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一个时期以来,理性爱国的呼声越来越高。青少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人群,理性爱国也成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课题。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第一,爱国主义属于历史范畴,它是发展的,也应该与时俱进。原始的爱国主义是感性和自发的,当今的爱国主义更加突出了理性的特点,强调情感到理性的升华。今天我们讨论爱国主义,必须重新审视爱国主义,从理性的视角来理解爱国主义。第二,爱国,不仅是情感表达,更是切实行动。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中国人,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实践个人的爱国行动,就其出发点而言,无论如何都没有错。  相似文献   

2.
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四有”新人的基础性工程。而社会实践,又是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年知识分子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我校在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始终坚持把社会实践作为第一课堂,取得较好的效果。 大学生是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的,但是,在怎样看待我国的贫穷落后,正确认识四化建设中的问题和祖国的前途,如何把朴素的热情升华到切实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思想高度上,  相似文献   

3.
高扬爱国主义光辉旗帜,关键是在思想上不断提高人们对新形势下爱国主义内涵的认识,在实践上不断创新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在行为上引导人们把爱国作为自觉的行动。围绕本期主题,本刊编辑部聚焦“新时期我们如何爱国”这一现实问题,组织策划了本栏目的内容,对公民意识培养、国民心态的变化、文化认同、网络爱国、企业家的爱国表现、青年人的爱国表达等进行了深入阐述,供基层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爱国主义?首先,爱国主义是一种自发的对于祖国的感情。列宁说过: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这也就是说,爱国主义是一个国民自然产生的对于自己祖国的心理认同和珍爱情感。其次,爱国主义又是一种发展的感情。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正如毛泽东指出的:“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  相似文献   

5.
“修昔底德陷阱”问题是关系国际交往的重大议题,如何破解其“国强必霸”的逻辑本质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国威胁论”直接影响着我国国家形象的树立。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从“自我”“他者”“世界”三重向度实现了对“修昔底德陷阱”的超越。新时代,坚持和平发展与保障国家安全相统一,促进一元性主导与复合型战略相协调,推进中国特色全球治理观与人类文明经验相结合,是破解“中国威胁论”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世界意义的深度彰显。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下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这深刻阐明了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爱国主义教育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影响了教育质量。一是教育简单化,内涵、标准不清,似乎不反对社会主义祖国就是爱国,忽略了爱国之义还包括应该为祖国的发展做了些什么。二是大道理讲得少,小道理讲得多,有点把人们从远大的理想中,引导到工作就是为吃饭、挣  相似文献   

7.
积极的爱国情感是爱国主义的前提与基础,理性的爱国行为是爱国主义的本质与升华,爱国主义是情感与理性的辩证统一。弘扬爱国主义,应潜移默化,培育对祖国故土、骨肉同胞和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审时度势,形成对国家形势和国际环境的理性认识;因势利导,实现爱国情感与理性爱国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讲话,对于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振奋民族精神,推进祖国统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演变 爱国主义,就其基本内涵来说,爱国之“国”有两层涵义:一是指祖国,二是指国家。祖国这一概念一般是指有着共同的祖先和血缘关系,乡土关系或地域关系。爱国就是这种乡土之爱,民族之情在漫长社会生活中积淀成的一种深厚的爱国情感和道德观念。按列宁的话说,  相似文献   

9.
张晓婧 《理论导刊》2022,(9):117-122
伴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正迈入全新的技术经济社会即“智能社会”。准确把握智能社会国家意识的基本内涵,既是夯实国家认同的理论基础,也是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的应有之义。智能社会社会成员科学完整的国家意识应当是由国家认知、国家认同和国家意志等主要部分组成的有机统一体。由于智能技术带来的各种干扰因素,智能社会国家意识的培育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主要表现为智能技术干扰国家历史记忆、分散政府权力、稀释国家期待等。基于此,应从正确引领社会成员的国家历史记忆、提高国家治理智能化水平、夯实社会成员共同奋斗目标和共同信仰的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维度着力,加强和优化智能社会国家意识的培育,建立人民发展与国家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我们天津碱厂始建于1914年,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家大型化工企业,现有职工11400人。多年来,我们坚持对广大职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收到明显成效,促进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学“三史”,明“三天”,达到“三热爱” 多年来,我们采取了组织职工学“三史”(近代史、党史、厂史)、明“三天”(了解祖国的昨天、热爱祖国的今天、建设美好的明天)的方法,使职工懂得两条真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达到“三热爱”(爱国、爱社会主义、爱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代大学生爱国思想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中宣部制定《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来,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对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思想为对象,在课题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客观的理论研究,以期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公民社会在我国逐步发展起来,并扮演重要角色。在我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历史并不长,又经历了国家与社会同结构、国家与社会统一和国家与社会分离三个阶段。分析了这三个阶段的各自特点,又探讨了公民社会发展的现状与不足,最后探究出促进我国公民社会的成长,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依托,坚持制度创新,坚持公民社会组织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最终通过公民社会与政府良性合作达到善治。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19,(11)
青年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生力军,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运兴。习近平对青年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多次讲话中为青年的发展指明方向。爱国,是青年学生应形成的最为本质的情感,在习近平青年观的指引下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观启发式培育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爱国主义教育既要培育学生的历史认知厚度、文化自信高度,又要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爱国主义元素潜入教学过程、社会实践过程、校园环境建设,启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极大地增加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谢春凤 《民主》2013,(6):10-11
民进中央主席严隽琪提出,参政党的历史使命之一是凝聚政治共识,政治共识靠的是推进“三个认同”,即目标认同、道路认同、价值认同。这就要求民进组织和会员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以优秀中华文化的巨大魅力和民进的优良传统增强全体会员爱国爱会的情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奋斗目标而努力。严主席“三个认同”的阐述,是民进进一步落实“同心”思想的具体要求,是指导各级民进组织工作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5.
高珊 《学理论》2012,(31):275-276
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关系着国家的政治安全和和谐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青少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存在着书本化认同、概念化认同、边缘化认同、反向认同、教条化认同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受到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价值多元和个体特色化、社会信息化、社会腐败现象、陈旧的教育方式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网络爱国主义文化是虚拟空间的正能量,是在多元主体的网络互动中,以核心价值观为核心来传递和表达爱国的情感、思想和行为的文化形态。网络爱国主义文化经历了萌芽、形成及成熟三个阶段,其发展一方面增强了爱国情感,凝聚了爱国力量,形成了爱国合力;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如爱国主义狭隘化、民粹化和抽象化。培育爱国主义文化,需要从构建爱国共识、引导爱国理性、倡导爱国行为、涵养爱国气度四个方面着力,增强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颁布后,全国上下相继开展了一些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但如何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坚持下去,并反映和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值得我们深思。前些年在“一切向钱看”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人爱国家、爱集体、爱企业的观念逐渐淡薄,因而对职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然而搞好这项工作,仅靠开展几项活动,做做表面文章,是不能奏效的。对企业来讲,最切实的方法,就是坚持从爱岗、爱本职、爱企业的教育入手,使爱国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6,(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爱国的价值准则,体现了对人的社会性的深刻认知,而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具有启发意义。爱国以个体人格的修养为基础,其逻辑是爱自己进而爱他人和国家;爱国是对国家的政治认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下意识及其天下为公精神是凝聚中华民族政治认同的出发点;爱国也是以返本开新的方式对自身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5,(14)
艺术院校大学生在"爱国主义"的认知和行为上有几种误区,即爱国主义与狭隘民族主义、爱国主义之与国人自卑心理的混淆。而导致这几种误区产生的原因应该从社会层面、学校层面、大学生个体层面多方面分析。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努力平衡感性和理性之间的关系,明确理性爱国;运用多种载体,多管齐下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并把爱国主义教育与国际主义教育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优良传统,是团结56个民族共同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根本利益的伟大旗帜。爱国主义,又是基本的道德规范,“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要求每一个中华儿女以自己的言行热爱祖国、报效祖国。革命前辈,就是满怀爱国热忱投身革命的。今天,爱国主义也是每个人健康成才、建功立业的巨大精神动力。党中央发布《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5年了。5年来,全国各地积极贯彻执行《纲要》,一大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相继建立,爱国报国活动广泛开展,爱国报国先进人物不断涌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