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魏城 《廉政瞭望》2010,(2):26-26
一位朋友对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年夏天,他在中国北方一个小县城的火车站售票处排队买票。天很热,队伍有点儿长,不久便陆续有些人不耐烦,离队去售票处后门找熟人。他估计这些人都是本地人,大概因为这个小县城不大,买票者、卖票者多少都会有些沾亲带故的关系。他人生地不熟,只好老老实实地排队等待。渐渐地,  相似文献   

2.
原湖南省委副书记郑培民,廉洁自律,赢得众口称赞。他的廉政经验其实也很简单,关键是他把住了“前门”,妻子又守住了“后门”。一些人想从他的“前门”送钱买官,包工程买地皮,既碰了钉子,又受到训斥。于是,就搞迂回走“后门”找他的妻子。殊不知他妻子的“后门”也是钢打铁铸,她有个“三不”原则:不帮人向郑培民带任何信,不传口信,不接受任何礼品。他们的孩子很形象地说:“在廉政问题上,爸爸把前门,妈妈守后门。”一些干部贪赃受贿,腐败堕落,究其原因,不是“前门”没把住,就是“后门”没关紧,或者干脆“前门”、“后门”…  相似文献   

3.
《党建文汇》2002,(12):38-38
柳传志是一个创业的传奇。这个传奇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领导联想由一个11人20万元的小公司用14年时间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计算机公司,更重要的是,他的传奇故事对许多立志创业的青年人来说都是一种激励,这个传奇让每一个中关村创业青年都可以怀有这样一个希望“如果我足够地努力,也可以像他那样地成功。”  相似文献   

4.
我认识张困斋是在日本投降以后。在1946年,当时中共上海地下市委要建立一个有合法掩护的联络站,用作市委同学委联系的一个点。我是负责学生运动方面工作的,领导是困带的哥哥张承宗。经过一个时期的筹备,我用组织提供的资金.在闸北开设一家益丰米行.由我任经理,另外在福煦路(现延安西路)开设一家丰记米店,由田斋担任经理,我就成了该店的股东。有了这个合法的身份,我可以出八米店找困斋,由他为我转告上级的一些情况,他也可以到米行找我,转达上级对学委的指示。当时我尚不知因斋除担任这个任务外,还为地下市委联系同中央通讯的…  相似文献   

5.
“你是找我这个老乡开‘后门’的吧”1958年7月,正值盛夏时节,周总理的家乡、江苏省淮安县副县长王汝祥受县委委托到北京去见周恩来总理。县委交待他的任务是:一、汇报淮安工作,请周总理对发展故乡的工农业生产给予适当“照顾”;二、向周总理直接请示他的旧居处理问题。从淮安出发上路,王汝祥的心里总在想,周总理日理万机,他能有时间接见我吗?到北京后,王汝祥忐忑不安地到国务院说明了来意,没想到周总理很快就安排时间接见了他,还请他吃了饭。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总理,王汝祥的心情非常激动,本来想好的话,总是词不达意,丢三拉…  相似文献   

6.
上帝想改变一个乞丐的命运就化作一个老翁前来点化他,他问乞丐:“假如我给你1000元钱,你如何用它?”乞丐回答说:“这太好了,我就可以买一部手机呀!”上帝不解,问他为什么。“我可以用手机同城市的各个地区联系,哪里人多我就可以到哪里去乞讨。”乞丐回答说。上帝很失望,又问:“假如我给你10万元钱呢?”乞丐说:“那我可以买一部车。这样我以后再去乞讨就方便了,再远的地方也可以很快赶到。”上帝很悲哀,这次他狠心说:“假如我给1000万元呢?”乞丐听罢,眼里闪着光亮说:“太好了,我可以把这个城市最繁华的地区买下来。”上帝挺高兴。这时乞丐突然补充了一句:“到那时,我可以把领地里的其他乞丐全部撵走,不让他们抢我的饭碗。”  相似文献   

7.
阅读应当被看作是人类的一个文明的行为。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与阅读是密不可分的。阅读使人类走出了蛮荒.阅读使人类有了自己的历史。实际上,阅读史与文明史几乎就是同样的历史。我一直认为一个人最迷人的、最值得赞美的、也是最经得起审美的一个姿态,是阅读的姿态。不论是你坐在桌子跟前,还是说很休闲的时候躺在床上,甚至是坐在厕所里,我都以为是人世间最优雅的一个姿态。那么,这个姿态在一个人的童年、少年时代我想他就应该有的。我们常常说,这个人有书卷气,我们在给这个人做这样一个评价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说这个人是世界上最有质量的人。书卷气哪里来?书卷气就是通过长期的阅读慢慢形成的。它从人的灵魂与骨头、从人的眼底无声无息地散发出来。我在北大讲过这样一个事情,我说.如果有一些人不阅读.造物主造出的这个人质量其实是很差的。我见过许多先生.这些先生我对他们很崇敬,但是有时候我暗暗地一想,这个人如果不读书,他将会怎么样?他们长得很丑,长得很不好看,唉,就是通过阅读。这个时候他产生了一种气质。这个气质我认为是人世间最美丽的东西。这时我发现我面前站着的那个个子矮小的先生,是世界上最伟岸的人。  相似文献   

8.
胡双庆 《廉政瞭望》2010,(13):65-65
父亲干了一辈子,临退休还是个普通工人,一官半职都没混到。跟他一届的老牌大学生,哪个不是做了厅长、处长的,而且都将自己的子女们安排得妥妥当当、风风光光,他倒好,就在我即将下岗的紧要关头,也没肯站出来帮我说半句话。我下岗后,父亲也没去找过任何同学、朋友拉拉关系,开个后门。还是我自己在一家小工厂找了份临时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家访作为班主任了解学生情况的重要途径,可以解决教师许多在校无法解决的问题,捕捉到新的教育契机,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记得我曾经教过一个叫“小龚”的学生,他是学校里一个“重病号”,上课不认真听讲,有时老师批评他,他还会顶嘴,甚至还动手打老师,人称“稀泥巴”。接手这个班后,我找他谈了几次心,可他依然我行我素,置之不理。无奈之余,我决定去家访。到了他家后,我才知道造成他性格的原因:他父母正在闹离婚,父亲脾气暴躁,对儿子经常非打即骂。那天,我委婉地批评了他的父母。第二天,我再找这位同学谈心,首先对他的…  相似文献   

10.
刘滨 《廉政瞭望》2011,(2):34-35
2010年12月9日下午4时,车牌为皖P09990的小轿车停在了湖北省黄石市公安局的后门。驾驶座上的中年男子呆坐了十多分钟,然后打开车门径直走向门口的保安说:“我杀人了,我要自首。”赶来的警察随即在他的车里发现一具女尸。  相似文献   

11.
一位老太太说他“是共产党的真孙子。”为了追寻这个“真”字,我来到乾县县委。从他身上我度量出这个“真”字的深刻内涵,我体味到一个共产党人的公仆情感。纪委书记说:“县常委们都叫他好班长。在工作中,我把他作为榜样。”在乾县我首先见到的不是县委书记李永民,而...  相似文献   

12.
张思宁 《当代工人》2011,(18):35-35
认识他的时候,他是个已婚公务员。可是,我们还是相爱了。他告诉我,他的婚姻并不和谐,他会离婚,然后娶我。为了这个承诺,我毅然辞了工作,卖掉房子,从一个北方城市来到深圳找他。可是,几经哭闹后,我终于明白,他根本没有离婚的打算,他骗了我,我却无计可施。我们就此决裂。  相似文献   

13.
人穷志不穷     
邓拓 《党课》2012,(4):64-65
一位青年学生前天来看我,谈起他有一个打算,想把明代黄姬水编的《贫士传》选译成语体文,问我赞成不赞成。我觉得他这个想法很好,当时就表示完全赞成,希望他早日着手选择。  相似文献   

14.
邵衡宁 《党课》2013,(22):79-81
今夜我又梦到妈妈了:76岁的她从养老院后门成功“出逃”,一路慌慌张张、跌跌撞撞,直奔她梦牵魂绕的家,那个她和外婆曾经的家……怕被我们再度找到送回养老院,她在家后面的荒草地里东躲西藏,还扔掉了手机卡,决然切断了和我们、也是和这个世界最后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讲过一个三个石匠的故事:一个过路人问三个正在凿石的石匠在做什么。第一个回答说:“我在挣钱过日子。”第二个说:“我在做全国最好的凿石工作。”第三个石匠抬起头来,眼中闪烁着光芒,说:“我在建筑一座大教堂。”对第一个石匠来说,工作只是为了挣钱。第二个石匠则有更高目标,他要做到最好。而第三个石匠却有梦想,他要建筑一座精神家园。在这个故事中,梦想可以让人眼中放光。  相似文献   

16.
怀念老彭     
完完全全没有想到,老彭竟先我这个重病在身之人而去。去年冬至那一天,我们还一起被一老朋友所邀去双流吃羊肉。我和他夫妇二人来去同乘一辆车,大家在车上谈兴较浓。这才多久?才一个多月,怎么就走了呢?二月一日下午我去医院看他,他躺在床上,正在吸氧。他见我进了病房,就说:“你又来看我了,谢谢你。”停了一下他又说:“林温如手术后恢复得很好,能下楼打牌去了。”他又告诉我,华文江也病了,就住在这层楼的17号病床。言谈中,他的神志十分清楚,精神也还可以,怎么第二天的傍晚就传来噩耗,这怎么能让人相信呢?他是非同寻常地…  相似文献   

17.
人民的好公仆,湖南省委原副书记郑培民同志,廉洁自律,一尘不染,高风亮节,赢得众口称赞。他的廉政经验其实也很简单,关键是他既把住了“前门”,他的妻子又守住了“后门”。  相似文献   

18.
正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张闻天曾担任过党的总书记。因在莫斯科红色教授学院学习、任教而被誉为"红色教授"。在他的一生中,无论身居何位,他从不为自己和家属谋私利,甚至为了避嫌而苛待自己最亲爱的人。"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公仆对人民只有奉献的义务,没有索取的权利。"这是张闻天一贯奉行的原则。己正是无声的示范,榜样是鲜活的价值观。张闻天曾多次明确表态:"不要说我没有后门,就是有后门我也不开!"  相似文献   

19.
越战期间,美国男子穆司提每晚都点着一根蜡烛,站在白宫前表达其反战立场。有一天晚上下起了雨,他还是手拿蜡烛站在那里。一个记者忍不住问他:“穆司提先生,你真以为你一个人拿着一根蜡烛站在这里,就能改变这个国家的政策吗?”穆司提回答:“不,我这样做不是想改变这个国家,而是不想让这个国家改变我。”  相似文献   

20.
《新湘评论》2012,(18):49-49
每一次看到这位慈祥的老人.总让我想起我的亲人。他的亲人,有13亿之众。他的亲人,是一个国家的人民。这个人,就是温家宝。我常常想,是什么让他内心的涓涓细流汇聚成无边的大爱,像亲人一样熟悉、亲切。是母亲,是母亲对他的教诲与叮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