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邓小平理论发展观的认识论主线:解放思想,实是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邓小平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的方法论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从历史上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冲破了个人崇拜和“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左”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政治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具体划分为三个阶段。在充分肯定每一阶段的研究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的基础上,也实事求是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并进而提出了需要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的若干重大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198 1年 6月 2 7日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陈云对于《历史决议》的起草提出了不少重要的建议。他非常赞成邓小平的意见 ,即 :这个决议所要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 ,就是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实事求是地、恰如其分地评价“文化大革命” ,评价毛泽东的功过是非 ,确立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为此 ,他建议增加“建国以前 2 8年历史的回顾”一节。这个建议 ,得到邓小平和全党同志的一致赞同。这是陈云对《历史决议》作出的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党史文苑》2008,(12):28-29
为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重新确立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18至2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作出了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5.
杨建峰 《党史文汇》2010,(11):34-38
我国资深外交家、当年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的李一氓同志,“文革”后重新在中联部恢复工作,一次见面时他跟我谈及苏联专家在中国的式作,他十分肯定地说:“苏联专家对中国的历史贡献应予充分肯定”,“苏联专家在中国的工作应当实事求是地加以回忆与总结。”的确,在那个时代,作为中、苏“两党两国”友好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6.
5年是一个历史单元,也是一个历史起点。 2011,满载“十一五”的喜人成就,满怀“十二五”的美好憧憬,中国“再出发”。 这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浪花一朵;这5年,在中国的记忆里却是狂涛巨澜。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是邓小平在集中全党智慧,运用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分析我国和世界的实际,反映中华民族和时代要求的基础上,为解决台湾问题,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继香港之后,澳门问题的顺利解决,充分显示了“一国两制”理论的巨大生命力。回顾澳门回归的历程,便于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一国两制”从构想到现实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8.
5年是一个历史单元,也是一个历史起点。 2011,满载“十一五”的喜人成就,满怀“十二五”的美好憧憬,中国“再出发”。 这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浪花一朵;这5年,在中国的记忆里却是狂涛巨澜。  相似文献   

9.
曹应旺 《前线》2023,(3):4-8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确立和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确立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传承“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胸怀天下。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对理论、实际和文化三者关系认识的探索,为提出“两个结合”奠定了重要基础。从“一个结合”到明确提出“两个结合”,是对理论、实际和文化三者关系认识的升华,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的深化,是对传统与时代、中国与世界关系认识的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跃进”运动向全闷蔓延,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开始凸显和泛滥。毛泽东始终是“大跃进”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但他又是巾央领导集体中较快觉察到这些错误的领导人。发现一系列尖锐问题后.从1958年11月到1959年7月,毛泽东率领全党着手纠正这些错误,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正如《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说: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一国胜利”理论 ,经历了一个由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再到斯大林的发展和演变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必须“同时胜利”的同时 ,认为一国可以首先取得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胜利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 ,明确提出了“一国胜利”论 ,并进而形成了“一国建成”思想 ;斯大林在同反对派的论战中 ,曲解了列宁的思想 ,提出了“一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论 ,继而又提出了“一国建成共产主义”论 ,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胜利的理论推向了极端。  相似文献   

12.
“实事求是”一词,源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中“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做学问要根据实证求索真理。经毛泽东赋予现实意义后。实事求是成了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指导全党取得了民主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文化大革命”使党和国家遭受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导源于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提出的“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理论是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历史性选择的基本依据。“世界历史”理论有一个提出和发展的过程:马克思是提出者,列宁是继承者,邓小平是发展者。毛泽东和邓小平都对“世界历史”格局中的中国国情分析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作出过不朽的历史功绩。中国现代化道路和“世界历史”的未来发展将表明:人类世界历史的未来是美好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在人类实现美好未来的过程中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祝福恩 《奋斗》2006,(5):17-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是造福亿万农民的伟大工程,是党中央跳出“三农”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5.
“实事求是”本是一个古老的成语,毛泽东赋予其新的内涵,基于此党的七大将其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继承和发扬了实事求是这一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将其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务实风格是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主要表现,具体包括“白猫黑猫论”、小康社会目标论及“摸着石头过河”;务实性、创新性及实践性是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的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增强发展意识,坚持实事求是与发展的辩证统一。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对其相互之间的内部联系加以科学的分析和综合,从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所谓发展就是事物从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过程。社会发展需要人们自觉地去推动和促进,需要人们去规定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书林漫步     
《理论与当代》2014,(9):53-53
《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 1976—1984,他改变了一代年轻人的命运、改变了几代知识分子的境遇,改变了此后数代人的生活。在党和国家面临严重困难的情形下,邓小平带领因经历十年动乱而不知何往的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两个凡是”的重重阻力,披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恢复高考,让知青回城,改变一代年轻人的命运;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中美建交,中英谈判,提出“一国两制”理论……  相似文献   

18.
奚洁人 《前线》2023,(6):4-8
任何思想观点和理论范畴都是历史的具体的。我们党提出不断提高“政治三力”的政治要求,有其深刻的历史语境: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新历史方位,同加强党史学习教育、总结汲取历史经验联系起来,所要求的对象覆盖全体共产党员等。深刻把握不断提高“政治三力”的政治逻辑在于: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旗帜鲜明讲党性,必须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必须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增强战略思维能力等。  相似文献   

19.
颜贻极 《探索》2004,3(5):20-22
党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我们党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历史地位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提出阶段、确立为党的行动指南阶段、确立为党和国家指导思想阶段;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彭厚文 《党史博览》2011,(12):15-19
1973年七八月间,毛泽东针对周恩来领导的纠“左”工作和党内外怀疑和否定“文革”的思潮.发表了一系列谈论中国历史上儒法斗争的言论,否定和批判儒家,肯定和赞扬法家。他的目的。是含蓄地发出警告,不要否定“文革”,否则就是“尊孔反法”,开历史倒车,与林彪和历史上的反动派没有什么区别。毛泽东的这些言论,被“四人帮”集团所利用,引发了儒法斗争史的研究和“批林批孔”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