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北约五十年     
1999年4月24—25日,北约国家将在华盛顿举行首脑会议,庆祝其成立50周年。届时,在美国主持下,北约将确定今后的战略方针,使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军事联盟作好进入新世纪的准备,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北约组织机构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也称之为北大西洋集团、大西洋联盟或欧美联盟,是欧洲主要国家与美国、加拿大共同缔结的重要军事联盟。北约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共有19个正式成员国,每个成员国都拥有自己的完全主权。  相似文献   

2.
2014年9月世界大事综述如下:一、北约召开峰会。重点讨论乌克兰局势。4--5日,北约峰会在英国威尔士小城纽波特开幕,包括北约28个成员国、北约伙伴国以及联合国、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欧盟等国际组织代表在内的60多个国家和组织的领导人与会,乌克兰局势是会议的焦点议题。会议决定,为应对俄罗斯威胁,北约将建立一支快速反应部队。该部队将由约4000人组成,可在48小时内部署到北约任何一个成员国境内。  相似文献   

3.
北约布加勒斯特峰会凸显俄罗斯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约成员国首脑会议,于4月20-4日在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举行。本次北约峰会是北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会议,共有26个成员国及20多个伙伴国派团参加,与会者包括24位国家元首、26位政府首脑以及86名各国部长等3000名代表出席。会议主要讨论了北约扩大、阿富汗、导弹防御体系问题以及北约与俄罗斯的合作议题,最后发表了《布加勒斯特峰会声明》和《北约领导的国际安全联合部队在阿富汗问题上的声明》。会议文件既反映了北约布加勒斯峰会的成果,也显示了北约在诸多问题上所面临的挑战和分歧,但北约关注的所有议题都凸显了俄罗斯因素。  相似文献   

4.
1999年3月12日,在美国密苏里州独立城的杜鲁门图书馆举行了波兰、匈牙利和捷克加入北约批准文件的递交仪式。三国正式成为北约的成员国,至此北约成员国从16个增加到19个。波、匈、捷是北约自冷战结束以来吸收的第一批新成员,也是北约首次接纳原华约成员国,这标志着北约东扩进程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并将改变中东欧地区的政治和军事格局,无论对入约国或未入约国都将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
2009年12月4日,俄罗斯-北约理事会外长级会议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会议讨论了俄与北约发展合作关系的“路线图”,并就欧洲安全、军事合作,以及阿富汗等问题达成多项共识。这是自2008年8月俄格冲突以来俄与北约成员国外长首次正式会晤,标志着俄与北约关系已开始解冻。但由于双方积怨很深,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的分歧仍难消除,今后双方关系如何发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北约与俄罗斯关系调整初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月28日,北约19个成员国与俄罗斯的领导人在罗马举行高峰会议,签署了关于建立北约-俄罗斯理事会的《罗马宣言》,以“20”机制取代“19”机制。这表明北约与俄罗斯关系发生重大调整,双方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7.
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是近几年来“大东盟”的崛起.1995年7月东盟正式吸收越南为其成员国,1997年7月在吉隆坡召开的东盟外长会议上又接纳缅甸和老挝加入了东盟,至此,东盟由6个成员国增加到9个成员国.一个“大东盟”的蓝图就非常现实地摆在人们的面前.“大东盟”的出现对整个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及安全格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大东盟”的形成是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地区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它不仅有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机遇和条件,而且还有其理论和目的.本文仅拟就“大东盟”建立的目的及其发展前景,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29日,保加利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以及斯洛文尼亚7国向美国政府递交加入北约的相关文件,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第10款之规定,上述7国即成为北约的正式成员国。北约成员国由19国骤增至26国,完成了北约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扩张。 一、北约扩张的战略意图 按照美国及北约当权者的打算,北约须继续增肥,扩至全欧洲。美国总统布什曾表示:“所有期待和准备分担北约责任的欧洲民主国家应能加入联盟……过去行动谨慎,现在下决心的时候到了”。  相似文献   

9.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制止人道主义灾难”的旗号悍然发动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实际上是借“人道”之名而行侵略之实。持续两个多月的狂轰滥炸似乎已使米洛舍维奇让步,达到了北约军队最终进驻科索沃的目的。但是北约今后将不得不面临一系列棘手问题。 一、北约的战略意图 这次对南联盟的空袭是北约成立50年来,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第一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这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蓄谋已久的军事行动,含有深刻的战略意图。 (一)美企图使北约充当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工具,将科索沃当作检验北约新战略的试验场。  相似文献   

10.
2008年的北约峰会着重讨论北约东扩和阿富汗战争两大问题,都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果。其原因。一方面是俄罗斯重新崛起令欧洲不敢小觑;另一方面是美国操纵北约东扩和企图在中亚强势扩张不被北约成员国所接受。美国和其他北约成员国战略利益不同的矛盾将困扰北约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1.
1999年3月12日,波兰、捷克和匈牙利正式成为北约成员国。入约后,为尽快与北约接轨,3国加快了军队改革和装备现代化的步伐。但军改面临军费拮据、夹在美欧之间左右为难等诸多难题,预计在短期内尚难改变在北约中的二等成员国地位。  相似文献   

12.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6个成员国将于1997年7月8~9日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首脑会议,讨论和批准部分前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加入北约,并在1999年4月北约成立50周年之际正式接纳这批新成员的问题,目前最被看好的第一批入约国有波兰、捷克和匈牙利。届时,北约控制的疆界将向东推进几百公里,从现在的德国东部边界奥得—尼斯河一线,移到波、匈的东部边界,通过平坦、开阔的原野,直接面对着原苏联的后继国家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3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俄罗斯正怀着深深的忧虑和十分不安的心情注视着北约向东扩张的快速步伐,表现出明确的反对立场和态度。  相似文献   

13.
北约新战略概念有三点变化引人注目:在“安全环境”评估方面,认为北约遭传统军事攻击的可能性减小,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网络攻击等“新威胁”日益严重;在威胁应对方面,提出加强反导体系等“新能力”建设,运用政治、民事及军事等综合性危机管理方法,以及开展更广泛的国际合作等;在对俄关系方面展现了“新思维”,不再认为俄是主要安全威胁,“寻求与俄建立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新战略概念将对北约未来发展、跨大西洋联盟及西方与俄关系产生影响:北约的全球性特征会更明显,它在跨大西洋联盟中的地位将有所提升,北约及其成员国与俄关系将进入一个对抗减少和合作增多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北约东扩战略评析南京国际关系学院汪伟民1996年10月22日,正在底特律进行竞选演说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不顾俄罗斯的反对和北约盟国的疑虑,决意推进被一再拖延的北约东扩进程,声称美国希望在1999年底以前接纳第一批前华约成员国为北约正式成员国。虽然不...  相似文献   

15.
郭长刚  梁莹莹 《西亚非洲》2023,(1):110-130+159-160
近年来,土耳其在购买俄罗斯“S-400”导弹系统、在叙利亚的军事行动、围绕东地中海油气资源的开发等问题上都与北约盟友激烈对立,引发盟友对其北约身份的质疑。2022年乌克兰危机升级,再次引发了土耳其作为北约成员国资格的讨论。土耳其与北约之间的这些矛盾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其核心是土耳其认为北约的“集体威慑”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安全保障,土耳其的国家利益与北约联盟的利益并不处在同一轨道上。冷战结束后,当年迫使土耳其加入北约的地缘政治环境正在加速变化,北约联盟新的集体威慑对象也变成了所谓“恐怖主义”。但在应对全球及地区恐怖主义威胁时,土耳其的国家安全利益与美国及北约的联盟利益形成了根本对立,土耳其成为令北约“头疼的伙伴”。究竟土耳其是否继续留在北约联盟,以及北约是否继续容纳土耳其,既要看土耳其的外交战略选择,又要看国际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更要依赖彼此间的分歧管控智慧。  相似文献   

16.
从布拉格峰会看北约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 1 1月 2 1 - 2 2日将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北约首脑会议。这是继 1 999年北约华盛顿峰会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由于此次峰会对北约发展将具有“转折性意义” ,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9·1 1事件”后 ,尽管北约有史以来第一次启动了“第五条款” ,但并未在阿富汗战争中派上用场。国外舆论认为 ,这是继苏联解体后北约面临的又一次重大“生存危机”。北约布拉格峰会将对此如何应对 ?此次峰会与 1 999年峰会相比会有何共同点和不同点 ?面对新的安全威胁和挑战 ,北约的职能将作何种调整 ?北约改革主要改什么 ?日益扩大和突出的美欧矛盾对北约的发展将产生什么样影响 ?北约的发展前景和地位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特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的几位专家进行对谈 ,以推动我们对北约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全球公域”系指主权国家管辖之外的人类共有资源、区域与领域。全球公域战略是北约为顺应国际安全形势变化所推出的重要举措,也是其为促进自身转型所采取的关键步骤。在全球公域战略新语境下,北约在继承后冷战时期以“进攻性防御”、“全球性防御”和“预防性防御”为逻辑主线的理念前提下,进一步扬弃创新,继而形成以“综合安全”、“相对安全”与“合作安全”为思想内核的安全新理念。在新战略、新理念的指导下,北约充分动员一切可用的军事和民用资源,审慎而有选择地将有限的力量部署在国际海洋、国际空域、外太空与网络空间等不为任何主权国家所有而全人类安全与繁荣所系之域,以保障其成员国的安全利益与战略优势。面对北约“合作加防范”双轨制全球公域战略,中国宜积极回应、力促合作,同时树立防范意识、加快自身能力建设,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与北约携手为全球公域安全治理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北约东扩的正反效应和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约东扩根本改变了二战以来形成的欧洲安全格局,对世界战略态势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北约东扩,一方面赢得了重大的战略好处,同时也对自身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既有正面效应,也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今年7月8日,北约如期举行了两年前就确定的马德里首脑会议,就久议未定的东扩首批新成员国名单作出了决断,正式邀请波兰、捷克、匈牙利加入北约。早在三年半前就作出的北约东扩决定,经过激烈的内外较量,终于成为事实。西方在东欧剧变后觊觎八年之久的“填补安全真空”计划开始实施,美国建立“统一、和平、民主的欧洲”的战略目标进入新阶段。马德里首脑会议无疑成为北约扩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1月21~22日,北约布拉格首脑会议决定吸收中东欧7个国家加入北约。同年12月,欧盟哥本哈根首脑会议决定接收8个中东欧国家入盟。本文阐释双东扩进程中各种角色的利益构成,比较分析北约和欧盟扩大的框架条件,阐明两者间的差异及其对各自扩大进程的影响。双东扩不仅对北约和欧盟新老成员国有直接的政治、安全和经济利益,而且这两个组织的扩大对欧洲观念也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97年7月8—9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16个成员国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举行了“欧洲—大西洋合作与安全首脑会议”。出席开幕式的还有北约正副秘书长、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主席,以及28个伙伴国家的代表团等。44个与会国中的绝大部分国家的代表团都是由总统或总理率领,引人注目的是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和法国总理若斯潘没有露面。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