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来信     
孔田平 《南风窗》2012,(4):14-14
本期几篇文章《超级换届年里的战争风险》、《党内民主从选举做起》、《为什么要追求自由》、《波澜不惊的台湾大选》,都围绕着中国现实,在选举框架下,探讨民主和自由。隔岸观火,当然是"波澜不惊"。事实上,我们围观了一场宝岛所历经的波澜壮阔的民主洗礼。记得选举以后看过一个视频,马英九当选当晚,一个用闽语唱歌的大叔道出了一句大真话:"如  相似文献   

2.
来信     
《南风窗》2012,(4):14
本期几篇文章《超级换届年里的战争风险》、《党内民主从选举做起》、《为什么要追求自由》、《波澜不惊的台湾大选》,都围绕着中国现实,在选举框架下,探讨民主和自由。隔岸观火,当然是"波澜不惊"。事实上,我们围观了一场宝岛所历经的波澜壮阔的民主洗礼。记得选举以后看过一个视频,马英九当选当晚,一个用闽语唱歌的大叔道出了一句大真话:"如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西方民主理论论析》是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辛向阳研究员新近出版的一部力作。两年前,我作为评审专家参加了国家新闻出版署召开的"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评审会议,那时就得知这本书入选。没想到,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该书就问世了,真是可喜  相似文献   

4.
厂务公开是在企业深化改革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项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推进国有企业民主政治建设与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2002年6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入实行厂务公开制度的通知》,近年来,在“两办”《通知》的指导下,我们始终坚持把落实“依靠”方针贯穿到厂务公开工作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立足于巴西、阿根廷、智利、乌拉圭的经验,试图证明威权政体的类型是决定民主巩固和民主质量方面差异的关键性因素。威权政体的类型可以从三个方面透视,即组织化程度、核心利益方团结的程度、对公民社会中的民主势力进行分化和压制的程度。威权政体的类型直接决定了新旧政治势力围绕民主体制的建立、运转进行博弈的状态,我们可以将新旧势力围绕民主体制进行的博弈状态称为政治社会,而民主的巩固和民主质量只不过是政治社会的反映。在实现了民主转型之后,不同的威权政体之所以在民主巩固和民主质量方面出现差异,关键在于这些新兴民主国家有着不同类型的初始威权政体,从而构造了不同类型的政治社会。  相似文献   

6.
阳敏 《南风窗》2007,(24):30-33
郑永年,浙江人,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季刊主编,著有《中国人的民族主义》、《全球化与中国政府转型》等。在本刊专访中,郑永年教授着重阐述了2007年改革模式的变化。在他看来,中国需要确立面向国际社会的改革"话语"。这一改革话语的变化正在慢慢成型,目前已经包括人本社会主义、民生经济、社会民主、社会赋权、选择集权、社会改革、服务型政府等诸多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刘怡 《南风窗》2013,(1):88-90
"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在2012年11月30日的中纪委座谈会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向与会专家推荐法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1805~1859)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而在两个多月前,美国卡特中心邀请的一批中国学者和官员观摩了美国大选,其中不乏对托克维尔耳熟能详者。我们在这个节点上刊发两篇关于托克维尔的文章,一篇从文本角度看托克维尔真正关心的问题,即从反思平等对自由的伤害中,发出对公民教育和政府道德的呼吁;另一篇访问在美国的两位中国学者,从他们对美国基层民主的观察、特别是从宗教和法律对美国民主的影响上"批注"托克维尔。在这两篇文章形成的对话中,我们将在历史和现实的层面把《旧制度与大革命》的议题还原到更宽广的背景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8.
简讯     
闫宏  薄俊卿 《工会博览》2010,(17):65-65
本刊讯 近日,为切实推动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西友集团根据北京市厂务公开协调小组《关于迎接第六次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调研检查的通知》(京厂开发【2010】2号)和《北京市2010年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意见》,组织全集团各单位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自查工作。  相似文献   

9.
《国家与革命》是列宁关于国家的学说与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任务的著作,泰克西埃在《马克思恩格斯论革命与民主》一书中解读了该书的第一章。在国家的本质与职能、国家与阶级的关系、民主制与民主共和国、国家消亡等观点上,泰克西埃批评列宁违背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政治思想。泰克西埃的批评是中肯的,但是他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政治思想的理论区分、列宁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条件下国家权力的增强、列宁研究国家问题的方法等方面的批评又是值得商榷的。我们不仅要重视研读经典原著,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对待经典作家的思想,更要结合中国的实践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
在《天上大乱》中,齐泽克从马克思主义视角出发,分析美式民主,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分裂为“四党制”的美国正在失去曾经拥有道德领导力的幻觉;二是由于民主共识的消失、代议制民主现在无法代表人民真实诉求等因素,美式民主正陷入自身难以克服的困境;三是拜登政府无法使民主重生。美式民主陷入困境,根源在于美国已被大型垄断企业控制。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美国霸权衰落、美国深陷民主危机的背景下,共产主义才是实现真正的自由民主的根本出路。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我们要敢于去做“简单的难事”和“看似不可能的事”。齐泽克的分析对于我们认识当代美国政局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看破美式民主的虚伪性和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等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在国内学术界,民主社会主义虽谈不上是理论热点问题,但有关于它的讨论却不时泛起涟漪。然而,民主社会主义自身所信奉的多元化价值观、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在纲领上的不同侧重以及实践中形成的不同模式,使相关理论概念异常庞杂混乱,国内对其讨论中也常常出现某些似是而非的论点。认真研究和讨论民主社会主义,前提在于对其理论和概念的系统把握,而日前由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民主社会主义理论概念》一书对此所作的阐明,至少为我们研究和讨论德国版的民主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理论概念基础。  相似文献   

12.
1918年考茨基和列宁关于民主问题的争论,对后来社会主义的发展,无论在观念上,还是历史上,都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考茨基认为,列宁和布尔什维克背叛民主,而列宁则认为考茨基歪曲民主的实质。在考茨基和列宁争论的背后,隐含着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即社会主义民主是阶级民主和程序民主的有机统一。认识这一点,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史的研究和当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有成熟的民主理论,才有成熟的民主政治。60年来,正是有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的艰辛探索,我们才初步掌握了当代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规律,成功地建立起了一整套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走上了一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路。  相似文献   

14.
拉克劳和墨菲在《霸权与社会主义策略》一书中认为,在后工业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根本转型,从阶级社会转向了大众社会,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传统社会主义革命策略已经过时,新社会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工人阶级的解体与边缘化。他们认为在后马克思主义时代需要一种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革命策略:激进民主。激进民主的社会主义新策略的核心思想是,民主不是社会主义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相反,社会主义是民主革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拓展民主政治领域就是在推进社会主义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在西方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本文不同意后马克思主义的新社会主义主张,试图对这一思潮的基本理论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5.
叛逆与专制     
谈到专制,当今中国社会的一般知识人往往会联想到民主。诚如邵建所言,在中国社会,“民主的对立面是专制”业已构成一个百年迷途,我们至今尚未知返。(邵建:《民主与专制的百年迷途》,《炎黄春秋》2009年第9期)因此,中国学界、政界谈到专制一般都会与民主联系起来,“民主是相对于专制而言的”已然成为中国学界、政界的常识。  相似文献   

16.
安瑞 《法制博览》2015,(6):271+269
180年多前法国青年托克维尔游历美国,耳闻目睹了美国初期的社情、政情,并记录成书为《论美国的民主》。抛开学术价值不说,该书也是我们研究美国早期历史的宝贵资料。笔者仅从一个视角,即美国民主产生的基础和过程的角度,来研读此经典著作。建立美国民主的基础有褚多异于全球其他地区的地方,这种民主基础的独特性,成就了美国式的民主。民主不能脱离各国的社情、民情,故民主具有其独特性,也不能随意复制。  相似文献   

17.
民主巩固是一个从局部到整体、从维持到深化的长期过程,这一过程包括防止民主中断、避免民主遭到腐蚀、完成民主建设、深化民主等阶段。在民主巩固过程中,不同的战略安排、次序选择,决定了不同国家民主巩固的道路及其结果存在巨大的差异。新兴民主国家必须解决面临的转型问题、情境问题和体制问题,对这些问题作出战略安排,努力消除民主发展中遇到的不利条件,才能真正实现民主的巩固。  相似文献   

18.
生态民主源于民众对于更好生活的渴望,体现出集体和个人对于建立一个公正、持久的共同体的决心。生态民主作为市民社会的一种表现,建立在对工业过度发展的限制和随后的改革之上,它具有放权、灵活、权力转移等特点。全球工业政治经济帝国和国家的解体为民主转型提供了机会。文章详细介绍了如何从工业主义现实中构建生态民主,将生态民主视为市民社会的复杂动态的一种表现。从结社、合作和联盟的演变中不断发掘出对于自由和共同体的追求,是生态民主发展的基本途径,也是一种渐进的质的变化。文章还考察了作为新兴的生态民主范例的三个案例:蒙德拉贡合作社、生活协会俱乐部和大西洋消费合作社。  相似文献   

19.
张亚振 《工会博览》2005,(20):67-67
日前,房山区,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做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自检自查的通知》并专门召开了座谈会,具体部署了检查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日程安排。房山区区委副书记、区纪检书记张继增,区委副书记苗立峰,副区长高言杰,区总工会主席李忠亲自带队,分别对27个单位及其所属基层单位进行了全面自查。  相似文献   

20.
党内民主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党内民主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适应世界潮流、巩固执政地位的紧迫任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进一步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在2008年设立了关于党内民主建设若干问题研究的重点课题。课题组先后到湖南、江苏、河南、安徽等地进行了深入调研,到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访谈了部分专家学者。共召开各类座谈会16个,走访地方党政领导和专家学者19人。在网上开展了问卷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1043份。同时,邀请湖北、河南省委组织部和烟台、宜昌、亳州市委组织部,天津、山西、上海等省(市)委党校,辽宁省党建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等11个单位开展子课题调研。课题组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建设问题形成了一些新的认识和思考,就以下四个问题作了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