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与精神     
最深入研究改革与精神信仰关系的著作非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莫属,本书可和他的《儒教与道教》合起来读。韦伯一方面关心西方从古代农业社会到近代工业社会何以产生了突破,另一方面他也纳闷中国几千年有辉煌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与韦伯之间比通常所认识到的有更多的密切关系。韦伯严厉地批判了第二国际所解释的马克思主义的经济还原论,但这并不意味着韦伯拥护精神力量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历史唯心主义或伟大人物在历史中的巨大作用。相反,他在新的三个方向上扩展了唯物主义分析:(1)可能成为有意义的社  相似文献   

3.
陶杰 《南风窗》2010,(23):97-97
<正>邓丽君离去15周年,海外华人社会纷表哀悼。邓丽君的歌唱生涯见证了台湾光复后的重生。日本殖民遗风犹存,原住民的悲情,与周璇之后的民国小调同流,在戒严时代成为台湾民间的精神慰藉。邓丽君的歌唱风格,上承江南丝竹的婉约阴柔,成为南方的国民党政权的文艺代言。从《何日君再来》到《月亮代表我的心》,邓丽君的歌像《楚辞》;大陆的《南泥湾》、《洪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精神为突破口,探讨《民法典》精神的内涵,《民法典》精神的核心在"民",《民法典》精神的本质在"法".《民法典》精神与思政课程的融合,做到"五个讲清".《民法典》与专业课程结合路径.  相似文献   

5.
这部出版于1987年的著作,有两个中文译版,标题分别译为《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和《美国精神的封闭》,作者芝加哥大学教授艾伦&#183;布鲁姆已于1992年去世。关于该书,国内外有大量的介绍与评论,本文不避重复之嫌,主要原因是书中批判的一些美国社会文化现象,正以令人惊异的方式在中国重现。因此,阅读这部著作,可以为我们的自我反思与批判,提供某种不可替代的坐标。  相似文献   

6.
叶竹盛 《南风窗》2014,(25):48-49
<正>任何法律体制都是更广泛的政治体制与社会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任何"广义"的法治概念都不可避免地必须体现出一个国家在一个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体制特点。兰戴尔·裴伦堡是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与法律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和澳洲拉筹伯大学的法学教授,中文名叫裴文睿。他是国际上研究中国法治发展最为活跃的学者之一。不久前,《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述评文章《依法治国,一个伟大政党的庄严选择》,其中引用了裴文睿在2002年出版的《中国走向法治的长征》一书中的观点,"尽管与经济发达  相似文献   

7.
上世纪九十年代,他与谭盾、瞿小松、郭文景并称为中国现代音乐作曲家四大才子;他创作了《五行》、《逝去的时光》、《大红灯笼高高挂》等众多具有国际地位的音乐作品;他是法国作曲大师梅西安的关门弟  相似文献   

8.
王颖 《工会博览》2005,(16):7-7
上世纪50年代初,四川籍的钟德钧放弃大学学业,来到北京市总工会,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工作当中。从此他与当时的《北京工人》,现在的《工会博览》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这位见证过《工会博览》杂志发展、年逾七旬依然精神矍铄的老先生。  相似文献   

9.
《反思现代性·导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思现代性》是以色列希伯莱大学著名教授、社会学家、重要的现代化理论家艾森斯塔特 (Shmuel N.Eisenstadt)有关现代性研究的一部论文集。作为现代化理论“修正派”的代表性人物, 艾森斯塔特力主“多元现代性”概念。他认为多元现代性的一个共同的核心是“高度的反思性”,认为理解当代世界——实际上是解释现代性的历史——的最好方法是,将其视为文化方案多样性不断构建和重构的一个故事。本书在宏观的历史比较中分析了现代性在西方社会和非西方社会的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模式,并对现代化的“经典”理论和马克思、涂尔干、韦伯的古典社会学分析以及当代的“文明的冲突”论与“历史的终结”论提出了批评。本书中文版即将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这里发表的是作者撰写的导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4,(24)
<正>中国需要继续出发,如何找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力,如何激发社会活力,成为一个巨大挑战。这一挑战,也和政治、经济和社会是否能确立"新常态"联系在一起。去年12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习近平在所作的报告《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中,强调了要"进一步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而在2014年11月2日,在福建调研时,他又提到了要"激发社会活力"。中国亟待激发社会活力,这已形成了执政高层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1.
杨坤 《法制博览》2014,(1):94-95
本文将家庭伦理实体的特殊性、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婚后财产共同所有制的立法精神与婚姻法在私法与社会中的特殊地位三者相结合,分析了现行《婚姻法》司法解释三第七条第一款的不科学性与不合理性,为法律干预家庭的限度做出指引。  相似文献   

12.
德特列夫·阿尔贝斯(DetlevAlbers)是德国不莱梅大学政治学教授、伦敦城市大学欧洲研究论坛两主任之一;他还是德国社会民主党联邦执行委员会成员,负责起草党的新的基本价值纲领欧洲方面的内容。欧洲左翼新近创办的《社会欧洲》杂志第一期(2005年5月号)发表了他题为《欧洲社会民  相似文献   

13.
《新左派评论》杂志2002年9-10月号发表汤姆·默茨的文章《草根全球主义》,认为哈特对参加世界社会论坛的各种运动的多样性、网络化的看法沿袭了他《帝国》一书的观点,并对此提出了批评。文章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话钟南山     
这个春天,在抗击非典的过程中,中国人记住了一个名字:钟南山。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 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栏目这样描述他——他是一名院士,但现在他更像是一名战士;在抗击非典的最前沿,他殚精竭虑,勇于直言;作为一个67岁的老人,他到底承受着什么样的压力?在这场和疫病的战争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的全部精神?  相似文献   

15.
南书房     
郝亚坤 《南风窗》2011,(4):96-96
《自由在高处》熊培云著新星出版社2011年1月版本书重点落在自由与自救之上,可看作《重新发现社会》的补充,以个人为出发点,来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塑造自身的价值、获得超越环境之上的自由。作者尝试从生活的真实图景中,切入对"个人如何改变社会"之命题的诠释与论证,可以说是当代中国思想者的一种精神探索。熊培云特有的"诗歌加论文"式的表达,让灵性与理性交织,思想可汲取亦可审美,是为本书动人之处。从《思想国》,到《重新发现社会》,再到《自由在高处》,可以一窥熊培云的思想脉络。  相似文献   

16.
佚名  烟雨 《法制博览》2008,(4):13-13
格雷&#183;贝克是美国《探路者》杂志的一名记者。前不久,他去意大利采访了三个特殊的人物。这三个人在疯人院里被关了28天,而他们全是精神正常的上班族。  相似文献   

17.
德国总理施罗德在德国《新社会》2002年5月号上发表《充满机遇的时代:安全、现代化及全球化中的公正》一文,指出面对全球化,如果措施得当,世界可以走上共同发展的道路,欧盟便是生动的实例。他主张“对全球化实行民主化”、“将全球化拉回到政治轨道上来”。同时他指出,如果听任新自由主义的教条泛滥,后果将十分严重,“9·11”事件便是这种恶果的表现。细心的读者会从这篇文章与本栏目及《经济·社会》栏目中相关文章的比较中发现德国社会民主党官方观点与其他左翼学者看法的差异。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8.
在法国,阿尔都塞以其思想的挑战性和富有活力的教学而闻名,他的合作者和追随者将他的思想运用到政治运动和政治理论、语言学、社会学、文化理论的研究当中,促成了所谓“阿尔都塞学派”的诞生。其中以政治哲学家尼克斯·普兰查斯的《政治权力和社会阶级》①、雅克·朗希若的《论意识形态理论:阿尔都塞的政治学》②、语言学家米歇尔·佩舒的《语言、符号学和意识形态》③和文艺理论家皮埃尔·马歇雷的《文学生产理论》④等最具代表性。本文试图对英语世界的阿尔都塞研究进行综合系统的介绍。  相似文献   

19.
林凡 《法制博览》2010,(18):79-79
美国首任总统乔治&#183;华盛顿最近被人刨了一回老底。有消息称,1789年10月5日,他从纽约社会图书馆借了两本书:《国际公法》和英国《下院辩论》第12卷,还书日期应为当年的11月2日,但是,他一直没有完璧归赵。如今,220多年过去了,华盛顿的还书逾期滞纳金已累计高达30万美元。  相似文献   

20.
阳敏 《南风窗》2007,(24):30-33
郑永年,浙江人,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政治研究所所长,《中国》季刊主编,著有《中国人的民族主义》、《全球化与中国政府转型》等。在本刊专访中,郑永年教授着重阐述了2007年改革模式的变化。在他看来,中国需要确立面向国际社会的改革"话语"。这一改革话语的变化正在慢慢成型,目前已经包括人本社会主义、民生经济、社会民主、社会赋权、选择集权、社会改革、服务型政府等诸多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