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监控也向网络化发展,并且在工业监控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这篇论文里,介绍了基于网络的设备监控的几个关键问题:结构选择,数据库的建立,基于网络的界面设计,动态数据交换和系统安全与维护。  相似文献   

2.
网络数据库法律问题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网络数据库法律问题研究意义重大(一)意义的几个方面1.网络数据库立法体现国际法律发展的最新趋势网络数据库权利保护的特殊制度从建议到成为法律文件,从欧盟地区发展到世界范围时间间隔之短,涉及范围之广,远出乎人们意料。现在已经不是个别国家和特定地区的主张和建议,已经被提到国际保护的层次上。一旦美国等发达国家制定了国内法,发达国家就会将网络数据库权利维护推进国际保护的轨道。1996年3月11日,欧盟发布了数据库法律保护指令(96/9/EC)受欧盟的影响,美国也采取了立法步骤,这就有编号为HR2652、…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国内三个大型的法律专业数据库进行了详实的介绍,并在研发、产品特点、数据来源、数据库类型、数据数量与质量,数据库内容更新、检索方法、链接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以此提出了中文法律数据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美数据库著作权保护的司法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引言 数据库的保护一直是各国关注的主题。1996年3月,欧洲议会与欧洲联盟理事会发布了《关于数据库法律保护指令96/9/EC》,开创了给数据库以特殊保护的先河,足见对数据库保护的重视。而在1996年12月WIPO召开的外交会议上,《关于数据库的知识产权条约(草案)》终因各国分歧过大而暂时搁浅。近  相似文献   

5.
信息时代对著作权的新挑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剖析了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著作权制度的冲击和影响,着重分析了作品的原创性、固定、复制、信息传输权以及作者精神权利在网络环境中的界定和保护问题。同时还探讨了多媒体作品和数据库的著作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信息化是促进公证行业科学发展的有效路径 公证行业的信息化就是"公证信息化",即依托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通过对计算机硬件及周边设施、软件、数据库和网络的充分应用,在公证业务办理中产生自动化效应和工作模式的变革,规范公证业务流程,控制和集成公证业务和管理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使公证业务、公证监管的过程和结果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杨光  杨强 《科技与法律》2002,1(3):121-124
一、从一起案例说起“阳光公司诉霸才公司”案是中国网络知识产权第一案,也是第一起有关电子数据库的制作者维护自己在采集、整理、传播信息中所付出投资的案例。①阳光公司的《SIC实时金融》的信息源(被二审法院认定为电子数据库)被霸才公司获取后,为商业目的向其客户有偿即时传输。阳光公司认为《SIC实时金融》的信息源是阳光公司进行加工整理的,具有独创性,符合编辑作品的构成要素,被告未经原告许可,使用和转播《SIC实时金融》的信息源,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同时,《SIC实时金融》具有专有技术法律成果特征,原告对此享有…  相似文献   

8.
浅析网络著作权侵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网络的需求日益膨胀,网络这一传媒工具在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知识产品被使用在各类局域网、数据库等网络服务企业的现象已经极为普遍,但由此引发的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也日益增多,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各方面的影响。网络著作权侵权涉及网络服务企业、著作权人、社会公众三方利益。本文从网络著作权侵权的现状出发,解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该侵权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探讨了网络侵权与著作权保护的矛盾所在,以期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9.
论网络环境下数据库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环境下的数据库在信息的存贮、组织、利用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如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信息类型的复合性、利用手段的交互性等。这些特点引发了急待解决的数据库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了网络上的“弄潮儿”,其中不乏在计算机软硬件、互联网络方面有所建树的少年英才,但另有一部分人却成了网络世界的“骇客”。他们的犯罪行为因犯罪主体年龄的特殊性、犯罪手段突出的高科技性、犯罪后果严重的危害性,成为家庭、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而法律界、教育界的人士尤其需要为此做出大量的努力。本文拟以网络发展最为成熟的美国的未成年人网络犯罪情况作为参照系,对比我国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现状,探讨预防、打击未成年人网络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