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余方平 《理论导刊》2006,(11):65-66
中国西部是所有红军长征的必经之地和最后落脚点,其为长征的红军提供了广阔的回旋空间和食粮来源;在中国西部,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在中国西部,党粉碎了张国焘的分裂阴谋。中国西部在红军长征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4)
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长征取得了伟大胜利,而分析红军长征胜利之因,主要在于四大方面:首先,毛泽东的英明指挥是胜利关键;其次,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胜利的决定性因素;再次,中共杰出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对胜利起到灵魂作用;最后,红军是一支新型人民军队,战无不胜,这是胜利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刘仰东 《民主》2013,(11):49-52
1936年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西安事变、鲁迅逝世,等等。《中国的一日》大型征文活动,也是发生在这一年并为后人一再提到的事情。事实上,类似的征文活动并非"史无前例",也并非"后无来者",它能在历史上留下较重的一笔,与时代背景、发起者的创意、编辑者的劳动,都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4.
尹新蕊 《学理论》2012,(30):105-106
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成立之后,从刚开始的50个人的小党,发展成今天几千万的大党,期间经历的困难和坎坷不计其数,它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今天的大党,是跟它自身经历的磨难脱不开关系。长征就是共产党所经历的最为严重的一次磨难。红军长征经过了11个省市,甘肃省是其倒数第二个省,甘肃省在红军长征史上有很多不可磨灭的遗迹,也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5.
黄振平 《理论导刊》2006,(11):67-68
陕西革命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革命根据地处于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前沿位置;陕南商洛山区是红25军长征的途经地和转折点;陕南汉中、安康南部山区是红四方面军配合各路长征红军的转战地;陕北革命根据地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陕西与红军长征的关系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8,(11)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在长征中以其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和乐观豁达的积极态度领导党和红军挽救了军事危局,引领了红军长征的正确方向,塑造了红军长征的精神品格,从而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2)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民军队坚决听党指挥的光辉典范。筑牢学员军魂意识,必须充分运用这一宝贵资源。要旗帜鲜明地批驳重新评价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坚定学员听党指挥的军魂意识;要深入挖掘红军长征历史的伟大价值,努力增强学员的价值认同;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强固学员忠诚于党的军魂意识。  相似文献   

8.
1934年至1936年的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在中国历史以至世界历史上也都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革命史上,长征发挥了打通门径、扭转时局、推动历史的关键作用,也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政治资源,并在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和国家举行了一系列长征纪念活动,总体而言纪念规格越来越高,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活动内容日趋丰富,社会功能愈加彰显。长征纪念活动既是带有很强政治属性的一种仪式和象征,也是新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一个窗口和缩影。通过对长征纪念活动的考察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扪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脉动,更深刻地认识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6,(12)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共同构成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红军长征具体地呈现了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红军长征是教条主义错误的试金石和初步确立实事求是思想的试验场;红军长征充分实践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红军长征开始独立自主地纠正"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4,(26)
1931年至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北上、红军第六军团西征、中央红军长征,先后途经桂北灌阳。在途经灌阳的这十七天时间里,红军的足迹遍及灌阳县北的四个乡镇、十多个村庄,他们做了大量的群众工作,出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场面。  相似文献   

11.
《学理论》2017,(8)
1935年4月,中央红军巧渡金沙江,进入到川西地区之后,打破了敌人的封锁,夺取泸定桥,成功强渡大渡河。随后,红军不断突围,尤其在翻越夹金山穿越川西北大草原的过程中,打乱了国民党部队的最初部署,迫使国民政府不得不调整以往围堵的政策。本文意在论述国民政府在川围堵红军的过程,探析其策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王熙兰 《学理论》2010,(21):10-13
中央红军长征能突破蒋介石精心部署的第四道封锁线翻越老山界继续西进,除了红军将士浴血奋战之外,还由于蒋桂之间的复杂矛盾导致桂系主力南移而"开放湘江防线",一方面,蒋介石欲借聚歼朱德、毛泽东而"剿红灭桂",另一方面,桂系为确保自身利益而阳奉阴违"让路送客",其微妙过程揭示了当时军阀内部明争暗斗而造成关键时刻空出过境走廊的前因后果。  相似文献   

13.
王熙兰 《学理论》2010,(7):47-48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红军长征前,党对国内民族问题和民族政策便开始了理论上的探讨,并在一定的革命区域进行了初步实践。长征中制定民族政策时,特别强调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少数民族同胞对红军的强大支持和帮助,来自于红军自身对少数民族的尊重和爱戴,也来自于红军秋毫无犯的铁的纪律;党的民族政策在长征中的成功实践,不仅保证了长征的最后胜利,而且为党后来的民族工作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于萍  周梅 《团结》2009,(6):4-7
作为一个国民党高级将领的后代,在孩童时代,"战犯的儿子"这顶帽子始终罩在李德强的头上。生活让他饱尝艰辛,环境使他备受磨砺。对此,李德强笑称:"我是在艰苦的大学里毕业的,生活给了我巨大财富,使我懂得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陈鲁民 《民主》2008,(1):46-46
早年读过一篇曹靖华的散文《三五年是多久》,说是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离开江西瑞金时,老百姓依依不舍,一位老大娘拉着红军战士的手,问何时能够回还?红军战士说:三五年就回来了。盼啊盼,血里火里。大家互相激励,坚持一下。红军三年就回来了。可是,红军三年没有回来。大家猜测说。那就是五年吧。又是盼啊盼。火里血里,红军五年头上还没有回来。  相似文献   

16.
王峰 《学理论》2009,(21):115-117
长征中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历史经验是:高度统一全党思想始终是思想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党的路线贯彻落实的根本保证;统一全党思想认识的过程也是党的理论升华的过程,必须始终坚持对“左”和右的错误斗争,始终注重总结历史经验;统一全党认识的基本着力点是理想信念教育,必须始终坚持把党性教育放在首位,始终把理想信念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民族团结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始终把对民族的思想政治建设建立在发展新型民族关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34)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于20世纪30年代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下形成的,是中华民族顽强拼搏的象征。长征精神具有崇高理想、甘于奉献、实事求是、团结友爱、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等丰富的内涵,她赋予当代中国大学生健康成长以理想信念、脚踏实地、团结协作等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瓦妮达 《侨园》2011,(5):36
离开家乡到中国发生的一切,仿如昨日,历历在目。这个记忆将会永远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来中国学习就好像参加了一场充满挑战的活动一样让我津津乐道。在这里,我不断地挑战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我的名字是瓦妮达(Juanita Emily Ferreira),来自世界上一个非常独特的地方。对许多人来说,他们经常会把  相似文献   

19.
陈延武 《瞭望》2016,(36):34-36
红军长征中,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成功开展了对少数民族、宗教人士、氏主党派及中间党派、民主人士、地方实力派及国民党上层人士等的统战工作,突破了敌人围追堵哉,保存了革命武装力量,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完成了战略转移。  相似文献   

20.
中国记者范长江1935年沿长征路线实地跟踪采访红军,在<大公报>上首次公开报道尚在进行中的红军长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进入陕北苏区采访,全面报道了红军长征及陕北根据地情况,成为采访红色中国的第一位外国记者.美国记者海伦·斯诺1937年的廷安之行,得以系统采访红军长征当事人,详细报道红军将领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