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争论的实质是对“人”的认识,即关于“人”是“自然人”还是“社会人”、是着眼于“人际利益”还是“人态利益”、是否照顾到“代际利益”、是否承认“自然价值”、是立足于“整体利益”还是“局部利益”、是从“眼前利益”出发还是从“长远利益”出发等问题的争论。  相似文献   

2.
超越人类中心主义重构人与自然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树立科学发展观,有必要对工业革命以来,在人与自然关系上长期奉行的人类中心主义进行深刻反思,吸取其教训,消除其影响。本文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实质、表现及其严重缺陷,阐述了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应确立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3.
整合与超越:论新生态伦理观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明 《求索》2008,(1):141-143
生态伦理学是人类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而出现的一门伦理学的应用学科,它对传统伦理学理论提出了挑战。生态伦理学中的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一方面是其拓展传统伦理学理论思维的标志,另一方面它也在争论中整合,在争论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文化中,"和"与"谐"同义,而"和谐"在古代是以"和"的范畴出现的。"和"不是"同",而是事物的差异性、多样性的统一;"和"不是"乱",而是自然、社会运行的规则;"和"不是排"他",而是补"他";"和"不是"过"与"不及",而是适度。中国共产党继承并超越传统,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上升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加以认识,与实现社会主义公平正义联系加以认识,与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联系加以认识,把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做出了深刻而富于启发的论述。这个思想的要点是: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劳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中介;人创造环境,环境也创造人。这个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有: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误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构建人与人之间公平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伦理学基本上可分为三个流派:人类中心主义;非人类中心主义,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观。后者对前两者进行扬弃和取代,具有很强的整合性,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反思人类社会和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把人类中心主义客观地分解为绝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相对人类中心主义.并通过对绝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比较,明确了从绝对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必然性.最后论证了科学发展观与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8.
白岩 《长白学刊》2010,(5):160-160
生态危机使人类的生存境遇遭遇到了严重的挑战,面对这个严重危机,人类领悟到破坏自然的和谐以及生态的平衡无异于毁灭人类自身,由此引发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新审视和反思。人们开始认识到只有自觉地坚持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低碳经济的价值目标,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存共融。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于生态问题和人类中心主义之间的诸多困惑,源于人类中心主义没有被明确.人类中心主义不同于人类尺度.人类中心主义包含双重趋向,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在于其对物的尺度的完全抛弃和人的自然属性方向的趋近,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肯定在于其对人的尺度的彰显和人的社会属性方向的趋近.  相似文献   

10.
綦玉帅 《青年论坛》2007,1(1):58-60
生态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观念支持。开展生态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性地继承和吸收传统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伦理观的合理成果,形成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科学的可持续的生态伦理观。  相似文献   

11.
周克庸 《桂海论丛》2006,22(1):31-33
由“民主”规定“集中”的“多数原则”性质,以杜绝个人或少数人的集权专断;由“集中”将“民主”提升为权威力量并坚定地实行之,以排除分散主义和无政府主义,这就是“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精神。要坚持党内民主集中制,不断推动这一制度的自我完善,就必须把握民主集中制的基本精神,走出在“民主”和“集中”上的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2.
对民主集中制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集中制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但对其科学内涵及实质,一直没有一个一致的概括性论述。本文从对目前几种观点的质疑出发,进一步从组织原则本身、马克思、恩格斯时期和列宁时期对无产阶级政党阻织原则的内容和规则的论述三个层面,对民主集中制的实质进行分析。认为民主集中制是民主的集中制,实质是用政治上的充分民主实现组织上的内在集中和外在统一。  相似文献   

13.
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发展党内民主历来是党的建设的重大问题。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民主集中制在建设及贯彻执行中有什么突出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去解决,本文做了一些较为详细的调查研究和探讨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新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和谐高校是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高校的和谐发展,高校教师必须确立科学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发展目标,然后结合“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处理高校中的人际关系,以此实现高校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蜀威 《桂海论丛》2008,24(5):37-39
人作为“类生命”开放的、自由的、发展的、丰富的存在物,与作为“种”的动物具有根本区别。党所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始终贯彻的是如何从整体上提升“类生命”的质量,这和以往偏重经济发展而忽视人的发展有着根本的区别,标志着“类”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16.
建设"和谐校园":从概念到行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和谐社会”的命题在以党的报告的形式提出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追求;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个子系统实现和谐。大学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向以其独具的特质与功能牵动着社会的目光。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工程中,大学也要参与其中,其具体表现之一就是建设“和谐校园”。校园不和谐音符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和谐”一词只凸显了矛盾的一个方面,与之相对应的另一方面则是冲突——“不和谐”。以往,我们更重视或者说更多看到的是校园的团结与凝聚力,较少提到校园内部的矛盾与张力。事实上,在中国高等教育快速…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的统一体,和谐法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和谐社会是与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融为一体的。没有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难以有整个中国社会的持续和谐。对少数民族人权进行法律保障是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的理解,对中国少数民族人权法律保障的现状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当今中国和谐法治社会构建中的少数民族人权法律保障路径。  相似文献   

18.
"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有关"全球治理"的重大贡献,是维护全人类利益的重大精神成果,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中国重合作、守信用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9.
源远流长的中华和合文化,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价值的文化资源。和合文化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普遍和谐意识、和而不同的理念。普遍和谐意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和而不同的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髓。  相似文献   

20.
法律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关于法律是什么的问题仍然未有定论,梳理和反思学界前辈们关于法律的界定,考量法律存在的目的,有利于通过实证主义的路径来思考现代社会意义中法律的范畴。据此,可以认为,法律是依据主流社会的意志制定或认可,以其共同体的强制力为后盾,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化解社会冲突并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