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前我国人民陪审制度流于形式,阻碍了我国的法治化进程并成为我国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我国人民陪审制度的分析,从而证明废除这一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建国初期我国于1952年至1953年在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次司法改革,这次司法改革运动对国民党政权下旧的司法体制、思想与人员进行了彻底改造,在司法原则、司法制度乃至司法机构的设置与运行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董必武是这次司法改革运动的主导者之一,他因此也成为当代中国司法改革的先驱。  相似文献   

3.
杨霄 《法律与生活》2014,(18):10-11
正2014年6月9日,英国伦敦高等法院罗斯法官的裁定让同沙特王室抗争了10年的贾南·哈布终于看到了正义的曙光。贾南是沙特阿拉伯已故国王法赫德·阿卜杜勒·阿齐兹的秘密基督教妻子。2004年1月,她开始了与沙特王室的漫长诉讼——要求对方履行对自己和女儿的供养承诺。虽然法赫德的儿子阿卜杜勒·阿齐兹王子的律师一直以国家元首豁免权为沙特王室庇护,认为英国法院没有司法管辖权,无权审理贾南的诉讼,但英国伦敦高等法院的裁定最终肯定了贾南的追讨权,为全面聆讯开辟了道路,也使沙特王室面临生活和商业隐秘曝光的危机。同时,贾南将自己与法赫德的秘密生活写成了一  相似文献   

4.
古典刑事学派创始人贝卡利亚 ,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建立的罪刑法定主义、一般预防、罪刑相适应、废除死刑思想对刑事法律思想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深刻影响着其后的刑事司法改革运动 ,并对司法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康丽斐 《法制与社会》2011,(35):291-291
在当今,废除死刑已经成为各个国家司法改革重要内容,但对于我国来说任重而道远,但是我国从古至今就有关于对犯罪分子进行宽恕和改造教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劉樹德 《中国法律》2012,(4):26-29,82,85
司法改革是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進入了需要「頂層設計」的攻堅階段。爲了更好地推進和深化下一步司法體制改革,我們要固守十個方面的意識。  相似文献   

7.
通过考察诉讼档案等相关史料,从政治表达与法律实践两个角度来重新审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废除六法全书'和'司法改革运动',辨正新旧法统'决裂论'。从政治表达层面来看,关于废除六法全书和司法改革运动的文件、指示及命令等都明确表示要与旧法统决裂,并在此基础上建构出一整套阶级化的法律话语体系。从法律实践层面来看,建国初期的立法实...  相似文献   

8.
正我國新一輪司法改革已經啟動。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爲這新一輪司法改革確定了方向、目標及具體任務。對研究者來說,需要在正確認識這一輪司法改革的方向的基礎上,首先研究這次司法改革所設定的目標,以便理解和落實司法改革的具體方法、步驟,順利推進司法改革。基於司法能否成爲社會公平正義的有效防線,對司法改革的整體目標的實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而這個目標的實現,不僅需要對司法體制進行改革,而且需要其他相關制度的改革與之配套。因此,我們將以正在進行的信訪制度改革爲重點,探  相似文献   

9.
从日本第三次司法改革看我国司法改革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引言笔者作为客座教授于去年9月在日本新泻大学讲学一年。在此期间 ,正赶上日本进行二战后的第三次司法改革 ,而此时 ,我国的司法改革也进行得如火如荼。为此 ,我怀着浓厚的兴趣 ,对日本这次司法改革的基本做法进行了一定的考察 ,以期对我国的司法改革有所借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日本先后进行了三次司法改革 :第一次是二战结束之后在美国的干预下所进行的司法改革。这次司法改革是在日本废除了明治宪法 ,制定了实行国民主权原则的日本国宪法的基础上进行的 ,其主要内容是“赋予裁判所完全的司法权和违宪审查权 ,禁止设置二战前行政裁判…  相似文献   

10.
2017年3月15日,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一行浩浩荡荡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这是81岁高龄的萨勒曼此次亚洲之行的最后一站.一路走来,老国王前呼后拥,庞大的随行团队包括10名部长、800名正式代表和至少25位有王子头衔的人,据说总人数多达1500余人.  相似文献   

11.
正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對全面深化改革作了系統部署,其中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是《決定》的重要內容。這是自中國共產黨十五大提出「推進司法改革」,十六大提出「推進司法體制改革」,十七大提出「深化司法體制改革」,十八大提出「進一步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以來,中共中央對司法改革做出的最全面、最系統的部署。我認為,《決定》關於司法改革的規定,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12.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是国际人权对话的平台,对行政拘留制度进行司法化改革有助于该公约在我国的批准实施。行政拘留制度作为治安管理处罚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社会治安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暂不宜直接废除,但必须对其进行司法化改革。实体层面应防止行政拘留对刑罚的僭越,将行政拘留期限缩短至3日以下,数行为并罚合并执行时,不超过5日。程序层面应引入诉讼化的构造,克服行政拘留处罚的随意性、监督的内部性以及救济的单一性弊端。在二元法律制裁体系中,行政拘留的司法化改革还应注重其与刑法的衔接,处理好其与刑事强制措施、管制、拘役以及有期徒刑之间的折抵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令状制度(the system of writs)是英国普通法历史上的最为重要也最具有特色的制度,它和陪审制度一起构成普通法形成与发展的程序基础。当代著名英国法律史学者贝克(Baker)教授这样形容其重要性:普通法的原则是永远无法以抽象归纳的方式来描绘的,普通法是围绕着令状及相应的诉讼格式成长起来的,正是由于它们的存在,司法正义才得以被视为法律的核心,王室法院才得以对王国进行统一的司法治理。事实上,在财产法、契约法或侵权法出现之前,有关令状的法律就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法律制度(尤其是司法制度)了。然而正是这个可以被称之为英国法治基石的令状却在19世纪的司法改革中被废除了,本文在此主要探讨令状制度被废除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公众参与司法的力度和水平反映出一个国家政治进步和民主法治社会的成熟度。当前,部分群众对司法的不信任感正在逐步泛化成普遍社会心理,司法公信力低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公众参与司法度不高且渠道有限。本文从检察听证的角度对公民参与司法问题做了一些探讨,希望能为下一步司法改革乃至化解民众和司法机关之间的不信任和冲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移送管辖是民事管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管辖秩序、保护当事人的管辖权利提供了制度保证。由于现行法律规定甚少,其在司法实践中遇到了诸多问题。为此,本文大胆建议废除送管辖制度。就这种改革方式的合法性以及合理性进行了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16.
司法体制改革是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总目标之下的司法体制改革。根据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司法体制改革应当围绕着两个方面进行:司法与外部环境关系改革以及司法自身运行机制改革。外部环境改革主要解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问题;司法自身运行机制改革主要解决司法权力运行的公正高效问题。下一步的司法体制改革,建议主要解决司法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实现司法去"五化":去地方化,强化独立的司法制度;去行政化,遵循司法规律;去封闭化,提升司法公信力;去模糊化,限制司法自由裁量权;去循环化,提高司法效率。  相似文献   

17.
上海检察机关推进司法改革试点工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重大决定,为贯彻落实"司法改革"的国家战略部署,上海有幸成为国家司法改革的先行先试地区之一。上海检察机关为做好司法改革试点工作,遵照国家对司法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上海本地的司法实践,确定市检察二分院、闵行、宝山、徐汇基层区检察院为本市的司法改革先行试点单位。上海检察改革先行试点正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司法改革的决策部署,在各自确定的试点领域和范围内取得了可喜的阶段性成果。这些成果为下一步全面推进本市乃  相似文献   

18.
秦宗文 《现代法学》2007,29(3):176-185
全面审查是刑事诉讼法界定二审审判对象的根本原则,其建立在司法能动主义、真实发现主义的基础上,有其历史的合理性。随着我国社会的整体转型,司法能动主义受到削弱、真实发现主义受到质疑,加之全面审查要求与实践的脱节,与司法其它价值及与司法整体改革方向的冲突,对其改革不可避免。但由于独特的社会境遇及制度背景演进的渐进性,改良而非废除是更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绵延跌宕17年、引发两国外交关系降级的旷世盗窃案——沙特阿拉伯镇国之宝失窃案,终于在2006年12月29日划上了句号。泰国国家最高刑事法庭做出终审判决:原国家警察总监差洛中将,以谋杀罪、盗窃罪、贪污罪数罪并罚,判处20年徒刑。随着案件的最终落幕,冰冻多年的泰国和沙特阿拉伯两国外交关系,也随之趋缓。17年前,名为“伊洛比娅”的蓝钻项链,从沙特王宫里失窃后,成为震惊世界的悬案,此后,围绕“伊洛比娅”的去向,风云诡谲,一起又一起谋杀,一个又一个证人失踪,一只看不见的黑掌,始终在暗中狂掀血雨腥风……  相似文献   

20.
刘娟 《法制与社会》2013,(36):111-112
创造性司法是在我国劳教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提出的。探索改革后对违法行为矫治的制度建构,达到一种改革前后制度的良好衔接。这种尝试主要是基于这样一种事实,即违法行为从来都不会因为制度的变革而减少或增多。这并不是说。制度的存在是没有必要的,而是更强理由的证明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一旦出现制度的空白,就会使违法行为处于“真空”状态。本文基于此,探讨和引入创造性司法的概念,将劳动教养制度废除后的遗留问题归入司法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