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我国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程序制度,是听证规则应用于行政决策的法律制度。行政决策听证中存在许多问题,难以发挥听证在行政决策中的法治意义,因此要扩大和明确行政决策听证的范围,确定听证参与人的法定资格,完善行政决策听证的程序和建立行政决策听证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2.
听证程序是现代行政民主行使行政权力的基本原则。它在我国行政程序中的应用刚刚起步,在实际操作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难以把握的问题,笔者仅就听证程序在应用中的几个大的问题作以分析。一、如何把握听证程序的原则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听证制度比较简单,但听证制度本身的内涵十分丰富,只有把握其基本原则,才能理解其精神实质,也才能很好地举行听证,实现听证的真正价值。1、公开原则。《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第三款规定:“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这里的“公开”应该是指行政主体对于有关行政…  相似文献   

3.
行政听证制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同时也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核心内容。近几年,我国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基础上,已经初步建立起行政听证制度,但是由于处在初期,难免存在着很多缺陷,本文首先从听证制度的相关概念出发,分析了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发展情况及其存在的缺陷,接着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措施,最后综合阐述了对行政听证制度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4.
听证主持人是整个听证程序的灵魂,《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第六章规定了听证主持人制度,该制度为规范听证程序、保障公民权利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中听证主持人制度的现状和缺陷,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完善:明确听证主持人的资格;明确听证主持人的选任机制;明确听证主持人的职权;增加听证主持人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5.
丁玮  赵雪婷 《学理论》2010,(20):125-127
近几年,我国借鉴了西方国家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成熟经验,逐步确立和完善了我国听证制度。本文从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我国听证制度中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应加强听证制度统一的立法;扩大行政听证和听证参与人范围;明确听证主持人规定和增强听证笔录约束力。  相似文献   

6.
行政决策系抽象行政行为,当前我国决策听证的主要问题在于听证结果对于最终决策没有明确其法律拘束力,故其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听证制度相比在听证目的、发动主体和条件、组织和参与者、听证记录和结果效力等方面存在瑕疵。完善我国行政决策听证效力,一是行决策听证的效力保障;二是完善决策听证的效力责任。  相似文献   

7.
这样的奉献     
英国的一位老太太,她有三个儿子,老大决定当一名志愿者教师,到非洲去办学校,不幸被土著给杀了,老太太非常伤心。二儿子对她说:“妈妈,大哥死了我很难过,但非洲那些人好可怜,他们没有文化,您让我再去哥哥原先办学的地方,替他完成未完成的教育使命,好吗?”老太太点点头答应了。不久,传回了坏消息,二儿子也殉职了!同样的要求被三儿子提了出来。但过没几年,老三也死在土著的手上。三儿子的遗体运回了英国,就在追思礼拜上,老太太脱稿说了一句话:“我好后悔!”全场的人似乎也都可以体谅她的难过与不舍,岂料,她接着说:“我为什么没有第四个儿子呢!…  相似文献   

8.
朱卫峰 《行政与法制》2003,(8):10-10,17
听证作为一项法律制度,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民主、公开的原则,实现了“阳光政务”,赋予了行政相对人知情权,避免了行政机关的“暗箱操作”。但其运作毕竟是一种高成本的行政程序。任何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公正与效率的矛盾,成本与收益的冲突。哪些应该采取听证,哪些又不适用听证,正确解决听证的适用范围才能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范围内,司法领域里的听证程序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它已成为司法民主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行政执法领域里,听证程序作为一项重要制度在许多国家也一直盛行不衰。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执法领域也逐步形成听证程序的雏形,1996年10月正式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首次以立法的形式规定了听证程序,它标志着听证制度在我国行政执法领域里的初步确立,从而成为行政法制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然而,行政管理的其它领域是否也有必要引进听证程序却是一个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尚需不断探索的课题。当前行政决策领域中悄然兴起的行政听…  相似文献   

10.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是正确实施行政处罚的关键。本文在说明了什么是听证以及听证的适用范围后,着重阐述了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原则,即明确告知的原则、有求必听的原则、公开听证的原则、职能分离原则与回避原则、审核听证笔录的原则,以指导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顺畅运行。  相似文献   

11.
由于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尚不够完善,加上立法听证在我国刚刚开始起步,立法听证在实践中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是听证主体表现比较"懒"的问题,无论是听证主导机关,还是听证会的其他参与对象,都存在一个积极性不够的问题.其次,是听证客体比较"散"的问题.综合各地立法听证规则中关于适用事项范围的具体规定,听证客体的范围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混乱.再次,是听证内容比较"浅".实践中出现了听证机关对于听证重点、焦点问题的把握不够准确、而听证参加单位及个人准备对相关问题的分析及表达不够深入等问题.同时,听证制度还存在听证程序比较"乱",不够规范以及听证效力比较"软"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潭 《美中公共管理》2005,2(3):8-12,34
价格听证是兴起于西方国家的一种价格制定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几乎所有的省会城市都举行过价格听证会。但是由于中国听证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当前的价格听证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和缺陷。随着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推进,通过经营者、消费者和监管者的多方努力,中国的价格听证制度将不断地走向完善和成熟。  相似文献   

13.
听证,即听取他方当事人的意见,它渊源于英美普通法上自然观念中的“未经公正听证任何人不得受不利处理”原则。听证的功能在于使行政机关行使权力时能够遵循客观、公正、合理的原则,公平、精确地作出行政行为,以防行政专断,保护行政相对人权益,提高行政效能,扩大行政沟通。听证的本质在于给行政相对人行使防卫权,即陈述意见和利益的机会。听证并非必然产生公正,却能够产生公正的印象,或者说没有听证,更容易造成不公正的感觉,甚至抹杀实际存在的公正。  相似文献   

14.
听证制度: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从决策原则的贯彻实施和决策目标民主与决策方式民主诸方面论证了建立听证制度对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所具有的促进作用,接着通过对美、日等国决策听证制度的考察,并结合我国政府决策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分析了建立决策听证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决策听证制度应解决好的几个问题作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15.
几个月前听说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有个叫温瑞华的女人,放着一年几十万元不挣,回到村里当了党支部书记,还把个人的一个厂捐给了村里。我在捉摸,一个农村妇女这样做,心里究竟想什么?第一次见到温瑞华是在村委会办公室门口。当时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正拉着她的手在含糊不清地说着什么。老人走后,温瑞华告诉我,老太太是村里的五保户,刚才一大串话说的意思是,昨天她来一趟,见瑞华喝的是白开水,今天专门来送点茶叶给她。  相似文献   

16.
孙健 《行政论坛》2005,(4):53-54
行政听证的启动是行政听证的首要环节,是建立和完善行政听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世界大多数的国家来看,行政听证的启动模式主要有两种类型:行政机关启动的强制听证模式和行政相对人启动的自愿听证模式。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尽快建立起以自愿听证为主流,以强制听证为补充的听证启动模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信访听证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信访听证制度是依法处理信访问题的程序性法律制度,具有监督、协调、预防、指引等功能。目前存在着适用范围不明确、信访听证组织机关和主持人缺乏中立性、办理与复核听证关系不清、信访处理意见与听证程序缺乏衔接、法律责任粗疏等问题。完善设计如下:一是放宽启动条件并划定必须举行听证的范围;二是由信访工作机构担任听证组织机关和选派主持人,并建立听证建议书制度;三是明确办理阶段经过听证的事项不再组织复核听证;四是设立群体性信访事项听证代理人和代表人制度;五是设置听证异议程序,明确程序违法的法律后果;六是明确经过听证的信访处理意见的终结性效力;七是完善信息公开及其它信访工作制度等。  相似文献   

18.
美国联邦宪法"正当法律程序条款"赋予了公民听证的权利,在《联邦行政程序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一整套行政听证制度。我们可以从美国行政听证制度中获得启示。完善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建议如下:行政听证制度系统化;完善听证制度形式,扩大听证范围;确定听证主持人的资格与职责。  相似文献   

19.
李锋 《行政论坛》2007,(5):66-69
行政听政权的实现是国家行政权力公正行使的程序保障,是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我国行政听证权法律实现机制在听证的适用范围、听证的直接参与机制和听证程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完善的对策在于:扩大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重构行政听证的直接参与机制;健全行政听证的相关程序。  相似文献   

20.
一个下雨天,生产队里开会。一个缠过足的老太太一颠一颠地走到我面前,悄悄地问我:“你会不会写字?”这问题问得奇怪,下乡的知识青年,怎么可能不会写字。不过看老太太问得认真,不像是开玩笑,我也认真地点了点头。“那么,你会不会写信?”我又点点头。老太太的眼睛一亮,有点迟疑地问道:“你,能不能帮我写一封信?”她说着,从大襟上衣的胸口里拿出两封捏得皱巴巴的信,“我儿子写了两封信来,我想给他回个信。你帮帮我,好吗?”这样的要求,在我是力所能及,我便答应了她。老太太的儿子在外地干活,写了两封信给她。两封信相隔有半年,写得很简短,内容只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