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红卫兵运动”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卫兵运动”是在“文化大革命”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发生的一场青少年运动。它以中学和高校的学生为主体,以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为主要武器,在造成打倒一切,全面混乱这幕历史性的社会悲剧中,是推行“左”倾错误的粗暴工具,在  相似文献   

2.
海光 《党史纵横》2002,(4):37-37
红卫兵运动是毛泽东为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需要而发动起来的,被林彪、江青集团利用而推上极端的青少年造反运动。红卫兵运动裹挟了全国城乡各种各类学校的青年学生,形成了迅猛异常的造反狂飙,成为十年动乱的突击队。红卫兵的产生,是“左”倾理论和实践的产物。从50年代后期恶性发展起来的,以阶级斗争扩大化为核心的“左”倾理论、“左”倾思潮和“左”倾实践,在反修防修运动中达到了新的高度,完全左右了全国人民的政治生活。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升级带来的思想惶惑“四清”运动造成的社会紧张,中苏关系恶化引起的义愤,意识…  相似文献   

3.
"文革"时期红卫兵的形形色色的"革命造反"运动是从"破四旧"开始的.由于置身在全国"文革"大背景下,福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具有全国红卫兵"破四旧"的共同色彩.通过对福建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的考察,探析红卫兵"破四旧"运动的一些典型特征,对中国国民具有深刻的反思意义.  相似文献   

4.
史料是开展历史研究的基本依据.本文在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研究状况简要回顾的基础上,重点就涉及这一领域的重要史料分类作出介绍和简要评述,同时结合自己的研究体会,对这一领域史料收集、整理的重点及研究思路、方法提出管见.  相似文献   

5.
史料是开展历史研究的基本依据。本文在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研究状况简要回顾的基础上,重点就涉及这一领域的重要史料分类作出介绍和简要评述,同时结合自己的研究体会,对这一领域史料收集、整理的重点及研究思路、方法提出管见。  相似文献   

6.
马国婷 《世纪桥》2021,(8):86-91
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问题一直是中共党史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问题.21世纪以来,随着史料的不断发掘与整理,关于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近十年来,研究成果具有重大突破,既有对史料的进一步挖掘和使用,也有对新的研究视野和领域的开阔与创新,跨学科研究趋势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7.
在我戎马一生中,按照上级的指示要求,执行过许多项任务.1966年8月,红卫兵开始大串联时,我所执行的进驻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接待红卫兵总站这项特殊任务,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至今记忆犹新.因为那是在与红卫兵滚滚人流接触中,度过了极不平凡的一百多个日日夜夜.  相似文献   

8.
1966年“文革”大串联时期,最高峰时滞留北京的外地师生达百万人之众。如此众多的人员蜂拥进京,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北京是如何解决这些人的吃饭、穿衣、住宿、乘车等日常生活问题的呢?  相似文献   

9.
王勇忠 《党史文汇》2007,(11):54-56
关于毛泽东于1966年8月至11月间八次检阅红卫兵的人数,现有的许多著作中有不同的说法。徐友渔所著《直面历史》中说:“毛泽东从1966年8月18日到11月26日,共八次检阅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多万红卫兵。”金春明编著的《“文化大革命”史稿》中的表述为:  相似文献   

10.
霞飞 《党史纵横》2004,(4):18-19
四、到1966年11月中旬,毛泽东已经不高兴接见红卫兵了,但红卫兵不走,他又不得不最后两次接见红卫兵。这两次接见实际上已是走形式了。此时围绕“文化大革命”的斗争也展开了。到1966年11月中旬,在北京的红卫兵更多了,要求毛泽东接见的呼声更高了。无奈,毛泽东决定当月的11日接见红卫兵。这是毛泽东第七次接见红卫兵了。接见时,整个仪式与上次大体相同。被接见的红卫兵有200万人。当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时,广场上立即欢腾起来,一片“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一片“红宝书”的海洋。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首先对在检阅台上的一些中央负责人说:…  相似文献   

11.
东北工业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举措的出台,关于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何振兴的文章与专著形成了一个新的面世高峰期,但是,有关东北工业化起步、发展、特点等方面的研究著述还不是很多,而且这些研究成果大多零乱分散,使得对此问题的研究存在诸多不便.正因如此,把以往对东北工业化研究的有限成果做一个综合的考察和归纳,对研究者们的研究观点进行厘清和梳理,将是一件有必要也是有意义的工作.本文正是本着这样的初衷,对此课题做了初步的尝试,希望能对这一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建国初前三年,共和国万事纷扰、百废待兴,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人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运动来改造旧社会,以求得社会稳定和经济恢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基础.对从旧社会过来的二百万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也是该时期中国共产党的主要任务之一.今年恰逢这场运动结束50周年,本文试对近年来史学界对于该运动的研究状况和研究成果进行简单的回顾和梳理,以纪念这个特殊的年份.  相似文献   

13.
霞飞 《党史纵横》2004,(2):20-23
红卫兵组织是在毛泽东支持之下发展起来的。这个组织在当代人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但是,人们只知道红卫兵在“文化大革命”中就自然消失了,却不知道,这正与毛泽东对红卫兵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有直接关系。一、毛泽东曾经认为,搞“文化大革命”的依靠力量是青年学生,因此他支持青年学生的组织———红卫兵从1963年起,毛泽东就认为中国存在一个官僚资产阶级,并且已经掌握了基层一大部分权力。到1964年,他认为,搞“四清”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要寻找新的解决办法。1965年下半年到1966年初,毛泽东对中国国内政治形势作了极为严重的估计。…  相似文献   

14.
霞飞 《党史纵横》2004,(3):12-14
三、毛泽东第四次接见红卫兵时,发生了“拦车事件”,使毛泽东对红卫兵的行为产生了怀疑,同时,毛泽东也从要打倒刘少奇、邓小平转向要“保”刘、邓“过关”1966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7周年纪念日。这时,外地来北京串联的红卫兵越来越多,他们仍然要见毛主席。考虑到这一情况,毛泽东决定把庆祝建国17周年大会和接见红卫兵合并进行,因此这次被接见的红卫兵比以前要多,有150万人。这一天,天安门广场一早就被装扮一新,警卫工作也做得格外细致,关于支持“文化大革命”的标语十分醒目。许多红卫兵半夜就守候在天安门广场等待毛泽东接见。…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术界对"三反"运动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就"三反"运动的起源、过程、内容、毛泽东与运动的关系、"三反"的对象及目的以及历史评价等问题作一学术史的回顾,并就"三反"运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进一步深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外学术界对五四运动这一影响中国历史的重大事件十分关注,学术成果丰硕,在许多重要问题上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对深入研究五四运动作出了很大贡献.国内学者曾对美国、日本等地五四运动史的研究领域、研究特点和趋势做过初步的讨论,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十分珍贵.为便于更全面了解国外学者这方面的研究状况,在五四运动90周年之际,特将这个领域的有关资料和研究成果作一系统梳理,不免疏漏和粗浅,仅供国内学界同行研究时参考.  相似文献   

17.
红色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前提、实质内容、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也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强大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柱。认真挖掘、研究、提炼和升华红色文化是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自从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提出以来 ,国内研究“三个代表”思想的文章便如雨后春笋 ,层出不穷 ,其中 ,研究先进文化的专题文章也为数不少 ,现就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作一个简要的述评。一、关于先进文化的内涵及其特点研究对于什么是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学术界没有异议 ,因为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文化纲领和党成立 8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都进行了明确的阐述 ,即“在当代中国 ,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以培育有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