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英  陈威  陈伦 《民主》2006,(11):35-35
父亲,您在天堂还好吗?我们真的好想您,好想您……往事如烟,岁月如梭。三年前,您还躺在洁白的病床上,而此刻,我们却默默地伫立在您的遗像前,任由酸涩的泪水顺着脸颊不住地往下流淌,无尽的哀思一幕幕映在眼前……父亲:您出生在水深火热的旧社会。幼年的勤奋好学造就了您拼搏进取的天性。在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怀着经济救国的远大抱负而“一举折桂”,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面对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的祖国,您作为一名热血青年早已痛心疾首,身在异乡却归心似箭,带着满腹才学和满腔的爱国热情,几经辗转周折,终于在中华…  相似文献   

2.
我的父亲刘尚志(字希贤)和老革命家习仲勋的兄弟情谊可以上溯到解放前30年代初期,一直延续到60年代,历时三十二载,其中发生的一些故事对我们晚辈来讲,弥足珍贵,当永记之。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梁启超的法治思想比较丰富。他认为人治有很大的偶然性和局限性,是不可靠的,因此是行不通的;中国要生存和自强,必须加强法治;同时他又主张把法治与人治结合起来,二者不可偏废;法治只有辅之以道德教育,才能使人们自觉地遵守法律。梁启超的法治思想有其合理内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贺旻 《民主》2011,(4):4-4
2011年1月9日.我们敬仰的雷老安祥地走了,得知噩耗,无比悲痛。雷老是民进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是我们德高望重的卓越领导人,无私、仁爱、坚强、乐观铸就了一位世纪老人的人格风范、后世丰碑。她那慈爱、坚定、谦和的音容将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是中国史学近代化的奠基者,他的史学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其主要内容包括:批判传统史学、进化史观、因果律、辩证的英雄史观、倡导史学的科学化、新史学的自省性以及新的史学研究方法等内容。这些是梁启超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并对中国近代史学的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图书馆学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0年以来关于"梁启超图书馆学思想"这一主题的文献整理,分析该主题的载文量、相关高产作者及期刊分布,并从图书馆事业、‘读者、读物"、图书馆教育等方面对文献内容进行整理分析,可以看出我们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政论坛》2011,(10):57-57
清朝后期,梁启超到江夏拜访张之洞,张出联求对:“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相似文献   

8.
白绍达 《学理论》2010,(26):167-168,184
面对国势衰落、民族危亡的形势,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的梁启超,充分认识到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倡导教育救国、教育兴国,主张废科举、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主张建立近代学校教育制度,高度重视师范教育与女子教育。同时,梁启超突破了洋务教育人才观的思想局限,提出了培养具有近代政治意识和道德品质"新国民"的教育目标。梁启超在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名满天下,先后担任袁世凯政府进步党司法总长、段祺瑞政府内阁财政总长要职。他居官清廉,安贫乐道,教育子女克勤克俭,艰苦奋斗,"勿求做大官,唯求做大事",其干净干事的处事态度和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精神,为世人树立了清正廉洁的好榜样。  相似文献   

10.
郑志文 《学理论》2010,(4):16-17
梁启超的社会主义观不仅引起了世人对社会主义的极大关注,而且其对社会主义的盛誉、解释、反对和过渡的构想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以及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20,(2)
作为近代中国卓越的新闻理论家和报刊活动家,梁启超新闻思想的中心在于政治,他认为新闻工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以改造社会、引导民众为己任的民智启蒙者和政治活动家。他同时认为报纸主要是一个宣传与舆论传达的中介渠道,用于加强社会上下等级阶层之间的信息交流。在很大程度上,梁启超把新闻工作和报刊定位为国家机器和政治工具,这成为中国主流媒体的一种传统,媒体直到现在都被视为促进国家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手段。梁启超新闻活动的最终目的仍然延续了尊王攘夷宣德达情的儒家文化传统,这无疑给他的新闻思想刻上了深深的儒家文化烙印,并且影响了后来世世代代的中国主流媒体新闻人。  相似文献   

12.
彭忠富 《民主》2012,(8):51-51
梁启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名人.因参与戊戌变法而蜚声中外。只不过他不像“戊戌六君子”那样俯首就擒,而是选择了流亡国外,如此一来,反而成就了的梁启超一世英名。  相似文献   

13.
梁启超不仅界定了文化的内涵,考察了“文化的总量”,系统回答了文化是什么和什么是文化,而且彰显文化的民族性,用文化将个人与群体、社会联为一体.梁启超对文化的界定和诠释紧扣中华民族的“精神遗传”这个主题,既影响了他的国学理念,又与国学一起弘扬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早年积极提倡西学,晚年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但梁启超前后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一致的,即倡导中西文化的"结婚",对中国传统文化既有批判也有传承,尤其提出了"淬厉其所本有而新之""采补其所本无而新之"的转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对于我们今天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3,(33)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国民性改造思想的首倡者,他提出的国民性改造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值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探讨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的教育学意涵,无疑意义非凡。从培养新民、重视公德、养成尚武精神三个方面分析梁启超国民性改造思想具有的教育意涵。  相似文献   

16.
《民主》2016,(9)
正作为戊戌变法的领导者之一,梁启超也许不算是一位成功的政治家,但他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毫无争议的成功父亲——9个成年的子女个个成才,其中7人海外留过学,3人当选院士:长女思顺,诗词研究专家、曾任中央文史馆馆长;长子思成,著名建筑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次子思永,著名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三子思忠,西点军校毕业,曾参与淞沪抗战;次女思庄,  相似文献   

17.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中国传统社会逐渐开始解体,中国进入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对于时代的巨变,大多数人浑浑噩噩,根本没有意识到变革已经来临,因此在变革到来时,他们手忙脚乱、不知如何应对。只有一部分走在时代前列的觉醒者,他们知道中国社会各方面即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的文化过渡观是他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他的文化过渡观上可以窥见他对待民族文化上的立场与观点,而分析梁启超的文化过渡观可以从文化过渡的基础、文化过渡的本质和文化过渡的步骤上入手。  相似文献   

19.
陈明远 《各界》2013,(12):30-30
康有为是清术维新改良派的主要人物之。1898年戊戌维新惨遭失败,“六君子”被屠杀。  相似文献   

20.
万方 《各界》2010,(12):12-14
1996年12月13日黎明。走进病房时,医生说,现在把心脏起搏机关了,请你们看看。我看见一条绿色的直线。我不懂。我完全不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