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蒋介石主政台湾时期,祖国大陆方面对张学良过于直白的关怀和赞誉有时会刺痛蒋氏专制政治最敏感的神经,从而使张学良的处境更加难堪。因此,周恩来曾多次嘱告有关部属,所有涉及张学良的宣传、报导都要严格掌握分寸,一定要顾及张学良的人身安全。但周恩来对张学良的怀念和关怀却从来没有中止过。他总是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关系暗中了解张学良的状况。他曾不止一次托请来自台湾的朋友设法保护张学良,并对他们说:“如果张学良将军的生命有个一差二错,我们就不好见面了,不好说话了。”1958年12月,定居美国的宋子文来到香港小住。…  相似文献   

2.
囚禁中的张学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八十三岁高龄的张学良将军从“西安事变”后到今天,已度过了四十八年囚禁生活。本刊发表的《囚禁中的张学良》,只记述了张学良将军在大陆被国民党囚禁的内幕。从他过去的囚禁生活,可以想知今天张学良将军在台湾的艰难处境。  相似文献   

3.
本刊第九期刊登了沈醉先生写的《囚禁中的张学良》一文后,读者来信希望知道张学良将军的近况。为此,我们约请作者主要根据台湾报刊登载的有关报道,写成这篇《张学良在台湾》的综合介绍。遗憾的是,张将军目前的处境,使人们尚难得知更多的消息。  相似文献   

4.
张学良将军曾有两个卫队营,即卫队第一营和卫队第二营。我原是张学良将军卫队第一营上校营长,当年曾在临潼华清池负责过蒋介石的警卫工作。1936年12月12日,我在张学良将军的直接指挥下,作为“捉蒋”现场指挥官和亲历者,执行了华清池“捉蒋”任务。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3,(2)
张学良将军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因为围绕其一生所发生的几次重大历史事件都是事关中国命运的转折点。而身处事变当中的重要人物张学良的态度、人生观及价值观对事件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从张学良处理问题时采用的方式——泣谏入手,对张学良将军当年处理军阀内战及西安事变的言行进行比较分析,重新诠释张学良将军谋求国家统一的伟大人格。  相似文献   

6.
正1930年7月2日至8月10日,张学良在渤海岸边的葫芦岛避暑长达40天,通过保存下来的档案资料可以看出,张学良此次名为"避暑",实则"避战",避免中原大战各方代表之拉拢。张学良在这些看似"休闲"的日子里,始终关注中原大战局势发展,并与外界保持密切的联系。1930年春,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中原大战爆发后,张学良于当年3月发表通电,主张和平救国。由于张学良所部东北军三十余万人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地方军事力量,张学良  相似文献   

7.
牛钊 《各界》2013,(11):31-33
2013年是在全球华人中享有盛誉的台湾歌唱家邓丽君诞辰60周年。邓丽君一直向往着到祖国大陆看看,举办个人巡回演唱会。本文作者当年作为新华社香港分社的一名领导成员,奉命与她秘密交往三年。通过此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邓丽君。  相似文献   

8.
《侨园》2016,(6)
正我在收集和研究东北军历史资料时,发现了当年不到30岁的少帅张学良处理的一件事儿,说明他很有头脑。1931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了沈阳。他们闯进沈阳城首先想抢劫的地方就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生活的大帅府。日军以为那里应该有取之不尽的宝藏。一天,一群日本兵冲进了大帅府,径直扑上二楼张学良的卧室。他们首先看中的是屋里靠墙立着的一个保险柜,想着张学良卧室里的保险柜一定装的都是金银财宝吧!因此,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将保险柜砸开了。可保险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二日,在中国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半个世纪以来,人们对这一事变有种种不同的议论.海外一些著作特别是台湾一些著作,对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原因作了不公正的宣传.认为张学良将军因受共产党的“利用”、“煽动”而酿成西安事变.(台湾杜松柏著《蒋总统处变慎谋的历史回顾》和王昇著《总统蒋公行谊》)即使象埃德加·斯诺这样的进步作家,也误以为“共产党很可能鼓动张学良扣押了蒋介石”.(见《党史通讯》1984年第1期)国内出版的一些历史教科书和论述西安事变的著作,虽正确阐明了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但却忽略了西安事变发生的内在因素,而在论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时,又不提张学良将军率先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主张.这也是欠妥的.我们认为,张学良将军在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中是起决定作用的.因此,有必要探讨与分析他发动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这一事变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
张学良(1901—),字汉卿,辽宁海城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毕业。任第三方面军团总司令。其父张作霖死后,任奉天代理督办,兼奉天保安司令。授陆军上将衔。1936年与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同年被蒋介石软禁。后被转至台湾新竹继续软禁。张学良精通明史,工楹联。有挽近代改良运动领袖梁启超联二副,其一日:  相似文献   

11.
时婷 《学理论》2012,(26):132-133
张学良主政东北后,就子承父业,为东北的振兴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教育又是张学良所做事业当中最让人赞叹的。张学良在军事教育、基础教育以及高等教育等各个方面为教育事业而作出了杰出贡献,可以说是从现代到当代,从东北到西北,都一直存在着,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张素我  周海滨 《各界》2013,(7):11-13
张学良2001年10月14日在美国檀香山逝世,享年10l岁。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传奇人物。父亲觉得国民党实在是对不起张学良。他非常欣赏张学良,也非常心疼他,因为他是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的主谋者之一。他主要是要抗日,要逼着蒋介石抗日。其实蒋介石还是抗日的,不过张学良总是觉得,蒋介石应该全力以赴来抗日。  相似文献   

13.
一周大事     
《瞭望》1990,(41)
国内 杨尚昆指出台湾出路在于祖国统一 国家主席杨尚昆9月24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中国时报》总编辑黄肇松一行。杨尚昆对台湾客人来大陆考察访问表示欢迎。他在会见时指出,海峡两岸虽因历史原因隔绝了几十年,但祖国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台湾的出路在于祖国统一,而实现祖国统一最好的办法就是“一国两制”。 杨尚昆会见张学良弟弟张学森  相似文献   

14.
正定居美国70余年的张闾瑛是张学良唯一的女儿,她的人生平静而安和,从"帅府千金"到留洋学子,曾经从教的她晚年热心华人社团活动。2015年,百岁老人张闾瑛在旧金山安然辞世。帅府千金,矢志留洋张闾瑛的母亲是张学良的结发妻子于凤至。1914年,张学良奉父命与郑家屯(今吉林省双辽市)绅商于文斗之女于凤至结婚,婚后于凤至迁居沈阳大帅府。于凤至年长张学良3岁,所以张学良婚后一直对于凤至以大姐称之。于凤至嫁进张家时,张学良年方14岁,  相似文献   

15.
近日报载日本广播协会记者采写的《张学良访谈录》。张氏历数往事、真实生动,爱国赤诚,情深意切。读来令人感奋,发人深思。在他谈到从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沈阳附近的皇姑屯炸死张作霖,到同年12月29日“东北易帜”这四个多月的时间里,与日本有关的两件事时,尤能显出当年这位“少帅”的铮铮铁骨和英雄本色。  相似文献   

16.
姜兴越 《侨园》2014,(9):26-27
故地寻踪 我们走出台安火车站坐上当地的“出租车”,向北行驶了几十多里地,从一个用水泥条石搭建的“门楼”下拐进一条“毛毛道”。又走了十几分钟就到了张学良将军的出生地——桓洞镇张家窝堡。洞镇张家窝堡。这是一座宽大的农村“四合院”,里面是一趟东西屋,房顶是过去那种盖房子的茅草,有点“古色古香”的味道。大门的门框上写着“张学良出生地”。  相似文献   

17.
首度离台赴美探亲张学良1936年在古都西安发动了那场震惊中外的兵谏后,便开始了被幽禁的生活,使其从青春到迟暮的生涯,笼罩了传奇的色彩。就在55年后,人们仍在挂怀他的境遇时,1991年春季里,传出了张学良即将飞往美国探亲,重享天伦之乐的消息。张学良的亲属几乎都在美国。元配夫人于凤至从1940年赴美治病,再也没有回国,晚年独自生活在洛杉矶莱克瑞治路林泉别墅。张学良和于凤至有三男一女。  相似文献   

18.
范泓 《各界》2011,(5):71-74
1960年9月4日,台湾国民党当局以“知匪不报”、“为匪宣传”等莫须有罪名将《自由中国》半月刊发行人雷震逮捕入狱,成为台湾战后历史上的黑暗一页。迫于社会各界压力及雷震家人的多次陈情和呼吁,42年后,这件政治冤案终获平反。2002年9月4日雷震被捕纪念日这一天,台湾“国史馆”正式出版《雷震案史料汇编》两册,当年所谓“雷震等人涉嫌叛乱案”的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19.
凤荻草 《各界》2011,(9):84-85
张学良与日本关东军可谓仇深似海。日本关东军除制造“皇姑屯事件”炸死其父张作霖,还制造了一起与“皇姑屯事件”同样臭名昭著的爆炸杀人事件,这一事件夺去了张学良刚刚九岁的爱子性命。  相似文献   

20.
汤小小 《各界》2014,(8):90-92
说起谷瑞玉,也许很多人感动陌生,但若说起张学良,却没有几个人不知道。1921年初遇张学良时,她是天津赫赫有名的“四大花旦”之一,正因有了这个身份,才有幸在宴会上为张献唱。 随后,两个人相谈甚欢,谈戏曲,谈童年趣事。她发现,张学良亲切幽默,并没有传闻中那么不可靠近,他亦发现,除了戏唱得好,这个女子言谈大方,颇育见地。 宴会完毕,桥归桥,路归路,她依然登台唱她的戏,他依然深入林海雪原剿匪,他们走的是两条不同的人生轨迹,本来永无重叠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