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福泽谕吉(1834—1901)作为日本明治时代的杰出启蒙思想家,被誉为“日本文明之父”和“日本的伏尔泰”。在日本明治维新之后,他的思想得到极其广泛的传播,不仅影响了日本的国民和政府,而且在中国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20世纪初期被梁启超、陈独秀、杨贤江等人介绍和传播,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也有许多学者对其分类介绍和研究。如从其哲学思想、教育思想、道德思想、实学思想、文明史观、资本主义现代化思  相似文献   

2.
为拓展分割时代、分割体制的理论与实践的平台而投身其研究活动的两位老学者姜万吉(查明亲日反民族行为真相委员会委员长)和白乐晴(首尔国立大学名誉教授),就有关光复60年的意义进行了座谈。2005年7月29日,在首尔市钟路区“查明亲日反民族行为真相委员会”委员长办公室里,由《同民族(Han-Gele)》记者韩胜东主持,两位学者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探讨了有关克服“分割60年”的发展之路。主持人:您认为1945年8月光复的同时提出的历史课题在过去的60年是如何实现的?姜万吉(以下简称姜):任何民族在过渡到近代社会的过程中,比较重要的课题就是实现国…  相似文献   

3.
日本与其他资本帝国主义国家一样,殖民地是构成其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形成、确立、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代帝国主义正是依靠对殖民地的剥削、压迫,而维持其生存与发展的。在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发展史上,日本是一个“后起之秀”,他通过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太平洋战争连续不断的一系列侵略战争,先后攫取到台湾、朝鲜、“满洲”等殖民地,占领中国大陆、东南亚、太平洋各岛等地区,对其全面实行殖民统治。由于日本是一个先天不足而早熟的、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因此其殖民统治更具有其军事封建性、法西斯残酷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本在对其战争责任的态度问题上不断与亚洲其它国家发生冲突。日本国内的右翼分子不断制造事端,企图否认日本在第二次大战中对邻国所犯下的罪行。历史教科书、官方参拜靖国神社以及最近的“慰安妇”问题,成为亚洲人民关注的热点。2003年1月14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就任以来第三次参拜了靖国神社,他已于2001年8月13日和2002年4月21日两次参拜,遭到了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这一次,在包括亚洲人民的强烈谴责声中,小泉仍然我行我素,并且声称以后要年年参拜。这更使问题的争议达到了白炽  相似文献   

5.
杭州大学日本研究所王勇教授是我国学术界近十年来崛起的一位新秀,他所编纂、翻译和撰写的一系列作品深受到国内外的好评。最近有幸拜读他的两部新著:《中日关系史考》(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和《超越时空的圣德太子》(日文版,日本大修馆,1994),感到颇有新鲜感,质量相当高,确实不凡。不仅角度新疑,想像为丰富,视野开阔,而且立论精当,考证严密,很有说服力,实在是值得一读。 《中日关系史考》以四篇十六章的篇幅,分别就历史、典籍、文物和文学四个领域里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考证,其中许多东西我国无人触及过的。特别在典籍篇,作者提出了“汉籍宏观研究的构想”,对“汉字文化圈”进行了研究,这是我国日本学研究领域内的一大突破。传统的中日关系史研究局限于中日两个国家,现在则跳出国别局限,把它置于东亚汉字文化圈的群体中加以综合考察,这不啻是一个大胆的研究偿试。在书中作者认为,汉  相似文献   

6.
“环太平洋联合设想”是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大平正芳竞选日本自民党总裁时首次正式提出来的。在他上台之后,把它作为日本的外交方针加以推行。一九八○年七月,铃木善幸继任首相后,表示赞同大平的“设想”,并继续予以推行。一九八二年六月十六日,铃木在美国檀香山“东西方中心”发表演说时,倡议“太平洋团结设想”。日本报界认为,这是大平“设想”的延续。这说明,日本政府虽有更迭,但不会影响“环太平洋联合设想”作为日本既定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正如东京大学教授佐藤说的:“日本面向太平洋这一点,不论是  相似文献   

7.
余倩 《法国研究》2001,(1):203-209
自从著名英国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 ( 1 797~ 1 851 )于1 81 8年发表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副题为《现代的普罗米修斯》)以来 ,科幻艺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长足发展 ,逐步摆脱了“一次性消费品”的形象 ,最终在文学殿堂上站稳了脚跟。科幻艺术能有今天 ,法国人功不可没。在小说方面 ,1 9世纪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 ( Jules Verne,1 82 8~ 1 90 5)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的鼻祖”(或称“科幻小说之父”)。他给后人留下上百部科幻小说 ,形象夸张地反映了 1 9世纪“机器时代”人们征服自然、改造世界的意志和幻想。儒…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最初了解吉田松阴 ,是在康有为创办的万木草堂就读时期 ,通过读松阴的著述《幽室文稿》而得。戊戌变法失败后 ,梁启超逃亡日本期间 ,在给品川弥二郎的信中写道 :“启超昔在震旦 ,游于南海康先生之门 ,南海之为教也。凡入塾者皆授以幽室文稿。曰苟士气稍有衰落 ,辄读此书 ,胜于暮鼓晨钟也。仆既受此书 ,因日与松阴先生相对晤 ,而并与阁下相对晤者 ,数年于兹矣。”①《幽室文稿》一书 ,是松阴从安政五年( 185 8年 )一月到安政六年五月 ,被东送期间所作的文章、书简、诗歌等的集成 ,是松阴后期思想的反映。由此可见 ,早在戊戌变法之前 ,…  相似文献   

9.
纵观日本现代化历史 ,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对大国地位的强烈诉求是一脉相承的 ,其现代化进程实际上就是实施大国战略的过程 ,并且 ,这两次历程有着惊人的相似性。了解日本的过去 ,无疑将对于我们分析新世纪日本的外交走向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一、现代化的第一次历程 :从崛起到崩溃日本第一次现代化历程大致从明治维新始到第二次大战结束止、约百年时间。在这一时期 ,“脱亚入欧”是日本现代化取向的第一特征。“不言而喻 ,1 885年福泽谕吉在《时来新报》发表的‘脱亚论’ ,决定了日本现代化的方向。”①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化时期最重要的一…  相似文献   

10.
自1979年日本开展对华直接投资以来,经历了一个起伏多变的发展过程,如今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投资大国。中国加入WTO,进一步开放市场,放宽对外资限制是一种必然趋势。这无疑会对与中国有着密切经贸关系的日本产生重大影响,为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机遇。为此,中日双方有必要共同努力,采取更积极的对策,促进  相似文献   

11.
今年已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第61个年头了,“作为当年的法西斯侵略战争发动者之一,日本是有责任深刻地反省历史并向曾经饱受侵略之苦的国家和人民道歉的。”然而,靖国神社问题,钓鱼岛问题,频频修改和平宪法……这一系列不和谐音使曾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苦的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不禁要思索,“日本究竟是个怎样的国度”要了解日本,不仅要摸清其历史发展轨迹,更重要的是从中探究日本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提炼出影响日本民族精神的关键因素——武士道。研究武士道产生、发  相似文献   

12.
佐藤内阁时期“日台”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1 952年“日台条约”的签订到1 972年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为止 ,日本一直与台湾当局保持着所谓的“外交关系”。纵观这二十年 ,日本历经几次内阁更替 ,历届内阁虽然继续坚持对台保持“外交关系”的基本方针 ,但在具体的对台政策上却存在着差异。例如 ,吉田内阁、岸内阁与佐藤内阁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对台亲近的政策 ,而池田内阁、田中内阁却采取了对台疏远乃至断交的政策。其中 ,岸内阁和佐藤内阁尤以“亲台反华”而著称。岸内阁之所以“反华”是主要为了实现修改安保条约的外交目标 ,那么 ,佐藤内阁“亲台”的根本动因又是什么呢 ?本文拟…  相似文献   

13.
风骨与物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的专业是日本语言,但闲时也思考一些有关中日文学的问题,且此癖已积20余年,因而对中日文学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表象而入里的渐变过程。在这一漫长的渐变过程中,笔者也拜读过不少中日学者关于中日文学的论著,其中又以中国学者的论著居多。每当读罢掩卷之际,均感茅塞顿开,受益良多。然而,这些论著的内容主要是中国文学在日本的流布与传播、日本对中国文学的师承与借鉴、中国文学在日本的历史地位、日本对中国文学的评价与研究等等。至于中日文学的本质区别,可能因研究领域或研究方向之不同,诸学者所论甚少。有鉴于此,笔者拟就中日文学的本质区别聊发议论,以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4.
1953年开始发表的《时间》,是日本战后派代表作家堀田善卫直接描写南京大屠杀的长篇小说,这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恐怕也是日本同类题材中唯一的一部长篇作品。文章以此为文本,着重分析经历了战争一代的日本知识人对于以南京大屠杀为重要场景的近代日本侵华战争和中日关系的认识。原本几乎与中国无缘的堀田,战争结束前后将近两年的上海经历,促使他对中日关系开始了痛苦而深刻的思考。《时间》便是他这一系列思考的集大成之作。这部作品,高度凝聚了这一代有良知的日本知识分子对于过去的战争、中日关系和东亚命运的沉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井上毅(1844-1895年)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在担任文部大臣期间,实行的教育改革涉及教育领域的诸多方面,对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确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和日本近代著名教育家森有礼一起成为“日本近代教育制度的创始者”。本文试就井上毅的教育思想做一全面的介绍和探析。 一 井上毅于1844年出生于日本熊本藩一个下级武士的家庭。幼年时即开始学习系统的儒家经典,受儒学影响很深。他所在的学堂虽然也以儒学为正统,但却具有自己独特的“实学”学风,注重朱子学的“存养省察,实践躬行”的学问观。这使井上毅形成了自己的实学态度和思考方式,对他教育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前后,井上毅已步入青年时代。系统的儒学教育和“实学”学风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忠君爱国”和“崇尚实用”的观念,面对国家兴亡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16.
《新民周刊》2019,(1):73-73
岁月匆匆,转瞬又到岁暮。2018年,是日本“平成时代”最后一年,2019年日本将采用新年号。日本政府规定,2019年4月30日现任明仁天皇退位,5月1日,新天皇即现任皇太子德仁继位。届时,日本年号更新。平成是近代后日本第四个年号,共历30年(1989-2018)。近代的前三个年号分别为“明治”44年(1868—1912...  相似文献   

17.
论黄遵宪的《朝鲜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撰写《朝鲜策略》是黄遵宪驻日  期间最重要而影响深远的  外交活动之一  黄遵宪是晚清著名的外交家、诗人。很早时 ,他就注意到外交的重要性。 1876年 ,黄氏便“感怀时局 ,以海禁大开 ,外人足迹如履户庭 ,非留心外交 ,恐难安内”。① 1877年底 ,他跟随何如璋到日本 ,任驻日使馆参赞 ,直到 1881年调任驻美国旧金山总领事。作为初出国门的年轻外交官 ,他立即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了外交事务之中。他以杰出的外交才能和努力的工作 ,为清政府提供了大量有关日本和世界的信息 ,积极建言献策 ,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这是他从事外交活动…  相似文献   

18.
1937年“7·7”事变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为止,历时8年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在8年抗战中,作为当时代表中国合法政权的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一方面进行抵抗,另一方面又和日本进行了频繁的“和谈”。如何理解和评价蒋日“和谈”?这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和中日关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传统的观点认为,抗日战争期间蒋日“和谈”反映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在抗日战争中妥协投降、卖国求荣的反动本性。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蒋日“和谈”的性质有了进一步认识。抗日战争时期,蒋日“和谈”,固然反映了蒋介石集团在抗日战争中的不坚定性和妥协动遥的一面,但绝不能因此而不加分析地,把所有的“和谈”都看作是投降买国。我们不仅要看到“和谈”的妥协动摇性,而且也应看到某些“和谈”的策略性,战略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9.
神道教乃日本本土宗教,即便在战后因一系列宗教政策出现了一段“裂变期”,它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与存在价值。当下,日本保守势力为转移国内矛盾、减少内部摩擦,便利用宗教势力努力促成竞和关系。因此,摸清神道的历史发展轨迹以探究日本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是了解日本国民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这有助于获得考察日本政治走向的新视角,有助于对日本当代神道教的发展以及今后走向有更清醒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进一步剖析日本,更好地解读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20.
查道炯 《当代亚太》2004,(11):15-19
冷战后日本在追求成为一个“正常国家”的过程中 ,采取了与冷战前追求日中友好所不同的政策。虽然尚无证据认为日本在追求与中国建立一个不友好甚至是对抗的关系 ,但中国在对日政策的问题上仍应争取主动即修正 1 972年以来一直坚持的“友好”、“合作”等传统上的习惯标准 ,而应以中国自身的利益为中心处理中日两国关系。在这一视角下 ,日本的对华政策是否能回到冷战前的友好姿态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