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3月22日,江苏省睢宁征信办又发布了第二批大众信用加减分情况报告,在睢宁官方网站"中国睢宁"和睢宁县委主办的赠报<今日睢宁>上,除了公布公民的姓名、单位、住址和加减分分值及原因外,还醒目的提醒,被公布优良信息的个人,在各种审查、执照和贷款等申请方而将被优先考虑,而被公布不良信息的个人,则要被"从严把关".  相似文献   

2.
王国强 《政府法制》2009,(23):36-37
2009年9月25日,江苏省睢宁县组织了一次行政语言和行政行为改革动员会,主题是继续探索、推进这项改革。在这次会议上,每位干部发言不得超过6分钟,发言者开始发言后,会场的大屏幕上就出现倒计时。  相似文献   

3.
"没想到江苏还有这么穷的检察院!""没想到江苏还有这么穷的检察院!"这话是2003年1月15日,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后为一级大检察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贾春旺到江苏省睢宁检察院调研时说的。当时,正值寒冬季节,当贾春旺站在露天和干警们讲这番话时,心情有几分沉重。干警们心中也不是滋味,但实在也没办法,整个检察院硬是找不到一间能挤下几十名干警的房子。据干警们回忆,那时检察院没有属于自  相似文献   

4.
公民劳动权是公民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不同的学者对劳动权有不同的界定,广义的劳动权包括与劳动相关的一系列关系的总和,具体来讲有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休息权和劳动保障权。公民劳动权的实现在现实中存在就业歧视、不充分就业、未能按时按量领取报酬等方面的缺失。要想充分实现公民的劳动权,需要致力于劳动就业制度、劳动报酬制度等有关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从1906年到现在正好是100年,100年前律师制度在中国开始由汉语规定这样一个制度,百年中国的律师制度曾经历过辉煌,也曾经历过曲折。  相似文献   

6.
“喜争好斗善诉讼,干部之间不团结。”过去,位于苏北地区(江苏省徐州市)的睢宁县,干部作风散漫,民生诉求强烈,广大群众和于部用这句“顺口溜”来概括睢宁的民风与政风。  相似文献   

7.
建立公民立法参与制度,是立法民主化的重要表现。本文对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我国的国情,建立公民立法参与制度的原则、活动方式以及公民立法参与在立法活动中所处的地位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龚波  静思 《中国律师》2009,(11):56-57
公民诉讼代理问题.以及与此相关的公民职业代理问题,需要在法律制度和工作层面上加以完善,本文对此作了初步研究,以期对立法和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王涛 《法制与社会》2011,(5):145-147
信访制度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政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政治制度,对缓解社会矛盾与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大量社会矛盾通过信访窗口不断涌现,严重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同时使信访制度陷入困境。对此,本文就我国当前的信访制度所面临的体制和现实困境、西方国家公民利益诉求机制及特点进行了探索,并对完善我国信访制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职业公民代理是伴随公民诉讼代理制度而来的一种社会现象。随着转型期矛盾的多发性,职业公民代理人在劳动、土地等纠纷中的不断涌现,扰乱了正常的法律服务市场,威胁着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在缺乏国家法的有效规范下,各地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治理规定,但由于没有上位法支持,而饱受批评。考察职业公民代理治理的制度发展及各地实践,探寻我国职业公民代理的合理规制机制,是实现法治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法学》2009,(11)
【编者按】长期以来,高校录取标准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别对待,同一所高校对各地考生设置了截然不同的标准,来自不同省市的考生面临着截然不同的受教育机会。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46条明确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这表明中国公民的  相似文献   

12.
公民监督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公民监督权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而公民监督司法权则是公民监督权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公民参与公权力行使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公民监督司法权主要通过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实现,但由于我国开展公民监督司法工作起步较晚,人民陪审员制度和人民监督员制度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其监督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与人民监督员制度。  相似文献   

13.
贾林丹 《法制与社会》2012,(31):160-161
我国公民伦理思想的历史积累并不丰厚,与此相关的公民社会发育亦不成熟,因而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公民伦理体系成了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诉求。当今时代进行公民伦理建构必须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公民伦理遵守的基点,使道德与制度形成合力真正发挥出凝聚人心的作用,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深层次的矛盾迭出。在中国式公民社会进程中,社会组织成为经济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是多元化经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法治进程中法律文化的精神内核要求社会组织代理人制度承载历史使命,其正当性自不待言,其原则设计亦应承续正当性法律文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陶伦康 《现代法学》2011,33(3):84-90
发展低碳经济、实现低碳生活,不仅是政府和社会组织的责任,也同样是公民的责任。以低碳经济的基本理念为立足点,可以对我国公民个人环境行为监管的立法现状进行剖析。同时,根据消费行为学的观点,深入阐述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公民个人环境行为监管法律体系的构建路径,即加强对消费品购买行为的监管,鼓励适度消费;加强对消费品使用行为的监管,助推节约消费;加强对废弃物处置行为的监管,确保洁净消费。  相似文献   

16.
加强公民举报权的制度保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举报”是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一种具体形式,因而属于公民基本权利的范畴。公民举报权保障要以权力保障权利。构建以“举报法”为主干的权利保障体系,应当明确公权力主体的责任、制定严密的具体制度程序,让举报权救济的渠道畅通无阻。为此,应重点抓好保密、身份重置等预防性保护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完善惩治性制度的规定,同时还应该注重社会健康举报观念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家机关签收公民文书制度(下简称“签收制度”)在我国的法律法规体系中缺位,因而导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对于国家机关存在的违法渎职行为,有权批评与建议、申诉和控告的权利,在实践中屡遭践踏,难以落实.当前急需形成一套可操作的法定国家签收公民文书制度,让法律程序与公民监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8.
余祥林、胥敬祥、聂树斌、杜培武……如果我们愿意,这个名单还可以列得更长。他们有的已经屈死。有的侥幸逃生,他们都是中国法治进程中不健全的法律体制的牺牲品。如何防止冤假错案再度发生。是司法界乃至全社会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众多学者对错案发生的原因以及防错机制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他们力图用精巧的程序设计以及诸多配套措施来防止错案的发生。李肖霖律师认为启用公民陪审团制度,使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对案件的性质和重要证据的采用与否进行决定性的表决。可以斩断人们进行关系的运作和对权力的追求,并在全社会确认道德和良知的力量,从而实现司法公正.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国家层面推进法治建设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要真正建立起法治社会,公民的参与对社会法律信仰的建立和公民法治意识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用来保障公民参与的机会和权利,但由于受现有制度设计、政治文化务件、公民主体意识等因素的制约,使公民参与法治建设缺少一定的广度和深度,需要我们在制度建设、人文环境优化以及公民主体意识的提升方面做出切实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随着刑事司法理念的不断更新,各国刑事诉讼立法都不约而同地将公民参与刑事司法程序作为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如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参与司法制度也成为需要深入加以探讨的理论课题。2011年6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