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永井荷风是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文章以其《美利坚物语》与《法兰西物语》这两部作品为例,从日本唯美主义区别于西方唯美主义的特征之一即异国情调与江户情调的融合出发,分析这种融合倾向的表现,并发掘此种表现背后隐藏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审美趣味、艺术观和人生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20世纪初期周作人对永井荷风其人其文产生强烈共鸣的历史事实,并通过对两位作家的社会背景、人生际遇、文学底蕴以及个性气质的比较,发掘了两位中日现代文学作家之间精神内核上的相通之处,以及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的艺术创作规律.  相似文献   

3.
日本近代文学与疫病关系密切。广津柳浪的《残菊》、森鸥外的《假面》以及夏目漱石的《从此以后》《门》《心》等作品充分体现了结核和伤寒与文学的关系。在以西班牙大流感为题材的作品群中,芥川龙之介、秋田雨雀、永井荷风、岸田国士等文人以日记、信件或随笔的形式记录病症与病痛。这些个人记录远比官方记载更鲜活、直观,也更能引起后人的共鸣,对于疫病防御颇具启示。小说在深入挖掘人们直面传染病大流行时的内心变化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志贺直哉的《流行感冒》、菊池宽的《口罩》和宫本百合子的《伸子》是此类作品中的精品。这些作品不仅触及人物的内心世界,还揭示出对他者的暴力、卫生观念欠缺、异国感染者的心理抚慰等社会问题,从而显示出作品的深刻性。疫病文学再现了被感染大潮所吞没的个体的人生、情感与生命的光环,这是疫病文学的现实意义之所在。在文明批评与现实批判方面,与谢野晶子的《从感冒的病床上》和《死亡的恐惧》发人深思。另一方面,日本近代书写疫情的文学也暴露出局限性。仅关注个体的生存状况与心理状态,鲜有对共同体和社会的深入思考;缺乏宏观的视角与恢弘的构架,难以通过作品把握感染病流行时整个社会的状况与日本人群体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河西 《新民周刊》2012,(40):41-41
只要我们梳理一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人生履历,就会发现,诺贝尔文学奖并不是一个全然"套上意识形态的外壳"的文学奖项。以政治标准来评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诟病诺奖者的主要手段,有人要说莫言太软弱,有人又说索尔仁尼琴以政治换取文学的筹码,事实是这样的吗?诺贝尔文学奖在冷战时期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不少指责,不可否认,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5.
七七事变以后,战争空气日渐浓厚。而太平洋战争开始后,日本思想文化上的国家专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甚至于人道主义文学也遭到了打压和否定,部分左翼作家被强令禁止创作。大部分作家作为战地报道员被派遣到各个战地,"国策"驱使之下的"国策文学"应运而生,称颂战争、鼓吹国家主义的报告文学充斥纸面。日本近代以来树立起的文学独立精神已被摧毁殆尽,文学开始失去了自身应具备的独立性,成为政治的"御用"品,作家成了政治宣传的傀儡。本论以石川达三和火野苇平两个作家为例,试图解读日本作家在侵华战争时期的"文学报国",进而对国策文学做一全面考察。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以翻译外国文学开始其文学生涯的,而他最早译介的域外文学正是法国文学。自清末林琴南翻译小仲马名著《巴黎茶花女遗事》起,法国文学便源源不断地输入我国。鲁迅在南京求学时,就已阅读过法国作品。1902年,他赴日本留学,与法国文学的接触就更为频繁了。到日本不久,鲁迅即开始译介法国文学的工作,直到晚年仍有译作问世。虽然鲁迅介绍的法国文学作品数量不是很多,但他毕竟是我国最早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先驱者之一。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学中,鲁迅最感兴趣的似乎还是法国文学。首先引起鲁迅注意的法国作家是维克多·雨果(1802-…  相似文献   

7.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12,(42):64-65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放眼世界。莫言得奖之后,三位诺奖巨头的扎堆访华,希望能让双方多一些互信和理解,而少一些攻讦和封杀,这是对文学最好的尊重。是不是事先都商量好的?中国本土作家史无前例刚刚得到诺贝尔文学奖轰动世界,刚过一个星期,诺贝尔文学奖终身评委马悦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谢尔·埃斯普马克和1986年诺贝尔文学...  相似文献   

8.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12,(40):35-38
莫言说莫言热可能一个月后就会复归平静,那么到那个时候,严肃文学的冬天是否又要来临?我们希望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会为中国文学带来一些真正的改观,一切向钱看的文学市场化潮流让位于文学本身,那才是文学幸甚,中国幸甚!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诺贝尔文学奖创办至今,每次颁奖,几乎都会引发一场不小的口水战。达里奥·福和赫塔·米勒得奖...  相似文献   

9.
阿尔贝·加级是与萨特齐名的存在主义文学大师,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在法国20世纪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加缨在47岁时不幸于车祸中罹难,但他留给后人的作品在法国乃至全世界都是永世长存的。长篇哲理小说《鼠疫》是他文学创作生涯中典型的代表作之一,集中体现了他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积极入世的一面,不仅在社会认识功能,而且在文学审美功能方面都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借鉴的东西,特别在人物塑造方面更是可圈可点的。因篇幅所限,笔者只想就主人公里厄医生形象谈谈个人的一孔之见,以就教于同行专家和广大读者。加级认为文学…  相似文献   

10.
自冷战时期开始,随着非洲殖民地的相继独立,日本便开始关注非洲大陆上出现的年轻国家。对于日本来说,非洲具有独一无二的战略意义,这里不仅蕴含大量天然资源,还拥有人口庞大的市场,而且拉拢非洲国家更有助于日本推行其联合国外交。与中日、美日、日欧相关问题研究相比,尽管国内学界对日非相关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中非合作愈发密切以及非洲大陆再次成为大国博弈的舞台,研究日非关系、日本对非战略及政策以及日本在非洲的动态,不仅可以充实对日本未来走向的了解,而且还可以通过研究日本援助非洲的案例,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郑若麟 《新民周刊》2012,(40):24-24
一位几乎是"纯"中国的作家,在获得诺贝尔奖与获得茅盾文学奖之间,是否存在着质的差异呢?诺贝尔奖,特别是它的和平奖和文学奖,历来会引起种种争议,而且还往往非常激烈,原因很简单:一个弹丸小国的几位老人居然成为全球文学和政治价值取向的评判者,他们能服众才是怪事呢。本来世人根本就不必那么认真。如英国人就从来不认为诺贝尔文学奖...  相似文献   

12.
何映宇 《新民周刊》2012,(47):68-69
"莫言热"能否带来文学的真正繁荣,能否带来国民阅读经典的回归?很快,诺贝尔文学奖新科状元莫言先生就将踏上斯德哥尔摩的领奖台。莫言先生会不会穿燕尾服跳交谊舞还在两可之间,12月1日上午,"诺贝尔文学奖与中国当代文学价值重估"研讨会先行一步,30余位国内重量级的批评家齐聚一堂,讨论的主题是:莫言得奖是不是实至名归,莫言得...  相似文献   

13.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以来的近10年中,日本经济总体上一直处于长期萧条甚至衰退的困境之中,日本舆论称之为“失去的10年”。据资料显示,在过去的10年中,虽也有个别年份的增长,但都是昙花一现。10年平均的经济增长率几乎为零,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达到战后创记录的5.4%的水平;国家债务、财政赤字和银行呆帐坏帐都达到空前的规模,2001年日本经济出现负增长,而2002年的前景也很不乐观。在过去的相当长时间里,日本一直是西方国家中的优等生,在经济增长方面处于领先的地位,而现在却一改常态,陷入长期萧条的泥潭而不能…  相似文献   

14.
风骨与物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的专业是日本语言,但闲时也思考一些有关中日文学的问题,且此癖已积20余年,因而对中日文学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表象而入里的渐变过程。在这一漫长的渐变过程中,笔者也拜读过不少中日学者关于中日文学的论著,其中又以中国学者的论著居多。每当读罢掩卷之际,均感茅塞顿开,受益良多。然而,这些论著的内容主要是中国文学在日本的流布与传播、日本对中国文学的师承与借鉴、中国文学在日本的历史地位、日本对中国文学的评价与研究等等。至于中日文学的本质区别,可能因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之不同,诸学者所论甚少。有鉴于此,笔者拟就中日文学的本质区别聊发议论,以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5.
《竹取物语》是日本最早的物语作品,它诞生于日本从"唐风文化"向"国风文化"的转型时期。在《竹取物语》的叙事风格和思想内容中,既包含许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同时也具有日本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特征。研究《竹取物语》不仅有助于了解日本物语文学的叙事特点,还能进一步认识平安时期日本文化转型的一些特征。  相似文献   

16.
王佳 《法国研究》2008,(3):55-58
寓言这一文学形式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产生年代更是早于戏剧、小说。在人类早期,文字还没有出现的阶段,文学创作与传播主要依赖于口头形式,而寓言作为最早出现的文学形式之一,主要也是人民的口头创作。它和同时期的神话、民歌、笑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国东北文学与日本文学关系研究的大前提,对日本文学中关于以中国东北(主要指伪满洲国)为题材的作品予以界定,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种类型:1.日本作家以不同身份在中国东北生活期间所著述的文学作品;2.日本作家以各种理由来中国东北短暂滞留期间撰写的作品;3.日本作家在归国后,基于在中国东北的经历或体验,所著以中国东北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后一类作品中,较早问世、且具有一定影响者,首推长谷川四郎的《张德义》。短篇小说(张德义)发表于1952年第8期的《近代文学》,后收入作品集《鹤》。小说根据作者的切身经历,以日…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正在不断地全球化。为了适应这种经济全球化的需求,许多国家开始着手教育改革,与以往相比,这些教育改革都更加重视对本国历史和文化的教育以及独立思考和生活能力的培养。但是,过去很重视的文学教育却出现了明显的倒退现象。这种现象在经济发达的日本似乎尤为突出。文学教育是否还有必要?如何进行文学教育?等问题摆在了文学研究者和教育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与21世纪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90年代的长期经济停滞,不仅使日本失去了10年,而且使日本经济积累了许多深刻的矛盾.这些矛盾既是日本经济长期停滞的重要原因,又是日本经济今后发展的严重障碍.进入21世纪,通过经济和社会改革,如能解决好这些矛盾,发掘出潜力,日本经济还有可能实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尔曼·黑塞是深受读者喜爱的德语作家。1919年饱受一战折磨的黑塞来到瑞士堤契诺。在《堤契诺之歌》一书中,黑塞以文画辉映的方式记录四季,抒发感恩,反思科技化,歌颂第二故乡。对文学研究来说,《堤契诺之歌》结构轻巧却内涵丰富,是了解黑塞的一部佳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