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迁 《南亚研究季刊》2023,(3):44-61+157
自独立以来,印度就以掌握印度洋海权为其海洋政策的根本目标。为实现其海权抱负,近年来印度积极参与印度洋安全治理,力图借此扩大其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和军事存在,并排挤域外大国。为提升其海权,印度在与域内国家的合作中试图树立“友好警察”形象,强化其在印度洋安全治理机制中的主导地位,重点加大对印度洋地缘政治热点地带的安全治理投入,并利用区域安全治理限制特定大国的影响力,巩固与美国的安全伙伴关系。通过上述措施,印度有效提升了其在印度洋地区的海权,但其在安全治理中“夹带私货”的行为也对印度与部分国家的海洋安全合作造成了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印度独立以来对外战略的总目标是谋求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地区的霸权,争当地区大国和世界大国。远在独立前夕的1945年,尼赫鲁就在《印度的发现》一书中说过:“印度以它现在所处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么就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就消声匿迹。中间地位不能引动我。我也不相信中间地位是可能的。”印度统治阶级甚至一直未忘大印度帝国的构想,把从伊朗至缅甸、喜马拉雅山至印度洋的广大地区都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印度一独立就重施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技俩,于1949年借机将军队开入锡金,迫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三大毒品产区中 ,印度洋地区就有“金三角”和“金新月”两个最主要产区。曾有广泛种植罂粟历史的印度 ,至今仍种植大量大麻、罂粟。印度洋已经成为世界毒品走私中最主要的海上运输路线。毒品走私同非法的武器交易与南亚国家的民族纠纷、宗教冲突、国家矛盾交织在一起 ,已对该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印度、巴基斯坦与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禁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 ,由于南亚地区存在各种矛盾和南亚特殊文化 ,禁毒工作遇到很大困难。一、印度洋地区的毒品生产与走私在世界三大毒品产区中 ,印度洋就有两个———“金三角”和…  相似文献   

4.
印度与马尔代夫关系初析王鸿余马尔代夫是印度洋上的一个环礁岛国,位于印度东南部,是南亚最小的国家。1965年,马尔代夫独立,自60年代开始,印度发展与马尔代夫的文化和经济关系。80年代末两国政治关系迅速发展。印马关系要好于印度与其他南亚国家的关系。一、...  相似文献   

5.
印度的海洋战略及印美在印度洋的合作与矛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励 《南亚研究季刊》2005,2(1):113-120
作为主要的印度洋国家,印度长期以来寻求一项确保自身安全和经济利益的大国海洋战略,它体现了印度立足南亚、面向印度洋、争做世界大国的战略图谋。冷战结束以来,特别是随着印度综合国力的发展以及追寻其“大国梦”的步骤加快,印度对印度洋的安全需求持续增大,将确保海洋战略利益、特别是保证印度洋海上石油通道的安全视为保护其基本国家战略利益的头等大事。鉴于印度洋对印度和美国的重要战略意义,印度在实施其海洋战略过程中既会与美国保持合作,同时也可能引发相互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6.
到目前为止,我去过两次西班牙,第一次是我们兄弟二人到奔尼多姆过90年代第二个阳历年。第二次是我旅游西欧,顺访西国,走了几个城市。马德里“走马”,塞维亚“观花”,巴塞罗那访友,西班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纯商业化的旅游小城奔尼多姆位于西班牙东南部布兰卡半岛,海滨小城颇有其“小城风光”特色,也不乏“小城故事”多多。不过最迷人的还是那冬日的阳光,从北欧漫长黑夜、冰天雪地过来的我们哥俩,十二月份、一月份能享受到十七八℃度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备感珍贵。人生苦短,应随时知福惜福。在奔市散步,街面所见到处是旅…  相似文献   

7.
澳大利亚与印度在印度洋地区都存在着广泛的政治、经济、安全利益。澳大利亚在印度洋的利益主要为保护海上航道安全、避免印度洋被对澳不友好国家所主导、倡导印度洋地区多边合作等。印度在印度洋上的利益主要包括取得印度洋事务的主导权、保护印度的能源安全、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等。两国在印度洋上的共同利益为合作提供了基础,而利益的分歧也埋下了冲突的隐患。澳大利亚与印度在印度洋上既有合作又有冲突,总体上合作大于冲突。澳印在印度洋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但是合作过程仍然存在变数。  相似文献   

8.
印度军事战略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事战略是国家战略在军事问题上的体现。印度国家战略是称霸南亚 ,争取在印度洋拥有更大的控制权和支配权 ,充当第三世界国家的领袖 ,争做世界一流大国。围绕着这一战略目标 ,独立 5 0多年来 ,印度的军事战略从初步形成到不断调整直至军事战略思想体系的完备 ,历经了四个阶段的发展 ,并表现出明显的发展趋势。一、印度军事战略的形成与变迁印度军事战略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早在公元 4世纪 ,当时印度的政治家考底利耶就曾指出 :“强大的邻国乃是潜在的敌人。”英印殖民统治时期 ,为保护南亚和印度洋地区的利益和伺机进一步扩张势力范…  相似文献   

9.
印度与南非同为印度洋沿岸国家。印度洋为双方提供了相互勾通和联系的桥梁。早在古代,环印度洋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就十分繁荣。19世纪下半叶,印度劳工大量涌入南非,两国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与南非有着被掠夺、被奴役的共同经历。这种...  相似文献   

10.
我的一位外国朋友曾对我说过:“我去过三十几个国家,去过巴黎、柏林、华盛顿等著名城市,但印象最深、最美丽的城市却是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我认为它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我说:“你能否形容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她稍作沉思后说:“很难形容,大概就是你们中国人所说的世外桃源吧!”文化人对世外桃源总有一种特别向往,我当然也不例外。也许是上帝怜爱濒临“绝种”的“文化人”,竟然让我在两年之后去比利时作文化交流访问。火车到达安特卫普时,我被车站内那种酱红色的氛围和奇特的建筑构思所感染,甚至不想走出火车站。在连续拍了三…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来各种地缘因素尤其是海洋地缘政治因素的变化,印度洋地区已经决定性地处于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的前列,但它同时也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为问题丛生和危险的区域之一。该地区在资源、人口、经济和环境安全方面的当务之急普遍地汇聚于海洋领域,海洋是沿岸国家和外来大国集体利益和交叉利益的焦点之所在。作为印度洋地区惟一聚焦于海洋安全的泛区域性合作组织,印度洋海军论坛已成为该地区海军和海岸警卫力量共同讨论海洋安全事务并寻找合作性解决方案的平台。然而,作为传统的海洋大国与正在崛起的海洋大国,美国和中国等在该地区有着重大利益的地区外国家均被论坛首倡国和主导国印度有意识地排斥在论坛之外,这与印度可能的地缘战略意图一脉相承:欲变印度洋为“印度之洋”。鉴于中国在印度洋具有重要的海洋利益,着眼未来,中国应当努力争取获得该论坛的常任观察员或正式成员国地位,着力倡导“和谐海洋”的思想,积极而稳妥地推动对于建设21世纪的“海上丝绸之路”这一宏伟构想的认识与实践,追求一种开放、包容、全面的海上安全秩序,在确保自身海上交通生命线尤其是至关紧要的能源进口安全的同时,为印度洋海域、亚洲乃至世界的持久安全、稳定和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印度海权战略的确立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长期的酝酿与积淀,21世纪初新时期印度海权战略最终确立。它集印度洋“区域控制”和向周边大洋“远洋延伸”为一体,以建立世界级“海权国”为终极目标。新时期印度海权战略有两大思想根源:其一是源于印度地理和历史的强烈海权意识,其二是马汉海权论影响下的潘尼迦海权思想。  相似文献   

13.
梁甲瑞 《南亚研究季刊》2020,(1):94-100,35,I0004
印度洋地区的海上战略通道价值为世界所公认。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提出了相应的印太战略,印度洋地区的海上战略通道价值更为显著。在法国与印度的印太战略框架中,双方都把印度洋地区的海洋安全视为重点。基于印太战略,印度洋地区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成为法国与印度共同的战略关注。由于印度洋地区的海洋安全威胁日益复杂,合作是法国与印度维护海上战略通道安全的最好方式,符合双方共同的利益。面对印度洋地区复杂的海洋安全威胁,法国与印度意识到了海洋安全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初步建立了海洋安全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4.
试评印度的“无形国力”(续)———兼论美国对印度的国际战略地位的评价沈元加目前,国际上有关印度的著作、论文中较多地注视和评述印度的“有形国力”(其中也有若干值得商榷之处)。这里我仅就印度“无形方面”的国力的问题提出自己粗浅的看法,意在抛砖引玉。一、国...  相似文献   

15.
印度“东向”战略的意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结束后,印度实施“东向”战略,包括东盟、中、日、韩及澳、新(西兰)在内的广大地域内的经济、政治、安全、军事等多领域的“东进”,进入21世纪以来更是获得极大进展。印度“东向”政策的不断推进,是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决定的,是必然的。随着地区局势的发展,尤其是南海问题的升温、印度洋问题凸显,印度“东向”战略中地缘政治和安全战略将占据重要地位,给中国的安全和恢复中国在南海地区的领土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带来新的战略压力。  相似文献   

16.
美印在印度洋上的博弈对双边关系的制约与推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印关系在多个维度内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些因素如果处理得好则会进一步改善两国关系,处理不好不仅严重影响美印关系,甚至对地区稳定造成威胁,印度洋安全就是其中之一。美国和印度在印度洋上既有相同的利益又有不同的战略目标,这就必然导致它们要在印度洋上进行多种博弈,印度洋因此成为推动与制约美印关系的双因素。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印度在参与印度洋安全治理方面表现积极。印度赋予了自己多重角色,包括"印度洋上的最主要的利益攸关方"、"印度洋地区净安全提供者"、"印度洋地区发展最快的经济体"、"印度洋安全架构中的领导者"等。印度还不断更新其参与理念,并积极参与治理实践以强化这些身份角色。但印度要成为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印度洋安全治理的领导者"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本文认为,印度的印度洋政策思维有多个维度,既有安全治理维度,也有地缘政治和海权维度以及海洋经济维度等。正因如此,印度在参与印度洋安全治理过程中也存在借助"地区安全治理"之名以谋求自身地缘政治和海权方面优势的自私行为。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际关系史进入后冷战时代,世界海洋战略格局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作为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世界第三大洋,印度洋的战略地位显著提高。印度是印度洋沿岸最强大的国家,在海权思想的影响下,一直将对印度洋的有效控制作为其海洋战略,甚至是国家战略的目标。航空母舰是制海能力最强的舰种,印度一直将航空母舰作为其海军发展的重点。印度海军认为航空母舰可以遂行支援陆地战场、保卫海上交通线、保卫海外利益、保卫海洋国土等多重任务,为印度保持在印度洋的排他性影响提供不可或缺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徐国庆 《西亚非洲》2023,(4):134-155+160
印度将“印太战略”视为其“东向行动”政策的超越。虽然“东向行动”政策是印度介入印太事务的基石,但涉及非洲的“西联”与“南控”政策也很重要。换言之,非洲对印度“印太战略”的意义不仅在于呼应“东向行动”政策、助力其走向亚太并提高大国影响力,还在于实现印度深耕印度洋、拓展对非经贸合作和加强人文联系等方面的利益诉求。基于“印太战略”,莫迪政府将印非关系提升至战略层级,增加对非外交机构与资源投入,在战略议题设置上更加突出海上安全,以加强对非反恐与人道救援合作、践行支持非洲发展承诺、发挥在非海外印度人“桥梁”角色等方式,大力推动区域集体安全与经济一体化,在深化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就互联互通、防务后勤保障等领域合作上展示出较大的开放性。印非关系的发展彰显印度在印太地区地缘与领域方面的独特优势,有利于提高印度在美日印澳“四方机制”涉非议题上的发言权,增强印度战略自信。未来,印度仍将视非洲为实现其大国目标的重要依靠力量。不过,受印度自身经济实力、印非间现实性问题及大国博弈加剧等因素的掣肘,印度对非政策将更趋务实与谨慎。  相似文献   

20.
记得我在马来西亚讲学时,对他们的戒烟之严厉有相当深刻的印象。我到马来西亚的当天,接待的人就问我:“会不会吸烟?”,我作了否定的答复后,他放心地说:“这就好。我们国家有禁烟法律,规定得很严,一些外国来的朋友不小心触犯了这些条例,被罚款的不少。”我曾经参观过马来西亚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