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社会的一种传承文化,民俗始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更新而不断地消长演进,发展变迁。如今,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在多样文化互相碰撞的时代里,中国的传统民俗文化不可避免地开始了它现代化的征程。怎样才能让传统与现代顺利衔接,让传统的民俗文化稳定、健康地可持续发展呢?传统戏曲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发展策略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大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党的二十大再次作出部署: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在乡村公共治理场域,国家、乡村社会和农民作为重要的结构力量与实践主体,共同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S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践说明:依托国家高位推动、地方政府专项部署与生活场域机制构建的耦合作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逐步深入农民日常生活,实现与农民以家户为核心的生产生活方式“对接”。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治理资源遵循“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逻辑,持续重塑农民生活空间,以家户为治理单元规范农民生活秩序,并通过现代化改造形塑农民生活实践,进一步赋能农民主体参与,从而建立起治理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3.
王德福 《理论月刊》2022,(12):109-119
社区工作者是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构建完善的激励与培养机制是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社区工作者经历代际更替与工作嬗变后,新生代社工被认为普遍面临职业困境。实现社区治理现代化,一方面要精简社区行政负担,另一方面要在住宅小区业主自治事务上建立起催化合作机制。在催化合作的新型群众工作中,混合式激励能够更充分地释放激励效应,社区干部培养与社区治理现代化相辅相成,实现正向循环。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在10多年来的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离广大民众的期望还有相当差距,其中一些条款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江汉区在社区建设实验中,认真解读《居组法》的23条规定,大胆开拓、勇于创新,大力弘扬自治的精神,在操作规程和实施机制上以及实验的每一个环节都结合实际,从而初步探索出一条新型的社区建设之路.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社区建设被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社区的居民自治和服务功能得到较好地发挥。近几年来,武汉市进行了以社区建设打造和谐社会的有益尝试,取得了丰硕成果。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研究社区和谐与构建和谐社会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和谐社会构建规律,对于推进和谐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2003年年初,武汉市政府根据转型期的新形势和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以强市富民为核心,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亲和力,塑造城市个性魅力,提高城市综合实力”的工作理念,明确了打造“创新、亲民、务实、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落后的农村人居环境是制约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和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文明生态村建设为发挥农村妇女潜能,参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她们既是积极的建设者,也是主要的受益者。但基层农村社会男性领导者对女性作用的忽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妇女潜能的发挥。因此,在改善妇女居住的生态环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改善性别平等的人文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7.
乡村发展的关键是要将外源性资源与内生性动力聚合转换,促进乡村“新内源式发展”。返乡青年具备专业多元、思维创新、文化素质水平高等优势,应抓住当下青年回乡创业的社会契机,使返乡青年精英成为链接外源资源与内生动力的关键性角色。本文以湖南M自然村为个案分析,探究青年精英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使村庄形成新内源发展态势的背景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青年精英在熟人社会中带领村民参与环境治理,内生性动力在村庄内部激发凝聚,依托专业优势倒逼政府外源性资源投入,以提升作用的空间范围和系统层次,使内生性动力与外源性资源进行双向反馈互动;青年精英成立村社组织、制定行动策略,重塑动能形态,通过人居环境整治事件搭接多元治理主体、助推乡村自治、孕育新兴产业,为乡村新内源式发展奠定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面对新形势下错综复杂的城市问题,传统的建筑与城市规划理论已不能全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如何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出发,综合解决现代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城市病”问题,逐步探索并建立基于地区特点的新的建筑与城市规划理论,发展人居环境科学,以指导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区域整体的协调发展,正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建筑与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提出的新要  相似文献   

9.
目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相关研究缺失了对主体---人的关注,而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应当必然地包括人的转型.人的现代转型是经由人的现代化并塑造现代人的过程.人的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有着深刻的逻辑关系:人的现代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的重要内容、条件基础和价值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使命就是培育现代公民,它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要素的现代转型.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现代转型,首先即是表现在其内容上的拓展;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应当是体现对公共领域的关注;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社会化的形式,发动社会化力量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0.
胡有清 《群众》2010,(1):57-58
<正>许多城市在建设和改造中都重视营建公共绿地特别是大型绿化广场。它既点缀了新建的高楼大路给人们带来的视觉上的单调,又减轻了高楼大路给人们带来的生活空间上的挤压,更给人们提供了休憩的一方新天地。  相似文献   

11.
楼道堆物堆料,这在旧楼房小区中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由于楼道乱堆物料直接影响社区环境卫生、影响居民出行、影响社区形象,因此清理楼道堆物堆料也成了创建文明社区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要清理一个居民小区的堆物堆料,往往得兴师动众,组织会战。办事处组织起来都感到棘手,居委会自己操作就更难以完成了。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市社区作为我国城市社会的基层基础对维护城市社会稳定、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龚学增 《桂海论丛》2007,23(6):F0002-F0002
由广西自治区党校宋涛教授等著的《传统裂变与现代超越——西部大开发与西南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变革问题研究》一书,已于2006年10月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这是宋涛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是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研究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4.
追光动画《新神榜》系列作品典型地反映了新世纪中国动画电影中视效与剧情的脱节现象,其症结在于技术性视效犹疑在两种视觉模式之间,一种是形塑主体中心的现代主观视觉模式,一种是超越主体中心的中式物观视觉模式。如何在技术性视效中弥合两种视觉模式、平衡现代性和中国性,成为动画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肯綮之一。国产动画电影应以中式物感精神为切入点,借助数字技术的镜头创造力,在现代视觉机制的“身体-世界”二元关系格局中扩展出“身体-物-世界”的三元关系格局,营构出“人观物”“物观物”“大观小”等丰富的视觉模式,延展出主体内在的自反、弥合与超越,从而走向中国空间精神所敞开的世界本源之域,表达更加深刻的现代性精神。  相似文献   

15.
16.
周志远 《创造》2015,(8):50-53
<正>秋菊的困惑,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法治进程中,现代法治思想遇到传统乡礼时产生的二难问题。序言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语出《论语·颜渊》当西方法律观念在中国传播,一套普遍合式的现代法律机制在中国建立,当中国的现代化法治进程由变法阶段深入到普法阶段,"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的特殊性决定了中国的法治进程具有不同于西方的特点"。借用时下流行语"遇见"来打比方,就是当"送法下乡"遇见乡土社会,当"法  相似文献   

17.
左世忠 《前进》2012,(8):33-35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数千年的风雨洗礼,积淀了丰厚的文化传统和文明历史,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山西这样一个既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又是我国“司法鼻祖”皋陶诞生地的地方,不仅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文化,还有着深厚的司法历史文化。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所包含的“德礼融于法”的重要特征和追求秩序、注重和谐的内在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得到了良好的传承。如何科学把握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契合点,在批判的传承中探索法院精神文化建设的路子和方法,是我们在推进现代法院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认真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2月12日,冠名"与孔子对话"的上海第五届儒学研讨会在文庙召开.会议由上海市文庙管理处、上海市伦理学会和上海市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会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