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大海·长空     
在“韩美林再造千尊佛首”的论证会上,文怀沙老先生先肯定韩氏“做这件事是个大功德”后,谈锋一转,云:“我很讨厌一些红学家’搞的东西。”进而斥责“红学家”“满纸荒唐言”,“混了很多稿费,脑满肠肥”,“养活了‘红学家’,饿死了曹雪芹”,  相似文献   

2.
两位相熟的友人,日前登门来访,把厚教敦的一叠清样放在案前。翻开扉页上的目录,不免惊讶:竟是台湾学者的四十四篇评论《红楼梦》著述。 华夏的子孙,都以《红楼梦》为民族的骄傲,都分外珍爱这祖国的瑰宝。然而三十年间台湾、大陆音讯茫茫,这些论“红”的著述是怎样传到了这里?我向眼前两位红学研究者胡文彬、周雷请教。他们笑了:“是的,海峡相隔,把红学界分在了两边,一部‘红楼’,又将它维系拢来。虽说是云遮雾挡,天各一方,要中断彼此的联系,也是难的。” 还是在五十年代初,大陆的红学家陆续从海外获得些台湾论“红”的资料。一些有识见的文章自会引  相似文献   

3.
卢淼 《团结》2010,(1):55-57
来民革中央机关宣传部工作5年.经常能听到一个名字——蔡义江。在宣传部同事的口中,蔡义江似乎拥有许多“头衔”.曾经的宣传部部长、清华客座教授、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个——“红学家”。在我的理解里.凡是带了“家”的.都是那高不可攀地存在。因此。虽然一直对蔡教授很敬仰。却没有机会能切身接触。  相似文献   

4.
启功的幽默     
李兴濂 《各界》2014,(9):11-12
启功(1912-2005),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是中国书法界和文物收藏界的泰斗,他率直刚正、儒雅大方、幽默风趣的性格,是为人师表的典范。启功淡泊名利,笑对名位权势。对于人们奉赠给他的这“家”那“家”,他一概不承认,只认定自己足’一名教师。启功先生因为身体欠安,闭门养病,奈何访客不断,不胜其烦,就以其一贯的幽默写了一张字条贴在门上:“大熊猫病了,谢绝参观!”从此得了一个“大熊猫”的雅号。  相似文献   

5.
《团结》1996,(4)
在赴昆明参加民革云南省委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之余,民革中央宣传部长、红学家蔡义江教授应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昆明理工大学党委宣传部、统战部邀请,为该三所高校师生作了题为《红楼梦研究中的热点问题》的演讲,引起了听讲师生的强烈兴趣,在几所高校中掀起了一阵“红楼”热。 蔡义江师承夏承焘、姜亮夫诸先生,中国古典文学造诣甚深,尤在唐宋诗词研究,《红楼梦》诗词曲赋、  相似文献   

6.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曾写过一篇《世事无如纠谬难》的短文。文中讲到,旧年忽然传出一首“雪芹诗”,起句是“爱此一拳石”,结句是“潇洒作顽仙”。一时轰动九州。后来,有人得了晚近人的诗集一册,那诗就在集内,是被人“抽”出来伪称雪芹之作,以骗世人的。时隔不久,在一次红学会议上,有人据那本诗集当众辨伪。按说,在事实面前,决不致于再以伪传伪了吧?其实不然,许多人照样引用播传不误。所以,周先生不无感慨地说,世上万事,以妄为实,认假作真,沿讹袭误,那“便当”得很,真如大江东去,“水流就下”,如若把它纠正过来,可就难了。  相似文献   

7.
《各界》2013,(3):F0002-F0002
吴宓,陕西泾阳人,文博古今、学贯中西,是中国控著名诗人、著名红学家和知名学者,也是我国比较文学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8.
多面俞平伯     
汪修荣 《各界》2022,(2):78-82
"五四"时期可以说是俞平伯一生中思想最积极、最进步的时期.这时的他积极参加各种进步活动,非常活跃.1919年,影响力仅次于《新青年》的杂志《新潮》创刊,俞平伯即是发起人之一.俞平伯虽然是以新诗和散文登上现代文坛的,但后来真正出名的却是其红学研究.终其一生,俞平伯似乎并没有走出红学家的圈子.  相似文献   

9.
国学之争     
戴廉 《瞭望》2005,(43)
2005年10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举行开学典礼暨揭牌仪式,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受聘出任院长,58名新生组成2004级和2005级两个教学班,学制为六年本硕连读。从今年5月人大宣布成立国学院之日起,社会各界关于国学的争论纷至沓来,国学院成了争论的起因,复兴国学成了争论的焦点。从表面上,热热闹闹,但在内行人眼里,却难免肤浅轻飘。国学到底该不该复兴?此问题恐怕不争。国学到底该如何复兴?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10.
中华传统道德中爱国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传统道德中,“忠”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要“忠”必然“公”。“忠”是为国之本,“公”是治国之本,而“忠”与“公”的实现则在于“义”和“廉”。“忠”与“公”属于理念的范畴,“义”和“廉”则属于实践范畴,如果说“胸怀天下,忠公为国”是爱国主义思想的最高境界,那么,“义”和“廉”便是爱国主义行动的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11.
“有位”与“有为”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有位”和“有为”问题,多年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到底是“有位”才能“有为”,还是“有为”才能“有位”?意见常常莫衷一是。其实,这是个“说也说不清楚”的问题,如同争论世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样。“有位”与“有为”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如“上下”、“左右”关系一样,你能说清哪个为先、哪个为后?没有“左”就没有“右”,没有“上”就没有“下”,同样没有“位”就没有“为”,没有“为”就没有“位”,二者相辅相成。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地位的同时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在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同时更加突  相似文献   

12.
1.“本体世界”是从“此岸世界”抽象出来的。传统哲学以彼岸本体世界为图景“设计”和“安排”此岸世界 ,试图建立“人间天国”,这种“违规操作”使它陷入空前危机。2 .“存在本体化”和“哲学本体论化”的深层根源 ,在于哲学思维方式沿用了从科学思维方式中异化出来的极端理性主义思维方式 ,导致哲学世界观要么指向极端“理性世界”,要么诉诸物性“经验世界”。 3.海德格尔所谓“被遗忘的存在”,其实是一个超越传统哲学视野的“世界”。理解这个“世界”,既不能从“神”,也不能从“物”入手 ,而只能从“人”的存在方式出发。 4.哲学只有抛弃形而上学固守的神性本体世界 ,退出科学占据的物性经验世界 ,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才能进入自己的“世界”——那个科学无法“分割”、“量化”的“人文世界”  相似文献   

13.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14.
在古希腊,伴随奴隶制的产生,出现了城市团体“poliso”,即出现了奴隶制国家,曰城邦国家。古罗马奴隶制的国家也叫城邦国家。一用“Civitas”表示,和希腊“Polis”相当;一用“respublica”表示。“国家”一词由法文“etat”,德文“staat”,英文“state”而来,而英文、法文、德文的“state”、“etat”、“staat”都来源于罗马语“status”(现  相似文献   

15.
中国哲学虽然拿不出“德先生”与“赛先生,”却可以推出“大人先生,”可以推出超越“自我中心”“、地球中心”、“人类中心”等“中心论”而对天地万物“一体平看”的“大写的人”。这就是中国哲学中的“大人论,”著者称之为“旧大人论”。其基本视野有三重:以“太一”而求“最高,”以“太极”而求“最大,”以“太和”而求“最多”。此种根本思维方式导致中西哲学走上完全不同的道路“。新大人论”是要以“旧大人论”为基础接纳西方哲学为其环节:就“最高”一方面说,假如我们能将“白”之研究当成“大白”之研究的一个环节,将“辩”之研究当成“大辩”之研究的一个环节来处理,则我们就可以将西方哲学当成中国哲学的一个环节来处理;就“最大”一方面说,“宇宙共同体”是中国哲学的“终极关怀,”西方哲学的最大视野只达到“生态共同体,”只是中国哲学的一个环节;就“最多”一方面说,西方“一体化”正驱赶整个世界走上“消灭多样性”的不归路,立于宏观与长远的视角,我们也完全可以把“一体化”视为中国“太和”思维框架中的一个环节、一个特例。“新大人论”的根本目标是把西方哲学当成中国哲学的一个环节或特例来处理。  相似文献   

16.
“作秀”,表演是也。这里所说的“作秀”,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秀”,而是讲的政界中的“官场秀”。 “宫场秀”,就是善于、精于在宫场里表演。这种“官场秀”,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 比如,抓这“工程”那“工程”,办这“会”那“会”,搞这“节”那  相似文献   

17.
蒋胜伟 《行政论坛》2006,(2):69-69,72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企业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必须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避免陷入以下误区:“人事管理”还是“人力资源管理”?“家族管理”还是“职业经理人管理”?“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就是“现代企业”?“薪水留人”还是“事业、感情留人”?人是“成本”还是“资源”?  相似文献   

18.
李俭 《瞭望》2004,(13)
国人很想让“中国制造”响遍全球,这是一种奋发向上的心态。这种心态对于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是十分宝贵的。 然而,“中国制造”诚可贵,“中国信用”更宝贵。如果说,“中国制造”是“银”,“中国信用”则是“金”;“中国制造”是“表”,“中国信用”则是“里”;“中国制造”是“结果”,“中国信用”则是“保证”。  相似文献   

19.
以“全道德”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道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只有“全面和谐”才会有“全面小康”,如果某一阶层、某一地区、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民族不和谐,乃至国际关系、生态环境、宇宙空间的某种不和谐,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都会有不安全感,其“小康”就是不全面的。而“全面和谐”又必须以“全面道德”为基础,个人道德、社会道德、国际道德、生态道德、太空道德的任何缺损,都会形成某种不和谐。因此,小康和谐社会要“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也要“全面建设”。人类文明发展到遨游太空的今天,道德建设体系远远超出了“洁身自好”的范围,必须树立一种将“人道主义”与“天道主义”结合起来的“全道德”观念,从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谐”、“自然和谐”、“太空和谐”的广度去全面确立,从“洁身自好”、“推己及人”扩展到“推及世界”、“推及自然界”、“推及太空”,以“全道德”体系,促进“全和谐”的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应该立足于“树立‘全道德’观念,构建‘全和谐’社会”,涵盖公民的“个人道德建设”、社会的“群体道德建设”、世界的“国际道德建设”、人与自然的“生态道德建设”,以及开发太空的“太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20.
“悟性”新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德国古典哲学文献的翻译中 ,由于译者将德文中的 Verstand一词首先意译为“悟性”1 ,尔后又将其翻译为“知性”2 ,由此使人们常将“悟性”与“知性”等同起来。其实 ,“悟性”与“知性”是不同的两个哲学概念 ,在人的理性认识过程中它们是两个不同的认识阶段 ,笔者试通过对“悟性”的粗略分析 ,探讨“悟性”与“知性”的区别与联系。“悟”的含义在古代汉语中多为“觉”的意思 ,也就是“醒”。如果一个人处于未醒的状态 ,他既不能“知”亦不能“觉”,在醒的状态中他才有“知”和“觉”。而现代汉语中的“悟”,主要是指领会的意思 ,即明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