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胡治安 《各界》2013,(5):14-17
听到茅盾逝世和恢复党籍的消息后,秦德君给邓小平写了一封信,也要求恢复党籍。但邓小平的亲笔批示,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1981年3月14日,沈雁冰(作家茅盾的原名)在病危中,致信中共中央:“亲爱的同志们,我自知病将不起,在这最后的时刻,我的心向着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我追求和奋斗了一生,我请求中央在我死后,以党员的标准严格审查我一生的所作所为,功过是非。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这将是我一生的最大荣耀。”  相似文献   

2.
在一般公众看来,1949年后,茅盾先后被任命为文联副主席、作协主席和文化部部长,可谓风光无限、飞黄腾达。特别是在思想改造的时代课题面前,茅盾经常以思想改造领导者的身份出现。然而,当我们以回到历史现场的方式去感受历史细节时却发现,作为文化高官,茅盾与朱光潜、沈从文、萧乾等自由派作家,巴金、老舍、曹禺等“中间派”一样,同样也经历了曲折、漫长而痛楚的思想改造历程。  相似文献   

3.
伏琛 《瞭望》1998,(Z1)
茅盾与︽蚀︾伏琛《蚀》即“《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是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茅盾曾说:“1925年到1927年,这期间,我和当时革命运动的领导核心有相当多的接触,同时我的工作岗位也使我经常能和基层组织与群众发生关系。”(见《茅盾选集·自序...  相似文献   

4.
黄也 《党政论坛》2010,(16):38-38
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却是最不平凡的一种树。上中学的时候读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茅盾笔下的白杨树那么挺拔、倔强、不屈,心里爱慕之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为生计,我挈妇将雏,来到西北边陲阿克苏,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这种树。  相似文献   

5.
崔瑛祜 《学理论》2010,(21):158-162
政治、革命和性、恋爱这两个看似相互对立的张力场,为展开更丰富复杂的生活内容和心理世界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终于建构更加引人入胜的“异种同体”模式——“革命加恋爱”,表现更多样的性格特征。古往今来,如此之多的作品采取这个结构而成为杰作,说明这个模式本身并不错,而是错在把两者简单相加(不是“乘”而是“加”)的处理而已。茅盾通过批评中问题意识(为何只作“加”而不作“乘”)的形成来窥探“异种同体”模式可能引出来的多采含义。  相似文献   

6.
无法骂倒     
以漫骂逞英雄,似乎是一种老手段了。拉开嗓门儿骂一通,从祖宗三代一直骂到曾孙重孙,既不要论据,也不要论证,信马由缰,骂到哪里算哪里:文坛么,中国可曾有过文坛?鲁迅?鲁迅是谁?我从来没有读过他的作品,不过是几块老骨头罢了。茅盾?茅盾有什么作品?《子夜》,...  相似文献   

7.
茅盾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创作了许多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其作品以其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浓厚的政治色彩、高超的艺术成就,占据了现代文学史重要的一角。但在他的文学创作中,特别是从《子夜》中吴荪甫身上,让我们看到了茅盾创作动机与创作心理定式的矛盾交汇。  相似文献   

8.
周易 《党政论坛》2011,(14):28-28
与李达结为连理 王会悟,1898年出生在浙江桐乡乌镇。父亲王彦臣是晚清秀才,他在镇上办的私塾,茅盾曾在那里读过书。王会晤6岁起随父就读,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她从小养成了善良勤劳又刚强坚毅的性格。12岁时,她考入嘉兴女子师范学校。  相似文献   

9.
李艳 《学理论》2013,(11):176-177
文学大师茅盾的《子夜》在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然而《子夜》并非这部巨著的原名,这一点后期的许多学者都讨论过,1995年第8期的《教师博览》曾探讨过"茅盾改书名"的原因,但只是做了简单的叙述,之后无论是文学史上还是文字学史上都很少探讨这一问题。从文字学视角入手,对"夕阳"和"子夜"溯源,并结合古代文献,尽量全面地讨论"茅盾改书名"所蕴含的文字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绳 《瞭望》1996,(38)
偶然读到为茅盾诞辰一百周年而出版的《茅盾和我》一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6年7月出版),在这里面看到了对于同一件事的不同记载。 臧克家的《往事忆来多》一文中说: 我曾向茅盾先生提出两件文学史上的疑案,请他回答。那是在他乔迁到交道口南三条新居之后了。 第一件事是:关于1935年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到达陕北,鲁迅打电报祝贺,多年来报刊上说法不一。有的说您也落了名字;有的说只有鲁迅一人。到底真相如何? 他没假思索就回答说:“是这样的:关于打电报的事,鲁迅曾经对我提及过;但发电时,他并没有告诉  相似文献   

11.
茅盾的遗愿     
戴廉 《瞭望》2005,(17)
1981年3月27日,茅盾先生逝世。此前约两个星期,他口述了一封给中国作协书记处的信:"亲爱的同志们: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我自知病将不起,我衷心地祝愿我国社会主义文学事业繁荣昌盛。致最崇高的敬礼!根据茅盾先生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茅盾文学奖于当年设立,并由中国作家协会主办,茅盾捐资25万元,当时决定由巴金担任评委会主任。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是茅盾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而离他1981年3月27日逝世,也要有15年了。在他生时,我有幸能得到他的当面教诲,际此纪念他诞辰100周年的时日,不免愈益思念他。 自从我儿时开始接触新文学以来,除了鲁迅先生,我所钦佩的作家,就数茅盾先生,因为那时我就知道他们二位是在为中国新文学开辟草莱的。至于我知道郭沫若、郁达夫二先生,则要晚到大革命的前  相似文献   

13.
哲思 睿语     
《求知》2011,(6):5-1
干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禹锡 人才由磨炼而成。——蔡锷 苦是甘的代价。——谢觉哉 刀在石上磨,刀越来越快,石越来越薄。——茅盾 有生命力的种子决不会悲观和叹气,因为有了阻力才有磨练。——夏衍 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巴尔扎克  相似文献   

14.
遵照茅盾同志遗愿设立的长篇小说“茅盾文学奖”,目前正在评选中,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揭晓,并在北京举行授奖仪式。  相似文献   

15.
乌镇保护产生波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骥程  章苒 《侨园》2003,(2):26-27
乌镇,茅盾的故乡,杭嘉湖平原上的江南小镇。它和江苏的周庄、同里、角直及浙江的南浔、西塘一起,打算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在水乡古镇保护中,乌镇可谓后起之秀,它比周庄保护整整晚了  相似文献   

16.
与李达结为连理王会悟,1898年出生在浙江桐乡乌镇。父亲王彦臣是晚清秀才,他在镇上办的私塾,茅盾曾在那里读过书。王会晤6岁起随父就读,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她从小养成了善良勤劳又刚强坚毅的性格。12岁时,她考入嘉兴  相似文献   

17.
田莹  成诚 《学理论》2013,(17):217-218
黄佐临导演在1950年拍摄的电影《腐蚀》对于茅盾原著日记体小说进行了的影像化改编。着重从情节结构的重新调整、人物性格及政治面貌的重新定位、影片结局的改动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把这部日记体小说改编成电影、呈现在银幕之上的影像化过程进行重新梳理。  相似文献   

18.
张秋蘋 《学理论》2010,(17):159-160
在对高阳《胡雪岩全传》的研读过程中,笔者发现高阳笔下的胡雪岩形象,与茅盾笔下的吴荪甫有着惊人的相似。从两位作家对人物的塑造入手,分析了两人在性格、经历和商业手腕上的相似之处,同时剖析了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大背景下两位同样杰出的商界奇才必然走向失败的深刻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一瓢饮闲话     
文章格调 夏志清先生《中国现代小说史》,有偏见,亦有灼见。如论及茅盾先生,即认为“他还是从事当代文学批评最有眼光的一位。……最见功力,议论精到,读来亲切近人”。 惜躬逢“左拾遗”肆虐,健笔凌云的茅盾亦每每左支右绌,困不可忍。1963年为纪念曹雪芹逝世200周年,茅盾起草《关于曹雪芹》,却因“初稿不点名胡适”,又因“实在体会不出”“四大家族”之说的“更深的涵义”,等等,劳神焦思之状活现《致邵荃麟》信中。  相似文献   

20.
方亮 《党政论坛》2009,(14):38-38
4月27日,在喀山市举行的一场俄罗斯足球超级联赛上,一些年轻球迷打出了“生日快乐!爷爷!120!”的标语。这一画面在俄罗斯引起了极大反响。因为这个曾在二战的硝烟中浴血奋战的民族十分清楚谁在这个时候过120岁的生日,这个人便是希特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