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程文菊  赵建宝 《学理论》2012,(29):75-76
从临床心理学视角构建社会应激和社会和谐的预警防范机制,是以社会心理应激事件为研究焦点,以心理应激多因素相互作用模型为理论依据,以信息采集机制、警级分析机制、应激人员辅导机制为技术手段而构建的一套效应机制。其目的是对社会应激事件进行预警干预,为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心理学支持。  相似文献   

2.
从临床心理学视角构建社会应激预警机制.是以社会心理应激事件为研究焦点,以心理应激多因素相互作用模型为理论依据,以信息采集机制、警级分析机制、应激人员辅导机制为技术手段而构建的一套效应机制.其目的是对社会应激事件进行预警干预,为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心理学支持.  相似文献   

3.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惧症(social phobia,SP),是一种显著而持久地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怕被别人审视或否定地评价,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出现尴尬的情况,因而以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恐怖障碍[1]。在当今社会,社交在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社交焦虑障碍作为一种精神疾病,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社交焦虑障碍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其中包括生理原因,遗传因素,气质类型,以及心理社会因素(如早期创伤性经历,童年期教养方式等)。文章重点从心理社会因素进行进一步分类和总结,认为应激和生活事件因素,应激和自然事件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下的文化、风俗和环境因素等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们对社交焦虑障碍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唐善梅  郭建新 《学理论》2010,(11):220-222
高校心理咨询与德育融合目前存在认识上的障碍、方法上的欠缺、软硬件的不足和作用的偏差,要克服以上困难,需各方面提高二者融合的意识,规范对心理咨询的管理,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辅导模式,尤其在高校内部要以高校德育目标为指导设置心理指导课程;建立心理档案,找准德育的切入点;加强团体心理咨询;开展心理测验增强高校德育的针对性;建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网络平台拓宽德育途径;加强心理咨询培训造就新型的德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5.
群体事件的社会心理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群体事件是我国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不和谐因素.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群体事件是人们在社会心理失衡与激情状态下的非理性行为,它们的发生与人们社会认同的降低和价值取向的偏差密切相关.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建立社会心理预警机制,构建社会认同感培养机制,为社会群体提供发泄不良情绪的机会,强化心理疏导工作是防止群体事件发生和升级扩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各种心理咨询治疗技术的理论是以人性观为基础的。通过对弗洛伊德、斯金纳和罗杰斯的研究从而分析比较三大心理学派人性观,可以帮助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界定目标,有清晰的理论取向,并使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更有成效,以方便咨询师对咨询做出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内心理咨询使用的概念、理论、技术和方法几乎都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下建立起来的,并不完全适合中国本土的文化和中国人的心理。因此,分析中国人的典型的社会心理特质,建立以中国的社会文化为基地,符合中国人的社会心理特点的本土化心理咨询理念与方法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危机事件的空发性、不确定性、次生性和扩散性等特征决定了危机治理的复杂性,一旦处理不当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危机治理强调事件的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同时也在逐步加强对危机事件社会影响的评估与分析,但对危机事件社会心理影响,尤其是非常直接受害者的心理影响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通过相关研究文献的融整合性分析,在风...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5,(14)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成为威胁社会稳定和发展的严重隐患,如不能妥善处置和有效预防,则有可能触发更多、更深层次的社会矛盾,从而不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政府机构应加强对群体性事件预警机制的重视,对有可能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提前做好准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最大限度减少群体性事件发生所造成的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孟玮 《学理论》2009,(31):94-95
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校辅导员工作与高校心理咨询的关系进行探讨。论述了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现况及学校心理咨询的任务。进而分析辅导员的心理辅导与高校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的主要区别和共同点,高校辅导员工作和高校心理咨询的关系,并就如何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更好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提出了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当前,对“非典型肺炎”(SARS)的预防与治疗已成为我国全社会的头等大事。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党和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且采取坚决有效的防治措施,在控制疫情发展、保障人民生命安全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前的非典事件是一个典型的社会突发事件。这类事件一般具备以下三个特点:(1)突发性,或紧急性。即在没有或很少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发生,需要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在社会舆情监测与决策制定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舆情是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社会公众对社会现实中带有一定影响力的"焦点"、"热点"问题的主观反映或者有明确态度的意见与言论,是群体性的思想、心理、情绪、意见和要求的综合表现,社会舆情通过一定的媒体方式形成并传播,对社会秩序和公共组织的形象都产生重要影响,因而往往受到社会的广泛和高度关注。社会舆情生命周期内从生存、发展、演化、爆发到衰退的过程都是以数据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这些瞬息万变、纷繁复杂的海量信息,构成了最基本的社会舆情内在机理。在大数据技术支撑下,根据过去已经发生的社会舆情分析把握现在、预测未来成为可能。拥有了对社会舆情海量数据占有、控制、分析、处理的主导权,就拥有了社会舆情"数据主权";拥有了社会舆情"数据主权",并将大数据优势转化为预警决策优势,继而转化为应急处置和导控优势,就实现了社会舆情监测、预警决策的科学化,就拥有了应急处置和导控的主动权。因此大数据开启了社会舆情监测分析、预警决策、应急处置和导控的时代转型,以大数据为基础和支撑,探索形成从过去发生了什么(构建社会舆情数据库和案例库)——为什么会发生(社会舆情内在机理分析)——现在正在发生什么(社会舆情监测与分析)——将来会发生什么(社会舆情预警)——如何应对(输出社会舆情导控与营造社会舆情环境等决策方案)的分析路径,必将成为一种新的前沿。  相似文献   

13.
初中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研究通过对 3 44名初中生进行日常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问卷调查发现 ,在各种应激生活事件中 ,生活环境对心理的负性影响最大 ,负性事件对女性的影响要强于男性 ,不同年级中占主导的应激性生活事件不同 ;初中生在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 ,从初一到初三呈上升趋势 ,性别差异集中体现在初二女生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症状明显高于同年级男生 ;日常生活事件的应激强度与SCL— 90分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生活事件和学习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本研究认为对初中生进行心理教育时应针对具体问题来进行 ,且应对女生给予更多的关爱。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态度,是心理咨询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充分地认识和把握咨询对象(直接的和潜在的)的心理行为特点,尤其是对心理咨询的态度和行为趋向,才能提高心理咨询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然而,目前这方面资料还未见报导。本文试图以对全国范围内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为基础,结合我们多年心理咨询研究和实践的体,作一探讨。为了深化对此的研究,我们还想结合对全国高校心理咨询员的调查结果作某些内容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关于"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概念,目前存在较多争议。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反恐怖主义法》等的规定,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由人为因素引发、社会影响严重、需要政府尤其是公安机关迅速处置的突发事件,一般包括恐怖袭击事件、群体性事件、涉外突发事件、民族宗教突发事件以及其他社会影响严重的突发公共事件,但不宜涵盖经济安全事件和(重大)刑事案件。  相似文献   

16.
许世德 《学理论》2010,(18):98-99
来自"不完整家庭"的战士往往在心理上存在着种种心理偏常现象,如抑郁、逆反、多疑、情绪不稳、孤僻、恐惧等。与之相适应的心理教育对策主要有:创建温馨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提高干部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能力、完善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系统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应激?据美国应激研究的权威学者Lazarus等人近年的研究,应激(Stress)是指环境或内部的需要(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超出个体或社会系统或机体系统的适应能力。根据这一观点,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当社会系统、个人的心理系统以及机体组织系统,一旦不能满足需要(环境需要与个体内部需要)时,人就会进入应激状态而产生一种反应,这就是应激反应。其中,适应能力(个体的与环境的)与需要(个体的与环境的)之间平衡与否,是产生应激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周静 《各界》2007,(4):43,4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发展,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已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分析当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心里健康障碍,因此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是十分必要的。须尽快建立心理辅导活动体系,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突发性群体事件治理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突发性群体事件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各级政府作为治理突发性群体事件的主体,首先要建立风险评估和社会预警体系,防止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爆发,并通过制度平台和社会自组织尽量减少突发性群体事件。对已经发生的突发性群体事件,必须坚持处理事件的正确理念和原则,使矛盾得到妥善解决,以保持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20.
早期心理干预是被广泛应用于帮助受灾人群减轻急性压力、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危机应对方法。研究证实,灾后即时的社会支持和30天后实施的认知行为疗法是目前发现的有效危机千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