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荣文  张爱民 《群众》2022,(10):69-6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干部是不是实事求是可以从很多方面来看,最根本的要看是不是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干实事、求实效。要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坚持求真务实。实践中是否敢于说“不”和“行”就是一条重要的检验标准。说“不”与说“行”需要正气敢于说“不”或“行”需要从培植和涵养浩然正气抓起。党员干部应具有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的品格,敢于说“不”或“行”就是这种党性修养的具体表现,“敢于说”是一种修养,而“正确说”事关路径选择。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党员干部就能准确把握客观规律,懂得怎样在“不”或“行”之间作出公正而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不会说”和“太会说”郑州市委统战部政研室如今会多,什么例会、座谈会、茶话会、答谢会、联谊会,五花八门叫人眼花缭乱。大凡参加这些会,你就会发现两个问题,即有些人“不会说”,有些人“太会说”。“不会说”者自演“哑剧”,缄口不言。人家指名道姓请他发言,满...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07,(10):32-32
人的一生中。总会不可避免地、不止一次地说“是”或“不”。说“是”与说“不”。是一种选择、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也是一门艺术。二者运用和处置得好,交相辉映,相得益彰;运用和处置得不好,会留下遗憾,乃至后患。  相似文献   

4.
“亲自”说     
日前去浴室,刚进门便有位熟人笑问:“您亲自来冼澡呀?”当我惊诧之际,满座已响起一片笑声。显然,这是一句笑话。接着便有人谈到,时下这等笑话很是流行。“亲自睡觉”、“亲自吃饭”,乃至“亲自生病”等,都经常听到。  相似文献   

5.
说“隐”     
说到“隐”,自然让人想起历史上隐居不仕的隐士。上古时代的许由,尧要把君位让给他,他逃到箕山下农耕而食。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这颍水据说就是安徽巢湖城内的一汪池塘,后人便称之为“洗耳池”。  相似文献   

6.
说“稳定”     
我们通常所说的稳定,是指社会稳定,即政治稳定。具体地讲,是指没有全局性的政治动荡和社会骚乱,政权不发生突发性质变,公民不用非法手段参与政治或夺取权力,政府也不采用暴力或强制手段压制公民的政治行为,以此达到社会秩序的和谐。显而易见,稳定是一种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双向的,互动的,协调的默契。  相似文献   

7.
说“当”     
张稚庐 《春秋》2009,(6):51-53
当铺是一种古老的行业.它以现金借贷为手段.但借贷者必须以相应的实物作抵押以取信.此日“质”,俗称“当”。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期已有.距今已1500多年的历史。旧时济南繁华街市上总会看到当铺.像“高家当铺”自清末就有.其原貌如今保留下来——一所青瓦灰砖、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现就坐落在车水马龙的泉城路上。  相似文献   

8.
“濮”说     
“濮”是我国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从甲骨文到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记载、濮人的分布区域亦较广阔,东起江汉以南,北至金沙江流域,西达滇池区域,南抵元江以北。因其种属繁多,各地濮人的文化亦不尽相同,我国古文献上往往以“百濮”称之。  相似文献   

9.
朱铁志 《今日浙江》2012,(19):61-61
从古至今,读书在咱们中国都是个微妙的事情。国家要大治,首先号召书生学好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于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国家要大乱,书生往往成为首当其冲被迫害的对象,焚书坑儒使文化走向专制,文化大革命使全社会走向极端反智。在这样一种矛盾的逻辑氛围中,书生气就容易成为遭灾罹祸的莫名之气。一个人就  相似文献   

10.
说“挣钱”     
"有什么不能有病,没什么不能没钱",这是时下人们的一句口头禅。或许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使出浑身解数,搬出十八般武艺来打拼挣钱。  相似文献   

11.
说“拒礼”     
自古道:当官不打送礼的。历史上的大官小吏大都如此,临之以利,不讲其廉,对“礼”来者不拒,受之泰然,以至为之驱使、舞弊枉法。不过,也确有一些廉洁官吏,他们轻实惠重操守,不为“礼”动,在史册上留下了闪光的一笔。 悬“鹅”明心。一天有人给明朝按察使周新送来一只黄澄澄肥嫩嫩的烤鹅,请周新尝个新鲜,周新不收。送礼者硬是留下东西抢步出门走了。周新望着烤鹅想:有一次就有百次,必须慎初。于是叫手下  相似文献   

12.
说“戒”     
说“戒”李荣东河涓州大凡读过《由厢记p的人都知迈,枯恰论有个外号叫“·\戒”,这就是指“五荤”(信佛的人称大蒜、小蒜、洋葱、葱、韭为五荤)不吃,三厌天上自雁、地上的狗和水中的乌龟不食。法国大作家雨果主“论俗念”中对“戒”进行了诠释。他说:“我们的季一...  相似文献   

13.
说“隐”     
张亮 《当代广西》2005,(6):23-23
朴素就是一种自然。朴素,是没有贵族气,没有脂粉气。朴素是一种真诚的生活态度,是一种高尚的行为情操。 我们常常怀念那些这个时代所稀罕的品质,正如人们热心保护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朴素便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4.
说“疑”     
“地球为什么绕太阳运转”,“生物的物种为什么能代代相传”,“人类社会为什么能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这些都是对事物的疑。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但关键在于人们对“奇”所持的态度。如果对“奇”产生“疑”,并且破“疑”,就会解“奇”了。宋代朱熹说得好: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  相似文献   

15.
说“谀”     
  相似文献   

16.
如今,“环保”已是全世界的热门话题。对于环境问题的分析,需采取“两点论”:既要看到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又要看到人类有能力减少全球规模的环境灾难。为此,引用曾流传于法国的“莲叶难题”以及英国学者在产业革命初期提出过的“马粪公害”警告,或许对人们认识环境问题的本质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7.
说“和”     
“和谐”,《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态度温和,容易接近”。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提出“和为贵”的观点。《论语·颜渊》中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的说法;宋代林逋的《省心录》中也讲:“和以相处,宽以待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这里都为古  相似文献   

18.
说“勉励”     
佐人 《现代领导》2006,(10):30-30
每当我读到陶渊明这首诗时.总是迫切感受到“勉励”两字的重要性。勉励.就是劝勉、鼓励的意思,这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对自己的意识与行动加强锻炼与修养的十分重要的精神武器。我们的那些古代的志士仁人,差不多都靠他人诲勉.相互激励、刻苦自勉成为社会栋梁的:当年我们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打江山.离不开勉励:今天在改革、开放年代.我们要成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栋梁之材.同样离不开勉励。  相似文献   

19.
说“一”     
"一"是汉字里最奥妙的文字之一。它可大,大到万物之母,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它可小,小到一滴一点,一丝一毫……"一"虽小,小中见大;"一"虽大,大中有小。牵一发而动全身,观一斑可见全豹。所以,对于"一",要"谨思之,慎取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清代的张伯竹,为官清廉。在他写的《禁示馈送檄》中言——"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连用的八个"一"尽是些小事,然而却于细微中见精神。张伯竹惜民爱民、廉洁自好的高尚品质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是观之,善小的"一"和恶小的"一"却能体现一个人品行的好与坏,  相似文献   

20.
说“揭”     
“揭”,在反腐败斗争中,正在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关心反腐倡廉的成果,也就自然地关注这个“揭”字。揭露、揭开、揭盖、揭发……“揭”是这些行为案发的前奏,任何一起腐败案件的查处,无不经历一个揭的过程。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木不钻不透,话不说不明,事不揭不清”,只有揭了,才能把问题搞清,所以党和政府非常鼓励人们对腐败现象的揭露和斗争,每年都通过新闻媒介向社会宣布揭的态势,公告揭的结果。在今年初的中纪委八次全会上,尉健行同志又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