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1940年6月14日,萧军第二次来到延安,担任“文艺月会”干事、《文艺月报》编辑、“鲁迅研究会”主任干事及《鲁迅研究丛刊》主编,还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党和同志们的信任,使萧军满怀激情,愉快地投入到延安的革命文艺工作中去。 时间仅仅过了一年,1941年7月间,萧军产生了离开延安到重庆的念头。为此,他特意到毛泽东那儿辞行。如何向毛主席开口呢?一路上,萧军心情极为矛盾,在延安与毛泽东初次相会的情景像电影一样清晰地展现在脑海中。 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军从大上海一路辗转,于1938年2月间流亡到了山西临汾。在  相似文献   

2.
著名作家萧军到革命圣地延安后,与毛泽东一见如故,有过一段十分密切的交往。毛泽东经常邀请萧军“惠临一叙”,称赞萧军说:“你是极坦白豪爽的人,我觉得我同你谈得来。”在延安,毛泽东三留萧军,令这位非常重义气讲感情的东北汉子,终生十分感念。1抗日战争爆发后,萧军从大上海一路辗转,于1938年2月间流亡到了山西临汾。在这里,他决定弃文从武,重操旧业,参加抗日游击队,直接投身前线的战斗。为此他独自一人,风餐露宿,徒步跋涉20余天,于3月18日抵达延安,在陕甘宁边区招待所安顿下来。毛泽东听说萧军到了延安,就派秘书前往邀…  相似文献   

3.
现代著名作家萧军自1938年3月到1945年11月,曾几次来到革命圣地延安。这期间他与毛泽东有过一段十分密切的交往。他们书来信往,无所不谈。毛泽东经常邀请萧军“惠临一叙”,称赞萧军说:“你是极坦白豪爽的人,我觉得我同你谈得来。”在延安,毛泽东三留萧军,令这位非常重义气讲感情的东北汉子终生感念。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见面,毛泽东对萧军表示了格外的礼遇。萧军第一次到延安是以旅行者的身份。1938年早春,他从临汾随“民族革命大学”西行撤退。后来他脱离学校渡过黄河,3月21日来到延安,住陕甘宁边区招待  相似文献   

5.
姚远 《党史纵览》2007,(5):21-26
初识 1940年6月,萧军携妻女到达延安,定居在"延安文协"窑洞里. 从1941年7月起,萧军和毛泽东来往信件频繁,有时还直接到杨家岭毛泽东家去拜访.  相似文献   

6.
日本投降后,毛泽东同志于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赴重庆谈判。他离开延安的前夕,八月二十七日,中央发出通知,在毛泽东同志离延期间,由刘少奇同志代理主席职务。毛泽东同志在重庆进行了四十三天的谈判,回到延安一个多月以后,因疲劳过度,于十一月中旬住院休养,十二月下旬出院。在这期间,中央仍由少奇同志主持工作。抗战结束了,蒋介石要抢夺胜利果实,忙着部署打大  相似文献   

7.
正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应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参加谈判。到谈判后期,毛泽东却产生了尽快离开重庆返回延安的想法。周恩来更是积极活动,希望国民党做出相关安排,让毛泽东能够尽快离渝。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而引发安全担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博览之窗     
重庆谈判后期毛泽东为何迅速离渝 1945年8月1 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应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参加谈判.到谈判后期,毛泽东却产生了尽快离开重庆返回延安的想法.周恩来更是积极活动,希望国民党做出相关安排,让毛泽东能够尽快离渝.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而引发安全担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1940年6月14日,萧军第二次来到了延安。萧军一到延安,即担任了“文艺月会”干事、《文艺月报》编辑、“鲁迅研究会”主任干事及《鲁迅研究丛刊》主编,还被推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延安分会”理事。党和同志们的信任,使萧军满怀激情,愉快地投入到延安的革命文艺工作中  相似文献   

10.
一生坦荡、大智大勇的陈毅为何在艰苦抗战的1943年11月离开前线,千里迢迢赴延安?毛泽东又是如何化解陈饶之间的纠结,使陈毅"一通百通,无挂无碍",承担起新的使命。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和张治中不仅私交深厚,而且能共言天下事。在他们长达25年的交往中,有许多美好而感人的故事。 “他就是二到延安的好朋友” 建国初期,毛泽东常常这样向别人介绍张治中:“他就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连续三次给毛泽东打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共商国是”。为了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阻止或延缓全面内战的爆发,尽可能地去  相似文献   

12.
<正>1946年到1949年的3年间,中国大地风云变幻:先是蒋介石把毛泽东赶出延安,后是毛泽东把蒋介石赶出大陆。回顾这场浩大的战争,人们不禁感叹:"毛泽东用兵真如神!"《孙子兵法》云:"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毛泽东改为:"知彼知己者,百战百胜。"毛泽东重视的"知己",包括保卫工作;"知彼",那就要靠情报工作。中共领导人中不乏有人用谍亦如神。秘密电台"钓鱼"毛泽东撤离延安,却不肯离开  相似文献   

13.
陈龙(1910-1958),原名刘汉兴,辽宁抚顺人,30年代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东北抗日联军,从事抗日游击斗争。1938年底在结束了苏联两年的学习生活后奔赴延安,从事党的安全保卫工作。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国共谈判,时任中央社会部三室主任的陈龙由党中央连派作为毛的秘书随行,全面负责毛泽东的安全保卫工作。重庆谈判后,陈龙离开延安,相继在东北、南京领导一线的隐蔽斗争。建国不久,调任公安部政治保卫局局长,后出任公安部副部长兼政治保卫局局长。  相似文献   

14.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了这样一段往事.抗战时期,从国外归来的科学家陈嘉庚先生,分别到重庆和延安考察.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大洋,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接着,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只是这一顿饭,只花了两毛钱.事后,陈嘉庚深有感慨地说:"蒋介石招待我花了800大洋,而毛泽东招待我只用了两毛钱.得天下者,共产党也!"  相似文献   

15.
1941年3月,著名现代诗人艾青,由重庆到连延安。在这里,他与毛泽东有过一段密切的交往。毛泽东后来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艾青有建议和提供意见之功。有一段时间,他们通过若干封信,并有过多次长时间的交谈;艾青甚至还写了一首充满深切感受的诗作——《毛泽东》。  相似文献   

16.
在延安杨家岭,听讲解员讲了这样一段往事。抗战时期,从国外归来的科学家陈嘉庚先生,分别到重庆和延安考察。他先到了重庆,蒋介石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花800块大洋,在重庆最好的酒店为他摆了一桌接风宴。接着,陈嘉庚又到了延安,毛泽东也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请他吃了自己亲手种的菜。只是这一顿饭,只花了两毛钱。事  相似文献   

17.
正1945年8月14日—23日,蒋介石3次给延安发电报,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并且把邀请电报在广播电台反复播放,以显示他的和谈"诚"意。但他却不做任何和谈准备,因为他认定毛泽东不会来重庆。不料,8月24日,毛泽东接到第三封邀请电报后,复电说:"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大计。"造成蒋介石这种被动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国民党驻延安  相似文献   

18.
博采之窗     
毛泽东断名两“乔木”1938年10月,广州沦陷。乔冠华从广州去了香港,在《时事晚报》当主编。他以“乔木”为笔名,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共写了近100篇文章、50多万字。乔冠华的文章,不仅文笔优美,而且功底深厚,分析形势,切中要害。在香港乃至大陆引起强烈反响,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对其文章也给予很高的评价。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赴重庆谈判。国民党当局竭力封锁消息不让中外记者知道。1945年8月28日上午,也就是毛泽东从延安飞往重庆的这天,时任《新华日报》编委、国际述评专栏负责人的乔冠华到重庆珊瑚坝机场去迎接毛泽东。在毛泽东的随行…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点将   194 5年 8月 15日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此前后不到半个月内 ,蒋介石连发三封紧急电报到延安 ,邀请毛泽东“惠临陪都”。蒋介石居心何在 ,一时间 ,在中共中央引起了不少猜测。为此中央连续开了两个半天的会议进行反复研究和讨论 ,主要问题集中在毛泽东的安全是否能够得到保障。虽说美国多次表示愿意出面担保来去安全 ,可一旦出现意外 ,什么借口不能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 !中央部分领导同志出于种种考虑 ,坚决不同意毛泽东亲去重庆。要和谈 ,蒋介石可以来延安嘛 ,我们也保证他来去自由。而毛泽东却以特有的果敢和智慧提…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20年了。我同周恩来同志接触中的一些往事至今记忆犹新,可以说它们在某些方面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那是1941年9月,党组织从延安调我到重庆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当时,周恩来同志任南方局书记,负责国共谈判、统一战线和国统区、敌占区党的地下工作。能到周恩来同志身边工作,我心里十分高兴。在延安,我多次听过周恩来同志的报告,受到很大教育,对他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也早有所闻。我想,到重庆后,他一定会问起延安的情况。为此,我就延安的学习、生产等方面的情况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