,建立了"礼仪之道"  相似文献   

10.
对“国学热”的透视与反思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上世纪来到本世纪初,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随着经济的强劲发展,在文化上出现了所谓的“国学热”。这是继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文化热”,又一次文化热潮的兴起与展现,它反映了当代中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与文化的又一次跃升,同时它也向人们传达着一个新的信息;中国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人们已经开始找回文化的自信,中国开始迈向文化自觉与注重软实力建设的时代。那么,何谓“国学热”?为什么会产生“国学热”?怎样看待“国学热”?等一系列问题,由于所站的立场不同,观察的方法不同,所秉持的观念不同,所了解的情势不同,故对“国学热”的理…  相似文献   

11.
何勇海 《民主》2007,(2):11-11
春节将至,南京大学民俗艺术研究所主任、中国年俗文化研究资深专家陈竟教授近日表示:“中国现在还不启动春节申遗工程,还要待到何时?”“城市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忽略、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以及商家对洋节的炒作让传统的年俗文化越来越消退,中国应当尽快启动春节申遗工程。”几千年来,春节一直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然而近年来,诞生于农耕社会的春节,已很  相似文献   

12.
汤建人 《民主》2013,(9):12-12
从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中共十八大提出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再到中共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给了我许多启示。究竟什么是文化,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强国建设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什么内在联系?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如何投身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13.
毛水榕 《学理论》2011,(17):53-54
政策的良好运行有赖于各种各样的条件,而文化无疑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三十多年来,效果不容忽视;然而,在这其中引发的群干关系紧张等问题,让我们不得不重视起文化在这其中的力量。当政策遭遇文化,该何去何从?《生育与村落文化》一书对该问题进行了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4.
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即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文化比较研究中的根本问题,但一般对文化作比较研究时多关注其特殊性,而忽视其普遍性,如人们在比较中西文化时认为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那么,中西文化还有没有共同性呢?如果有,又是什么呢?我在《哲学研究》1997年第4期中发表的《唯物史观与文化的共性和个性》文章中作了这种考察,认为天人合一(就其合理含义讲,即人与自然的统一)与主客二分不仅不是中西文化的特殊性而恰恰是它们的共性,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人才+好的文化究竟如何认识文化的作用?通常,人们认为,企业之间的竞争关键是人才的竞争,所以人才是企业竞争制胜的关键。其实,人才固然重要,文化才是关键。顶尖的人才,可以精诚合作搞出世上最好的产品,也可以上演最惨烈的争斗。因此,一个企业刘、关、张、诸葛亮、赵云一应俱全并不一定就有战  相似文献   

16.
冯骥才 《民主》2006,(11):1-1
文化是时间和心灵酿造出来的;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创造的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的。你可以奋战一年打造出一座五星级酒店,甚至打造出一个豪华的剧场,却无法制造一种文化。正像我们说,使一个人富起来是容易的,使一个人有文化——哪怕是有点文化气质可就难了。换句话说,物质的东西可以打造,精神文化的东西——是不能用打造这个词儿的。难道可以用搞工业的方式来进行文化建设?坦率地说,打造文化叫得这么响,其中有一个明显的经济目的——发展旅游。因为,人们已经愈来愈清楚:文化才是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旅游资源。一切文化都是个性化的。文化的独特…  相似文献   

17.
冯健亲 《团结》2004,(5):7-9
我是一个兼职主委,本职工作是南京艺术学院院长,一个艺术教育工作者,今年还新担任了江苏省艺术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席。对学习“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方面有自己的体会和认识。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实现,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才能算先进文化。那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现实又是怎样呢?我以为形势是严峻的。首先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崇洋媚外、缺乏民族自信、缺乏有为理想等思潮或现象严重存在。其次是各级领导、政府往往在坚持“一个中心”的前提下、在频于应对社会矛盾的状态下把“先进…  相似文献   

18.
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如何正确理解自主创新、发展创新文化?我国怎样才能建成创新型国家?围绕这些问题,本刊组织了如下笔谈。  相似文献   

19.
东方价值:世界文化共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健 《理论导刊》2004,(1):45-47
一人们常用源和流的关系来诠释河流的生命意义。倘若将文化过程也视为一种流变的话,便能够很清楚地描绘出作为一种动态的存在,文化发生的源头与其终极目标指向之间,始终有一条挥之不断的线。而这,正是我们探索文化发生及发展轨迹的逻辑和情感的线索。正如源头之水必将汇为河流并最终决定河流的命运一样,文化源头中最具生命力的价值资源,始终关照着人类文化的每一时刻,即使这种关照曾被扭曲过,甚至被视为异端,但一俟时机成熟,它总会喷发而出。那么,就文化的根本命运而言,人类文化源头中最具价值意义的资源究竟是什么呢?这种价值资源会在何时…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8)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和经济、政治等国家硬实力相互交融,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取得长足进步,就要保持本民族的文化特性,引导并重建文化自信。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应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主导性?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文化要为其提供精神支柱和发展动力,并能积极应对工业文明带来的工具理性,克服人们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凝聚力、向心力的弊病。因此,文化自信成为中国的焦点问题。本文从横向和纵向两条线出发,纵览古今和中西文化,深度剖析文化自信的内涵、本质特征、原因、措施,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共同构建文化自信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