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最近读了蔡义江、陆成侯同志分别发表的《稼轩词论两题》、《谈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两篇论文(以下简称“蔡文”“陆文刀),深感他们对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这三首脍炙人口的词篇(以下只标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诗词中,咏史怀古之作,源远流长。从唐五代到北宋时期,从历史上说,是前后相继的,前者作为后者的借鉴,后者又对前者有所改革。为此,北宋中后期所出现的咏史怀古词在艺术表现上就与唐五代时期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和相异的特征,本文拟对此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词学发展史上,金陵端木采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可惜,关于端木采的作用与影响并未引起词学界的足够重视。叶恭绰《全清词钞》选端木采词三首,梁令娴《艺蘅馆词选》和于在春《清词百首》仅选一首,张伯驹、黄君坦《清词选》和沈轶刘、富寿荪《清词菁华》则未选端木采的词作,刘毓盘《词史》亦未曾论及端木采。  相似文献   

4.
稿约     
《金陵法律评论》2013,(1):320-320
<正>1.《金陵法律评论》是由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制现代化研究中心编辑,法律出版社出版的法学学术刊物。2.《金陵法律评论》坚持自主、自律的编辑理念,以规范、创新为编辑的基本追求;编辑部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稿件篇幅不限,鼓励长文,是否刊用以学术价值为唯一尺度。3.《金陵法律评论》欢迎海内外学者惠赐稿件,稿件类别包括论文、译文、评论以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以下只标词牌名)一词的作年,多数学者如邓广铭、唐圭璋、俞平伯、胡云翼先生等订为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夏承焘先生则认为作于嘉泰四年(1204)。近来,又有一些同志就这个问题展开了争论,看法迄今未能统一。作年问题虽然无关宏旨,何况相差又仅仅一年。但是,由于在作年认识上的分歧,已经多少影响到对这首词的理解。因此,弄清楚这个问题仍属需要。本文拟根据一些记载和有关  相似文献   

6.
一、本案主要事实1989年2月,中国石化金陵石油化工公司与德国巴斯夫公司合资设立了金陵巴斯夫树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陵巴斯夫),随后德国巴斯夫公司通过合同向金陵巴斯夫树脂有限公司转让七种不饱和聚脂树脂的技术,其中包括P61-972不饱和聚脂树脂(以下简称P61-972)的生产技术。1996年10月,德国巴斯夫公司将其在金陵  相似文献   

7.
司法一线     
通讯员陈建国报道:近日,司法部律师司段正坤司长、律师司机构管理处胡占山处长等在江苏省司法厅孙如林副厅长等领导陪同下,到金陵律师事务所考察工作。 段正坤司长一行是根据司法部张耕副部长关于“关注金陵律师事务所股份合作制运作的经验和作法”的批示,到金陵所调查研究的。金陵所主任李为民汇报了为何要搞股份合作制律师所以及运作3个月的情况。 段司长等领导对金陵所引入股份制后,活力增强,精神面貌大变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金陵所深化体制改  相似文献   

8.
稿约     
1《金陵法律评论》是由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制现代化研究中心编辑,《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出版的法学学术刊物。2《金陵法律评论》坚持自主、自律的编辑理念,以规范、创新为编辑的基本追求;编辑部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稿件原则在12000字左右,是否刊用以学术价值为唯一尺度。3《金陵法律评论》欢迎海内外学者惠赐作品,稿件类别包括论文、译文、评论以及学术随笔。译文敬请译者自行解决版权问题。4《金陵法律评论》采用国际学术刊物通行的注释体例,具体办法参见《<金陵法律评论>注释规范》。来稿一式两份并附英文标题,如属“论文”…  相似文献   

9.
本文继《李渔金陵事迹考(上)》之后,系统地考察了李渔客居金陵近二十年间的著述、编纂事迹;且分官吏、文人、技艺百工、隐士等四类考述了李渔这一时期在金陵的主要交游情况,并据此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李渔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是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的最后一句。翻阅各家注本,对这句话的解释大同小异。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中对这句词作了这样的注释:“(现在)凭谁去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这是作者以廉颇自比,说自己虽然老了,还不忘为国效力,恢复中原,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敌,早没有起用他的意思了。”课本的这条注释是有背于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11.
意识形态不仅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更多作为一个在某种特定利益驱使下形成的包含着欲望、情感、表象的知识系统,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功能.它包容着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等观念思想,但又不是简单的等同.意识形态是一个动态的整合的文化概念.这一理论视野提供了重新审视和阐释现代中国文学社团的可能.现代中国文学社团的源流、生成及形态等,与现代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等诸方面构成了关系复杂的网络.现代中国文学社团发展史既是一部现代意识形态史,又是现代知识分子不断追求超越自我的群体幻象.在一个互动的文化结构体系中,考察现代文学社团自身,反省现代文学社团研究,重要的是尊重文学社团的独立形态、结构特征,正确区分与文学流派、思潮的整合关系.  相似文献   

12.
纳兰成德的词论反映了崛起中的饮水词派的词学追求,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推尊词体,缘于清初词体不尊;二、注重比兴寄托,缘于清初词作因缺乏比兴而导致的寡淡乏味;三、以性情为本,反对逞才使学,缘于阳羡词派、浙西词派因使气逞才而导致率直与晦涩的流弊;四、主张转益多师,反对模拟因袭,缘于词坛宗唐、宗宋各执一端的倾向。它集中反映了饮水词派对17世纪70年代词学创作现状的反思,代表着词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历史、文化、地理、法律、个人等角度出发讨论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条件。我国法医检验早期发展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历史条件,朱熹理学影响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文化条件,南宋建阳政治文化发展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地理条件,完善的南宋检验制度是宋慈及《洗冤集录》产生的法律条件,宋慈在《洗冤集录》中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是个人努力和总结的结果。因此,南宋时期出现宋慈及其《洗冤集录》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历史必然和文化传承至一定阶段的产物,更是中华文化结晶和法医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陈平原对夏志清文学史写作的批评中强调文学史与文学批评的分界,这一提法反映了美学对于文学史家只是辅助手段的偏见。过分注重演化价值的文学史写法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即强调科学、实证的研究思维,忽略了作品与艺术家个性的关系以及艺术作品里隐含的世界观问题。文学史家在建构宏阔的史学框架时应同时具备对作品的想象性理解,因而优秀的文学史家也是文学批评家。  相似文献   

15.
刘亚斌 《金陵法律评论》2006,(1):115-120,137
“文化霸权”成为1990年代以来人们谈论东西方文学与文化关系时所使用的关键词之一,开创了在中国文论语境下的“理论旅行”。它从思维模式的“二元对立”、话语领域的西方霸权、民族情结的强烈诉求与传统文化的回归和高扬等四个方面展开其话语实践。在其话语实践中,重新陷入了“文革话语”的历史圈套,遮蔽了我国文论发展的历史与现实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对西方进行想象化的本质处理与传统文化的异化塑形,彰显出本土权力的运作机制。我国文论应该在世界文论体系的观照下实现自身的现代化,为世界文论的发展做出特有的贡献,促进文论知识科学有序增长。  相似文献   

16.
在有清一代乃至整个词学史上,真正建立起词统并对后代产生深远影响的莫过于常州词派。从张惠言、董士锡到周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以周济编的《宋四家词选》为标志,正式提出了一个体现词派特色的词统,在给学词指出一条途径的同时,也张扬了词派的理论主张及其形成过程,即从张氏的“比兴寄托”到周济的“穷高极深”之趣,再到“有寄托”与“无寄托”相统一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文学场域是由影响文学作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的各种因素所构成的有机系统,作为元场域的文化场决定着它的性质和走向.台湾的文学场域是在传统的中国文化环境中生成与发展的,它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打上了深深的中国烙印.中国传统文化是台湾文学的灵魂,为台湾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是20世纪中国文学新传统形成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在中国意识的影响下,中国文学的文学观念、制度建构和审美趋向等方面都出现了有别于古典文学和西方文学的新传统因素,诸如文学功能的历史化、文学建构的社会化和文学演进的尚武化等都较大地改变了文学书写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9.
文本研究与文学史写作的新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研究有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之分,具体则又可分为文学史研究、思潮流派研究、文学文化研究、作家研究和文本研究等多种.上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现当代文学曾经历过作家研究和作品(文本)研究颇显狭隘和单一的辉煌期,但近年来,却是文学文化研究成为中心,文本研究日趋式微,受到冷落.如何评价这一现象,如何看待文本研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的意义,贺仲明、李怡、张光芒、吴义勤等几个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和研究的中青年学者,分别从学科发展、中国现代文学特征、文学史写作和文学批评几个方面表达了看法.他们形成的基本共识是:文本是文学的基础,文学性是文学最基本的属性.虽然不能将文学研究僵化为单一的文本研究,应该在开放的前提上开展文本研究,但加强文本研究、深化文本研究,是当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应该关注的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深化对文学本体、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征的认识,强化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促进文学批评的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20.
田义勇 《金陵法律评论》2007,(2):117-121,127
历史与逻辑统一,出自哲学领域,有其错误与弊端.该命题出于预定式思维方式,实违背辩证法精神.历史与逻辑统一,与历史、文学史研究的特性不合,是文学史研究的一个伪命题.应放弃此类理论幻想,追求文学研究的多样与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