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琉璃渠村,曾称琉璃局,为元、明、清三代烧制皇家宫廷建筑专用琉璃制品的官窑所在地.元中统年间,朝廷设琉璃局,管理琉璃砖瓦窑场,其窑场设在北京外城琉璃厂,而在门头沟设有分场,派工开采烧制琉璃瓦器的原料,然后运至海王村琉璃窑,这处琉璃窑分场即设于今琉璃渠村,故名"琉璃局".明沈榜《宛署杂记》载:"三家店过浑河板桥正西约二里许,曰琉璃局".该村"三官阁"过街楼《琉璃局文昌东阁记》碑文载:"神京西五十里许,有琉璃局者,以烧琉璃著名也".  相似文献   

2.
王亮 《两岸关系》2012,(5):68-68
4月26日,由中华文化联谊会与上海琉璃艺术博物馆主办、民革中央办公厅支持的“诚意:一个中国琉璃复兴的故事——琉璃工房25周年特展”在上海开展。  相似文献   

3.
余秋雨先生是这样评价中国琉璃和杨惠姗的:中国琉璃是一种工艺,更是一种哲学和宗教。《药师琉璃光本愿经》经文曰:“愿我来世,得菩提时,身如琉璃,内外明澈,净无暇秽。”琉璃果然是一种人格,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的象征。而她却把全部荣誉献给了祖先,只想与祖先共享一个名称:中国琉璃。然后相扶相持传播给今天的世界。  相似文献   

4.
我国最早出现的琉璃制品要算是作装饰用的珠类了。从地下发掘的情况来看,西周时期用于殉葬的琉璃品也主要是各种圆珠、管状珠和作镶嵌用的琉璃片。这些琉璃珠在墓葬中或单个出现,或同玛瑙、松石等珠子混串在一起,它们是当时的贵族戴在头部、颈  相似文献   

5.
《春秋》2016,(6)
正博山琉璃是受人珍爱的工艺品,在清末盛极一时,许多商人因经销琉璃而大发其财,光绪末年,山东候补道台赵尔萃以势压人,垄断博山琉璃购销而成为一霸,引发了博山工人大规模的反抗斗争,赵尔萃被痛打。这就是博山近代史上震动一时的"炉行之变"。巧取豪夺生财路官商借势兴垄断赵尔萃,汉军正蓝旗人,出身于官僚家族。他的长兄赵尔震,工部郎中;次兄赵尔巽,同治十三  相似文献   

6.
胡颖 《小康》2005,(11):76-77
玩收藏的朋友都知道,东西并不是越老越贵,收藏品的价值还体现在其制作工艺、文化内涵、历史意义上。现在的收藏家们,不仅仅执著于那些古纸旧器,也开始发现将触角伸及一些工艺独特的现代艺术品内。初入头角的现代艺术家的作品也成为独具慧眼的收藏者的新宠。现代工艺下的“琉璃”作品,因为其造型古朴、色泽剔透、不被氧化、价格合理,具有收藏品所应有的工艺价值和收藏可能。现在市面上大约有二十多个品牌的琉璃,“琉园”可算是现代中国琉璃界的开山鼻祖。1993年,琉璃大师王侠军的作品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中国近代水晶艺术正式走入国家殿堂…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琉璃称谓的含义及其转换作出考证和辨析。认为“琉璃”一词系由春秋战国的同类词汇演化而来,既指玻璃,又指低温铅釉陶制品。唐宋以后,随着外来语“玻璃”的引进,琉璃遂成为铅釉陶的专用名词。  相似文献   

8.
琉璃般若花     
尚道 《台声》2009,(1):87-91
在古代,琉璃首先不是一种工艺,而是一种理想,一种有关纯净中的大美,坚硬中的大柔,无言中的大音,冶烧中的大悟的理想。琉璃曾一度是皇室的专用品,到了明代,也只有四品宦官和状元才能拥有。时至今日,穿越了千年时空的琉璃,几经失传、复苏,终于从宫廷走入民间,而我们对它的了解是否只停留在其华丽的外表之中?  相似文献   

9.
任才 《传承》2012,(18):62-63,75
山东博山琉璃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明清以来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由于地处齐鲁腹地,其在历史传承与发展中颇受齐鲁文化影响,并呈现出独特的地域性特点。历史上齐国重商,博山琉璃亦呈现官商并行的发展特点与途径。由于鲁国崇尚典籍文化,博山琉璃承其传统,成为其发展中的一大特色。齐鲁文化兼容性格也形成了博山琉璃开放创新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0.
老板杨惠姗     
李婧 《小康》2013,(8):51-53
从名演员到复兴中国的琉璃艺术,让杨惠珊感到,易碎的琉璃像极了人生,既永恒又无常;而"琉璃透光",又在暗示你,不管今天多么灰暗,当光照进来那一刻,生命就是华彩。25年前,她有一双柔软纤细的手,彼时她已经拍过124部电影,获得两次台湾"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和一次"亚太影展"最佳女主角。25年后,由于长年捏制泥坯、烧制琉璃,这双手已经变得骨节粗壮,不再秀美,随之逝去的还有  相似文献   

11.
在上海西郊一座风格独特的古堡式建筑里,一位端庄秀丽的女士正在雕塑一座观音像。她的神情专注,动作娴熟自如,俨然是一位技艺不凡的雕刻艺术家。她就是蜚声海峡两岸、三次获得“影后”称号的台湾著名电影演员杨惠珊。一旁形影相随的,是她的丈夫张毅先生。  相似文献   

12.
正我也是中国人,我要让佛首回到它原来的地方。——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潜入幽居寺"杀佛"中国的武侠片或者功夫片中,强盗恶霸等浑不论的反面角色,有时候会有一两句这样发狠的台词:谁敢拦我?我遇人杀人,遇佛杀佛!直白理解,他们口中的杀人,就是要残害他人性命,可是这佛又怎么杀得了呢?况且,"遇佛杀佛"此类说法,源自禅宗一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7,(14)
<正>政策更宽松一点,让外国人在中国创业就业更容易一点,这是大多数外国留学生的心声。他们同时还希望日常生活方面能更便利,比如租房、住酒店、上网等方面能够有更多选择空间。"我喜欢了解中国对外国人的政策,因为这关系到我们的未来,在中国肯定要去了解。"当问及是否了解最新的绿卡新政,来自埃及的留学生王海波这般对《小康》记者说。对于外籍留学生来说,与他们相关的中国政策确实关涉他们的未来。最近,中国政府向外籍友人和外籍华人"发福利"了,其中就惠及创新创业的外籍留学生。  相似文献   

14.
《台声》2009,(1):92-94
随着电影《海角七号》的热映,剧中女主角友子送给乐团成员的原住民琉璃珠,如今成为全台最受欢迎的礼物。其中电影中男女主角所佩戴的“孔雀之珠”和”勇士之珠”.更是卖到断货。  相似文献   

15.
一个时期以来,"用足用活政策"成了一些干部最流行的口头禅。按理说,"用足用活政策"这一说法并没有什么错,"用足"就是把政策用到位,坚决按照规定去办;"用活"就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把上级政策灵活地加以贯彻执行。但有些人却不是这样理解"用活"。请看他们是如何"用活"的——你要我实现经济快速增长,我就在统计数字上做手脚;你要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就不择手段,  相似文献   

16.
我在美国参观一所多重残疾儿童学校时,学生们围着一个地球仪在寻找"中国——大连"。这个地球仪是老师从教具库里特地搬来的。用意很清楚:除了向客人表达一种情谊外,还利用我这个"现身",给学生们当一次学习地理知识的"活标本"。他们虽不能看到中国的夭,中国的地,但看到了从那块天地间来的"人"。由此,再引发学生们的联想。类似的情景,在我访问的许多学校中,一再出现。这场景,这安排,似乎不显眼,不出奇,但很重要,很值得提倡。残疾人要和健全人平等共享,那么,首先就要"参与"。在处理残健关系上,我们提倡奉献。所谓奉献,对社会大众来说,就是要接纳残疾人,让他们参与其中;我们还强调用法来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可见,"参与"为首,"参与"是本。而且这种参与应是最大限度的。一次,我去一所收容多重严重残疾青少年的学校参观,并被邀去看学生上体育课。校车把学生送到一个很大的校外保龄球场。这个球场是城市的公共设施,每上一小时课学校为每位学生得支付一美元费用。这  相似文献   

17.
何家弘 《楚天主人》2010,(11):42-42
这是我第三次访问德国了。前两次德国之行,都让我对德国人的守规矩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我还听说了一个故事——我喜欢称之为"法治的传说"。一名中国青年到德国留学。他才华出众、相貌英俊,很快就结识了一位德国姑娘,两人双双坠入爱河。一天,两人上街,遇到一个小问题。他们要过街时,两边没有车,但是行人过街的信号灯是红灯。小伙子在国内已习惯于"过街看车不看灯",于是就大踏步地走了过去。德国姑娘看得目瞪口呆,等变灯之后才走过去,颇有些不好意思地对中国青年说"拜拜"!其理由是:这个人太危  相似文献   

18.
《台声》2016,(16)
正8月4日,台湾摄影大家阮义忠的摄影作品亮相上海琉璃博物馆。阮义忠这次上海展出的作品是其最为经典的《人与土地》系列。与历次展览不同,这次阮义忠的84幅影像作品均被配上了他自己书写的背后故事,借由影像作品的视觉冲击与文字的直观表述,观展者可以很容易地沿着情感的痕迹,走入摄影大师的影像世界。策展人张毅说,《人与土地》的展出,不只是摄影艺术的回顾,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今年元月份,通许县人大代表、新上任的孙营乡乡长张毅到活庄村检查工作时,了解到该乡芦村孤儿张小同一家生活困难,就专程到其家中看望。张小同今年14岁,他的两个弟弟分别为12岁、10岁。6年前,他们相继失去了父母,与70多岁的爷爷、奶奶相依为命,生活极为困难,老老小小一家人挤在3间低矮的房屋内,除了一头能帮他们耕作责任田的毛驴外,再也无值钱的东西了。张小同的爷爷张利春告诉前来看望他们的张毅代表说:"政府对他家年年给予照顾,只因家底太穷,全家已好长时间没有吃过菜了。为了生活,几年中两个孩子连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22)
正王侠军,被誉为"中国现代玻璃之父"。他是玻璃产业中的佼佼者——琉璃工房与琉园的创始人,亦是如今吸引世界瞩目的台湾陶瓷大师。无论是过去玻璃创作生涯还是现在所从事的瓷器创新,王侠军身边所发生的故事情节的张力和高度,都极具戏剧性。30岁之前,他拍过电影,当过演员,也做过广告人;而立之年,王侠军被一块小小的玻璃吸引,便不顾一切地投入到了"光怪陆离"的玻璃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